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留馨与沈家桢通信汇编

类别:拳经拳论 更新时间:2013-04-11 浏览次数:6623 中医太极网

整理/顾元庄
    编者:顾留馨、沈家桢皆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致力于太极拳普及工作的重要人物,其功过是非,至今还为研究者所关注。由顾留馨之子顾元庄先生整理编辑的《顾留馨与沈家桢通信汇编》,所收信件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初期和中期,信中顾、沈两位先生所讨论的问题.为我们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运动格局的形成和之后的走向,提供了一些第一手资料。
    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些信件写作的年代,恰值“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受到举国尊崇,因此信中不可避免地留有这一时代的印痕,有几处对一些人和事的判断及用词用语,其“政治味道”,已经不适合今天的读者阅读了,因此在刊出时,本刊编辑对这些文字做了适当删节,并在删节之处有所提示。
    整理者顾元庄致《武魂》杂志:
    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我整理的先父与沈老通信汇编基本完成,其中先父之信36封(估计有些信没留底稿),沈老之信86封及三篇文章。
    这些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通信,随着岁月的脚步,佐证了我国武术界一段史实,每封信都显示着历史瞬间记忆的定格。因为是友人间通信,双方探讨拳艺,坦诚相见,其真实性,是一般回忆录不能比拟的,所以信件也弥觉珍贵。
    武术界前辈,如唐豪、沈老、先父等的后人都不练武术,因此他们毕生倾注心血的研究资料、信件……,其后人无意或不慎保存,散失可能性大,这是一种损失.估计日后会凸现出来,所以抢救这些“文献”资料,显得日益迫切起来。
    承蒙《武魂》杂志的鼓励,我整理了这批信件,若能刊出,另加按语,有读者会感兴趣,同时对澄清我国武术史一些内情,也有实际意义。记得几年前,曾给责刊一份关于编写五式太极拳经过的文章,这是先父给上海市体委党组的报告,其陈述的内容,今天看来,因与信件内容有关联,也有一定价值,今天顺便提起。

    沈老(1891~1972)江苏南通人。研究陈、杨二式50多年,从学于前辈名家杨健侯、杨澄甫、陈发科,l922年在东北曾向张学良将军授拳,其与先父合著的《陈式太极拳》理论性强,技术规范,为众多陈氏拳著作中经典之作,颇具权威性。晚年定居杭州,为市武协第一副主席。
顾元庄2008年1月3日于上海
    家桢老:
    慕名已久,近见尊稿,深为敬佩,陈架阐发有人,有利于今后的推行。因整风阶段较忙,今日始读完“太极拳特点掌握”,有分析有批判,非好学深思素有研究者不能写此。弟前写理论部分,结论大体同尊稿,但详明不如也,今后吾要写的是共同理论部分,将来请指正。头二趟动作说明,盼能一并完成,同时出版。
    前寄奉《陈氏太极拳图说》四册,谅已收到。吾近来较忙碌,未能早日来杭面领教益,拟于5月上旬来杭一次,交换写作上的意见。尊稿俟全部阅毕,即当邮奉,或俟下月初带奉如何?出版社要求于6月底交稿,至希能如期完工,《四式太极拳》已决定于年内出版,现在只待我们努力完稿。专此奉闻,顺问近佳
弟顾留馨1961年4月9日晚
    留馨同学:
    年来读《新民晚报》常见尊名,钦仰无已,去年李剑华同学来信道及,方知是陈的同学、杨的同门,更觉荣欣之至。月前闫海同志来杭,云及要写四式太极拳合订本,深入浅出,目的在普及,要弟与兄合作写陈式太极拳,并因整风关系稍迟几日方能来杭讨论云云。今接来函要推迟,我想并无大妨碍,最好先行指导这种普及式的陈氏太极拳如何写法,是否与其他三式(已出版的)大致相同?即请先行赐教为盼。
