“太极十年不出门”——陈正雷首次解密陈氏太极内功

类别:拳经拳论 更新时间:2013-09-28 浏览次数:5078 中医太极网

摘要:太极拳给人的印象有两种:一是武侠电影、小说里“借力用力”的盖世武功,另一种是公园里老人们用来活动筋骨、打发闲暇的健身操。

      作为一种拳法,太极拳究竟能不能用来格斗?格斗起来,和咏春、截拳道这类拳法又有何区别?要练多久,才能“盖世”?

      陈正雷是陈氏太极拳第11代嫡宗传人。八岁随伯父陈照丕练习家传太极拳术、刀、枪、剑、棍等器械及推手,聆听太极理论。1972年伯父去世后,随其堂叔父陈照奎习武,20岁开始教拳,练拳、悟拳、授拳、写拳已近60年。

2013年8月21日,南方周末记者与陈正雷探讨了“作为武术的陈氏太极拳”。

(一)是内家功夫,不是健身操

南方周末:很多人认为太极拳是健身操。公园里常见的那种,是传统的太极拳吗?

 

陈正雷:公园里多是1956年国家体委提倡全民健身,创编的24式简化套路。它是迎合现代社会初级市场需要的一些健身方法。到一定程度,部分练习者往下深究时,才有机会接触到作为传统武术的太极拳,接触到武术的精妙。

 

南方周末:精妙在哪?

 

陈正雷:它被称为哲拳,内涵着中国的传统哲学。太极拳讲究阴阳变化,每招每式都贯穿着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转化的原理。400年前我们的老祖先创编这套拳时,就是注重内气、内劲的武术,不是体现于外的拳脚功夫。太极拳有层面纱,世人看不清,摸不着,仿佛神秘得很,叫内家拳。内家拳首先不是注重拳脚,老祖先的聪明之处就在这里,避开了小孩子都会的那种拳打脚踢,把中国武术往深处推进了一个层次。

 

南方周末:武术的核心应该是技击吧?不注重拳打脚踢,怎么技击?

 

陈正雷:太极拳首先注重内练,练内劲、整劲,又叫全身心的意气运动。然后才练身体外在的运用。人体有三节能技击。上肢是手、肘、肩,下肢是脚,膝,胯。手和脚是梢节,肘和膝是中节,胯和肩是根节。梢节领,中节随,根节催。要节节贯串,一气呵成,勿使间断。而发动处在内丹田,在腰胯、躯干。太极拳技击时人体三节怎么用?远用手,近用肘,贴身用靠。除了拳脚,它注重肩、肘、胯、靠,周身无处不是拳。内家拳一开始是注重练内,内练一口气。

 

 

(二)气功大师教你“打通小周天”,那是虚拟的

南方周末:练内家拳都说“内练一口气”,这口气究竟是什么?

 

陈正雷:内家拳不容易被人理解。内气绝不是呼吸的这种气。它应该是通过螺旋弧线旋转,肌肉、骨骼产生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类同生物电,是一种内在的能量。

 

南方周末:从表现上,能不能就把它理解为一种周身内外的整体劲?

 

陈正雷:它就是内劲、缠丝劲。陈鑫的《陈式太极拳图说》也把它叫内精。说内气,用了传统的一些概念。你把僵硬的肌肉放松开了,经络就容易贯通,跟高速公路一样。放松后全身成为一个整体,由根到梢、由内到外,一动全动,内劲直达你要用的地方。练时,用意念想动作、内气内劲,用时,根本不用想,身体形成一个自动反应。

 

南方周末:类似开水烫手,来不及想就直接飞速缩手这种本能反应?太极拳怎么“内练一口气”?