    此项新写陈氏太极拳,与留存尊处的拙作无涉,那是陈、杨、李综合式的写法,是未定稿,言明在先请出版社予以指导重写,所以相片等都未办。闰同志带来归还的,如写陈式拳的话,不但张三丰不能写进,即王宗岳亦未便言及,因陈氏拳内不能夹带其他姓名的东西。
    王宗岳拳谱,乃杨露禅所留下,杨氏据为秘密,不肯轻以示人,尤其是对诸知识偷手。后来对杨师言明,决不据谱质询,才肯惠予借抄,共有四十篇,内有三篇说及张三丰的,所以旧时杨氏门人据为口实,其实这种手抄本所说某人所作,都在可疑之列,有些因某种价值始假作真的采用进去。这种主谱唐豪、徐震、陈微明等都未道及,想来没有见过,如兄需要,以后当抄寄参考。《陈氏太极图说》已收到,附及。顺颂道安   
弟沈家桢1961年4月12日
    家桢老:
    12日复信悉。陈架太极写法总的原则,出版社已规定:深入浅出,旨在普及。是入门引路的书,首先动作说明“简而明”,不足之处,辅以图线,缠丝劲为陈架的灵魂,应逐势说明顺逆缠法。
    吴、孙二式已有成书,可供参考,但应根据我们自己的体会来写。陈架推手法也可列入。陈架理论部分可以缓日扼要地总结一下,这部分俟我来杭时面谈。
    关于二趟拳,您认为先成初稿在何时去京与陈照奎合作完稿?顺致问候
    顾留馨1961年4月15日晨
    留馨学兄:
    接到您的来信,备感亲切,写一趟架子的动作主要与相片一致,弟离开陈师将及三十年,当然老师有所改进的如照奎所照相片中如撤步压肘、中盘三换掌等这些拳式都是从前没有的,如双振脚地点不同,还有些动作在相片上颇费解释,读者允之当然更甚。
    闰同志临行时说,照奎来杭或弟去京以后再说,看来弟不能去京,照奎亦不能来杭,只要他在沪所教学生中,看到他们练的路数比照相片来写,就可能解决问题。现已开始试写,费解的您来时商决,能得有一学生协助,照奎也就没有见面的必要。外附意见书一纸,为了使读者可能照相片学习,及将来国际译本关系,这种技术革新是否可以函出版社,请酌夺。
    弟沈家桢1961年4月20日
    留罄学兄:
    现在陈式架子写作,是具有向群众介绍的性质,为体育不是为技击,乃是以技击运动方式达到体育的目的,尽量向全世界介绍运动方式的螺旋运动和这种影响到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极其协调的共同基础,在现时国际局面下提出来是适时的。
    如果按照相片有些动作介绍出来,易使群众误会到是少林式拳,在技击上虽然极有功效,但是一般群众觉无学习的必要。观陈师在京三十年所传范围不能称广,是不是为了吃不消观点所致?
[   现在其他三式太极拳都改革了,重点多放在体育上,这次陈式太极拳为了普及,反比陈师来京时动作增加了激烈性,似为不智,不如乘此机会将使人生畏的动作删去,发挥它的精华,去其过了时的东西。不知您的意下如何?
    对于陈式架子拟改各拳式
    1、摆脚跌*,经是为了失足后仍能败中取胜,现时为西装长裤水泥地坪,不是从小学起,不如改为摆脚下势。
    2、二起脚,各式都已改了一起脚,说明要有手足二起的意劲,而不要二起。
    3、旋风脚,是不是要改得容易做,分为几个拳式达到旋风的要求。
    4、双振脚,这种震劲不易达到大众化,尤其是早起饭后,硬的地坪(盲肠)。
    5、兽头式,全身凌空而起是陈师从前没有的,这样趋向特殊不如删去。
    6、击地捶,陈式旧名“神仙一把抓”,现时动作是下蹲弓左膝,左拳向前打下,这不能达到一动无有不动的,陈师做一把抓时,极尽拔背的作用,并练习了伏地的尾间正中。专致敬礼
    学弟沈家桢1961年4月21日
    留馨学兄:
    日前到站相送未遇,颇为怅怅。兹就您稿改签了三条,不知有当于万一,请参考,内中有“采动”不如改为牵动,有“消化”不如改为“捶化”,内中关于前辈生死三年,查得清楚颇为不易,好极,原稿璧还,请查收。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4月30日
    留馨学兄:
    五一信敬悉并表演会节目,足让练习武术的人,还是各种各样式式具备,常常舞鼓,深合普及再提高,这种表演会对于提倡是有帮助的。
    第一路拳动作说明,不遗余力去写,好在这是单式说明,不需要连续,月底即不能写完,亦将写就的寄沪,以使勾线。杨氏拳谱,便当抄奉。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5月10日
    留馨学兄:
    承寄你的大作已经详读,前三篇引证渊博,对于武技及太极等分析清楚,这正是国际所要知道的,中国这种体育运动是怎样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饮佩。
    开合虚实与呼吸自然结合,这个题目是正确的,惟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开合、虚实、呼吸、行动与坐功、胸、腔动静不同,只能在深长与不同强度上注意,不能在何处何时上注意,附有系签,请参考。
    鄙作仍以特点与程序为主从新写过,内中有增减,已完成大半,其它三家情况如何?在分章节目是否需要一律?他们的大纲是怎样的,有便请赐一二,以便学习。此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7月1日
    家桢老:
    陈架理论练法部分,想已接近完成,能不能月底前寄来?动作说明我已逐势校对,错误处如左右手误写已改正,某些动作交代不大明白处也予添补。动作说明写的简要,很好,但是里外顺逆缠一般读者弄不懂,好在您还有缠法的总说明,一般可以解决这问题。俟续稿寄来后,当一起再校读一遍,然后送去出版社。
    杨架绘图悉按澄甫先生原式,绘来还能传神,但绘图者费的功夫较大。过渡动作原作不足,由傅钟文补照后绘成杨老师体型,动作说明在月底前也可完工。
    共同理论部分我原有为陈架写的部分作基础,因体力时间不够,尚未全部改写,只能争取在近期内脱产专心写作,届时当陆续寄给您指正。
    此间武术活动有发掘、研究、整理各拳种工作,有各项武术表演会,还举行了武术学术性的演讲会。为了提高太极拳的技术,已开办了武式、杨式的推手训练班,各有学员20多人,都是练习过太极拳推手的才能参加。武式由郝少如当指导,杨式由张玉(武汇川的学生)当指导。《新民晚报》上不时有武术活动的零碎报导,想必关注。
    杭市武术活动较沉寂,想来系体委对社会上武师的历史和作风有意见之故,我希望能改善这种情况。
    亡友唐豪对太极拳史考证颇勤,考定太极拳为陈王廷所创造,唐豪之力为多,所云露禅为僮事系从陈承五处亲闻,并经永年人郝少如所证实。郝亦为钦仰杨氏三代武艺之一人,非故意贬低杨氏身份。您老前信中曾嘱勿将露禅为僮一语列入,弟当遵从。惟为弄清史实起见,今将唐豪遗著《廉让堂本太极拳谱》抄本寄奉。此书对太极拳源流问题辨证较多,值得一看。阅后仍请挂号退回。
    郝少如所藏李亦畲写本太极拳谱,及马同文从姨丈李亦畲处抄得的太极拳谱,都可以考定王、武、李三家拳论衍变,马本早于郝本十多年,字句颇多异同,弟亦各有抄本。廉让堂本较详,且经唐豪考释,故先呈览。致以敬礼
    顾留馨1961年7月25日
    留罄学兄:
    承寄廉让堂本已读完,前承要抄杨家太极拳谱43篇已抄完,连同李谱寄还。
    陈架理论仍要以原有两篇,“特点掌握”和“练习程序”两编加以修改和补充,拳架可以不同,各式各样,惟理论则不能有两种说法,尤其不能自相矛盾,这是一种合订本,最好是理论部分不分写。
    杭州前些日苦热,因不遗余力写作,以致痱子变成痔疮,停了半月,现已痊愈,续作总要下月底预算完成。缠丝劲方面,承嘱多加详明,已遵办,不过寄后还请你多加指正是幸。此间对于武术风气尚未开展,我看过一次,如太极拳只演到云手就停止,因限定时刻的缘故,对于球类比较起劲,因主其事者乃系外国式体育家。