 

陈正雷:对。具体练法,要疏通经络,引动内气。为了把气路打通,有三个过程:开始是以外形引动内气。学套路、纠正动作,去僵求柔,通过几个月的练习,手上有麻、热、涨的感觉,是内气在体内的初步表现。有这种感觉,气已经产生了,但它会时有时无,忽隐忽现,说明内气还没完全贯通,不是一直都保持,要进一步下功夫。第二个过程,外形与内气完整地结合。需要调整身法,周身放松,使拳架连绵不断。这时,突破了第一层功夫,就不用再把注意力放在套路、动作上,要调整身法,达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结合过程中,肌肉骨骼、五脏六腑的摩擦产生能量,气沉丹田,也叫丹田气。丹田像经络、穴位一样,在解剖学上看不到,但练功久了可以感觉得到。

小腹部位逐步有膨胀、饱满、沉重的感觉,这时就是打通了经络,丹田气不断充实、壮大,才能往下渗透,打通小周天。不容易过的关叫玉枕关,在脑后,毛细血管最薄弱。需要一个过程。一通,丹田的沉重、膨胀的感觉会更明显。下一步就是大河有水小河满。丹田气充足了,会往四肢百骸渗透,慢慢打通大周天。大周天最难过的是膝关节,也是毛细血管比较薄弱,必须气充足了,一点一点渗透,渗透到脚上,才能真正做到落地生根、下盘稳固,上身轻灵自然。

开步如猫行,落地时沉重稳健,是气能过膝下到脚上的具体表现。头重脚轻就是气没下到脚上的人,一抬腿,就站不住,不能做到虚实分明。

第三个过程,是真正用内气来催动外形。叫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到了,形是随气而动,气不动,形截然不动。要想做到这些,首先还得了解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的规矩。长久练功后,内气会循着大小周天运转。

 

南方周末:很多人可能只在武侠小说里听过内气运行于大小周天。2012年5月,甘肃省卫生厅官网有个信息,说41名医务人员经过9天培训,打通任督二脉,质疑声一大片。内家拳的“内练一口气”跟这有什么区别?

 

陈正雷:武侠小说往往过于夸张和渲染了。按传统经络学说的观点,人体的确有任脉和督脉,它们在人体上半身,一前一后,是人体经络主脉。从双腿间的会阴穴起,沿着身体正中到上唇承浆穴,这条经脉是任脉;从会阴穴向后,沿脊椎往上,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这是督脉。打通任督二脉,可以促进内在循环,强身健体。小周天是指内气从丹田开始,逆督脉而上,沿任脉而下,作周流运转。大周天是在打通小周天的基础上,内气再向全身的经络走,上至头顶的百会穴,下至脚底的涌泉穴,两手的劳宫穴,周身循环。依我的经验,最不容易过的关,小周天是脑后的玉枕关;大周天最难过的关是膝关节后的委中穴。玉枕和委中都是肌肉和毛细血管最薄弱的环节。不容易通过。

 

南方周末:1980年代气功很流行,但后来证实多是忽悠。最近的例子是“气功大师”王林。我们刊发了一篇文章:《谁为气功崛起保驾护航,“大师”背后的大人物》,梳理过气功热的来龙去脉。你了解一些气功师吗?

 

陈正雷:有的气功师说三天让你打通小周天,一周让你打通大周天,那是虚拟式的,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你的意念和思维,让你感觉自己通了。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不会让你急于求成,去追求那些虚拟飘渺的东西,它是根据你自己的身体状况,教你一套科学的运动方式,让你自然产生这种感觉。最起码三到五年才可能打通小周天。我自己的经验是,第一步在手上,有手指发麻发胀手心发热的感觉;第二步在丹田,丹田有沉重饱满的感觉,但这种感觉会时有时无,忽隐忽现,没有很深厚的内功,不可能自然渗透你的五脏百骸。做到自然连贯,随心所欲。

内气运行大周天,就是过头顶的百汇、脚下的涌泉,两手的劳宫,一呼一吸,周身穴位和毛细血管,都有收缩扩张的感觉。打通以后,在练功时,头顶蓝天,脚踏黄土,一呼一吸,确有将天地间阴阳二气融会贯通,天地人融为一体的感觉。没有十年勤学苦练,能达到这种地步?要掌握正确的太极拳练功方法,才不会产生问题。

 

南方周末:可能多数人都觉得有点玄,没那种体验。

 

陈正雷:不玄。不管什么人,身上都有经络、穴位。很多人都问,气在身上怎样流动,是不是像流水一样,像触电一样,像虫爬一样,麻酥酥,热乎乎的?气有气路,血有血道,血气相辅相成。经络疏通了,血气才越流越旺。血走动脉、静脉,在身上循环,你有感觉吗?你听到它哗哗响?气顺着经络走,血有多旺,气都跟上。中医讲,血为营,气为卫;血为气母,气为血帅。相辅相成。

 

南方周末:常年练太极的人,有类似的身体感觉?