    在1915年间在北京抄得李亦畲谱五字诀内劲整项,有如梗燃火,如泉涌出,后来学到缠丝劲,觉得三家是一样的,认为如梗燃火要旋转才燃得着,这是说运动;如泉涌出是发劲,乃是一种抛物线形象,向对方后脚跟发去的一样。后来看到徐震的《太极拳理董》,孙剑云的太极拳及现在唐豪的考释都是“如皮燃火”,不知说的什么?请您解释或请少如先生解释。牛春明同志患肺癌病去世,我早已得闻,但是杨式太极拳是否即由吾兄及傅钟文担任?寄上王谱43篇,重要在它的内容,假定他是一个姓王的写作,(张三丰)谱内说明是由武事修身的张三丰,而不是打坐或是他人的张三丰,这三篇是王谱的纲领,我们也可以假定有这样一位姓张的写作,唐豪先生和徐震先生所说。
    十三势行工歌诀,十三总势莫轻识……在1915年间抄来,是北通州姚翰臣先生佳作,姚为高公笋弟子,乃系进土出身,所以王谱内重此篇。专复
    学弟沈家桢1961年7月31日
    家桢老:
    7月3l臼来信及抄示并寄还廉让堂本谱均早收到。吾于半月来因虚火上升,先上唇热肿,接着右眼球及右上六齿发疼,中医科、外科、神经科、眼科、口腔科轮流诊治,前日已拔一齿,痛才止住。现稍痊,迟复见谅。您小恙半月,还替我抄寄了20页的王谱,除深深感谢外,这材料对我研究太极拳理论发展史大有帮助。
    尊作陈架理论以原作“特点掌握”和“练习程序“两篇加以修补,对阐发陈架有益,也符合共同理论,如能于8月底前寄来更好。但仍希劳逸结合为要。年龄不让人,只能量力而行,吾近来也有些服老了(虽然比您年轻17年)。四式的共同理论的写作,正是理论部分不分家的表示,最困难的是各式不同点的叙述。
    牛春明老因食道癌去世甚为可惜,牛、齐太极拳稿,出版社另作考虑出版单行本,四式中的杨架,已决定完全采用杨澄甫老师的原式,傅钟文保持原型较多,据以补充过渡动作,弟不过参与讨论,执笔另请周元龙同志多任其劳。
    十三势行工歌诀,我原作为佚名氏的作品,来示所说乃杨露禅弟子进士出身的北通州姚翰臣先生所作,这是新的发现,为了证据更充实些,拟请调查姚翰臣的生卒年月和约在何年、在何地从杨露禅学拳。武禹襄为“十三势行工歌诀”作“心解”,可证《歌诀》写作在前,作者并有多年锻炼的心得才写得出这样深刻的经验总结,武禹襄初从杨露禅学老架,为“歌诀”作“心解”,因此,姚、武写作时间上的问题必须先弄清楚,才能作出肯定的结论。还望多提借些资料,使《十三势打工歌诀》作者的姓名不致长期湮没。
    李亦畲手抄拳谱廉让堂本、郝和藏本都作“如皮燃火,如泉涌出”,马同文向姨丈李亦畲抄得的拳谱(较早于郝本)也作“如皮燃火”。您在1915年于北京抄得的李谱作“如梗燃火,如泉涌出”,按照您的解释也极为合理,但吾有不同的看法,提出来讨论:查“四日劲整”一节,从“一身之劲”起至“发于脊背”止,这是缠丝劲的运转,下边应是讲“放劲”。“如皮燃火”可作“闪战”解释,似皮肤于无意中燃火星,表示发劲的疾快猛。“如泉涌出”,比喻放劲的沛然莫之能御。[B]问了郝少如同志,他对“如皮燃火”的解释是表示整体劲发射,皮是死牲口的皮,一燃火即烘然整块皮毛燃烧起来[/B]。以上意见也可供讨论。
    吾病后即须投入华东区武术运动会工作,今天下午要向裁判员作动员报告,上午特先作简单的答复。望随时指教,并祝您写作顺利!致以敬礼
    顾留馨1961年8月16日上午

留馨学兄:
     两接来函敬悉,拙稿尚有一章未誊清,本拟誊清后再检查一次,应补相片再寄上,现在既然吾兄14日左右就要北上,拟应在14吕寄上(如最后一章未写好以后补寄),相片问题以后再说。
     徐老所说各家拳路、特点、要领及理论,最好是要的,不过内中有了矛盾要解决和统一,是写总编的一次艰巨的工作。虽然有《太极拳论》可以代表推手,《行功心解》可以代表走架子,两篇内特点要领及理论,都是正确的,各式太极拳都奉为标准,但是有的与己背道而驰或拳曲解说,所以统一是一件革命工作。
     痱子疮节痊愈后,又闹脚气病,不能走路,剑华兄来信说人不可与年龄争,诚然。专复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9月8日