 

陈正雷:练太极拳,达到什么样的功夫,身上部位会有具体的表现与感觉。第一步,感觉在手上,第二步,感觉在丹田,第三步才能下到脚上。这几个部位有了感觉以后,如果用中医的理论来说,就说明你的气已经到了。

 

南方周末:你刚才说膝盖比较难以通过,过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陈正雷:过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但它顺其自然。有些半路出家的所谓气功师,为了哗众取宠,他讲课时,用语言引导,“现在气走到哪里了”、“有什么感觉”,练习者的意念跟着,仿佛真有感觉,等你走出教室,什么都没有。太极拳从不这样引导,你根本就不用想这些东西,必须从初级阶段开始,站桩,放松,去僵求柔,将套路的标准做到,基本功学到了,水到渠成。你感觉身体经络通了,就有实质的身体感觉,不通,它也不会影响你情绪、工作、生活。

 

南方周末:这个地方说清楚特别重要。一不留神,内家拳的内劲,似乎就会跟骗人的气功师混淆起来。

 

陈正雷:不能急于求成,水到渠成。说内劲也可以,不是平常的肌肉的力气,是个整体劲。但它也不光是一个外在的整体,还是有内部的力量。有的人有了整体劲,一段时间内也不一定有内在的力量。

 

(三)截拳道可能对身体有损害

南方周末:怎么理解外家拳?它是直接练外形动作?

陈正雷:外家拳刚开始就要“外练筋骨皮”。起始练法跟内家拳相反。

还有句话,“内家十年不出门,外家三年打死人”。练习外家拳,三年后拳脚功夫就可以出门应付,过过招。但内家拳是先练内劲,要练十年后,才懂得其真正的内涵。

同样练十年,在实战上内家拳不亚于外家拳。只要一“出门”,对外家拳的招式,练过内家拳的人能看得很明白。你来什么招式,都可以应付。内家拳注重于内,先立于不败之地。

南方周末:外家拳不练内劲?

陈正雷:外就是讲外形、外表,拳打脚踢就是外形动作。内,讲意念、内气、内脏、五脏百骸运气的方法。在中医上,运气的道路,叫经络。

内家拳在疏通经络、引动内气的过程中,讲外形和内气相结合,把丹田气聚集充足,内气饱满了,才渗透到四肢百骸。如此,内气通过经络,可以畅通无阻地达到你要运用的地方。

内外两家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着手的基础方法不一样。一个从里边开始,一个从外边开始。都分几个层次。

初级阶段,外家以刚为主,先练筋骨皮;内家以柔和缓慢为主,先练内劲。中级阶段,外形和内气都要结合。到高级阶段,内外家没有区别,都要内外平衡;肢体的手、眼、身、法、步都要协调;内劲都得充足,都讲速度、灵敏和技击的灵感,都要避免僵硬和一昧放松,外家拳也要讲化劲。武术达到比较高的境界,同归一辙。我跟内外家的大家们接触了三十多年,认识上略微有别,实质一致。

南方周末:现在拳击、跆拳道、空手道在中国也很流行。太极拳跟这些技击术有什么核心区别?

陈正雷: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我都接触过。从外形来看,有的气壮如牛,人高马大,四肢发达,有的腿功很了得。

我们太极拳讲根基稳固,下盘稳定,上肢轻灵自然。上盘再厉害,下盘不稳固,也很难立于不败之地。

南方周末:这些搏击术跟中国的外家拳也存在很大区别?

陈正雷:它的着重点不一样,练的方法也不同。拳击、跆拳道、空手道不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外家拳。仅是吸取了中国传统武术的一部分方法而已。外家拳跟内家拳练到高级阶段都是一致的。

南方周末:咏春是内家还是外家?李小龙的截拳道呢?

陈正雷:你看李小龙的电影,背后挂的都是太极图。原理还是内家太极之理。

他那种改造,是认为太极十年不出门,时间太长,一般人都接受不了那么长时间的训练。他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你能打、能拼、能博的技术。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甚至要用给身上通电的方法来训练。他也是在研究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来训练人,让你的肌肉、骨骼尽早得到锻炼。但是这种练功方法,违背了生理规律,可能对身体有一定的损害。

 

微信扫一扫

微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