留馨学兄:
     兹寄上拙稿计两编,1、内缺少放大缠丝劲比照练习图两张,“一张单手”、“一张双手”。因图上主附有相片,才能使学习者按图比照螺旋,半日即可学会后,离图自练,此两张图最适合医疗体育者要求;2、内站架子,十二种拳式应每一拳式两张相片,尚未去拍,或者可以不要相片,请详阅后酌夺先复为荷;3、四正定步及移步,推手内四正发劲,应每劲正侧面二张照片i4、四隅拳击散手,摘自二套十个拳式,每拳式应有相片两张,共二十张;5、揭手即大捋相片应有八张,最好收别式大捋的相片,勾下来的画,多画几张作为制式捣手的附图,或者至京由照奎弟另拍几张,统请酌予办理。
     前者闰海同志及吾兄来杭,得悉此次写作为发扬中国太极拳,使遗留下来的不致中断,尽量挖出,深入浅出之。所以这两编始不更改,易于为群众参考,不过内中许多不确当处还诘以同学的谊分予以指正,盼复。此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9月12日
桢老:
     尊稿(一)(二)两篇,陈鑫原著及来函均收到。大作渊博,论证精详,钦佩!至于需否全部刊入“四式”。尚待与出版社研究。吴式理论,徐致一老的意见已于前函中奉闻,孙式闻正由剑云在补写理论,俟弟到京后再交换意见,各式不同点的阐明,由于分工写作,详略上、文风上总有不统一之处,须全部稿件到齐后始能校核。如何之处,日后当再函商。弟已定于16目车去京,共同理论部分,已写就一部分,到京后可专心续成之,此工作较为艰巨,恐非目前吾的水平能圆满完成,但当尽力以赴耳!致以敬礼
     顾留馨1961年9月14日
家桢老:
     我于17日到京,尊稿列入四式部分,经商量后初步拟定采用l八个特点纲要及结语;2:单、双手顺逆缠丝的练习:3:捣手与八个特点;4:描手制式的运动方式;5几篇古典拳论(王、武、李)的注解。
     因此,先请您老将缺少的“放大缠丝劲比照练习图”(单手的、双手的)附上相片,一并寄来。掲手相片,这里当参照杨老师式的拍照绘图补入。大作体系完整,极合专书发挥,为了四式分量关系,拟作上述处理。佘容续告。我约lO月底返沪。致以敬礼
     顾留馨1961年9月23日
留馨学兄:
     来函敬悉一切,承嘱将单双手缠丝劲图及补照相片寄上一节,现正另绘,务须可以独立为医疗体育健康的学习,因体弱多病者喜欢简单无师自通。此两张图约中旬可以寄上,因来函遗失,内容记得清楚,唯新地址忘记,请来信为荷。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10月4日
  
闫海同志:
     前寄上武当剑术跳高一篇,谅已收到并转练习单位参考了。所写太极拳,您见了顾兄谅已悉一切,现在补上缠丝劲的大图,内容比照前写的补充了些,不日即可寄奉,如看到时请比照试试,请将内中缺点,指示为荷。
     弟沈家桢1961年10月4日
  
家桢老:
     10月4日来信收到。单双手缠丝劲图及补照相,你将存中旬寄来,甚慰。
     徐致一老处,已和闫海同志去拜访过,对理论部分不同的看法在气的问题。徐老认为气只有呼吸之气,其它内气感觉是神经未梢的作用。当然连带的不同意太极拳与经络学说有关系。
     我看我们不必在难于统一的问题上争辩,只要气功和经络学说不被否定(它在实践上有成效是不会被否定的),我们还是按照自己的体会来发挥吧。共同理论部分我是依据王、武、李三家来写的,基本论点是太极拳是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拳。徐老在这点上也提到过,不过解释起来是重柔轻刚的。这是陈、杨两式与吴式的论点不同之处。太极拳向医疗性、体育性、技击性三方面发展后,理论上练法发挥上就不可能一致,五式现为传统的拳,理论上还应当发扬传统为适宜。祝您健康!
     顾留馨1961年10月12日于北京
留馨兄:
     兹寄上缠丝劲图两张,最好原样大张附在书内,欲求医疗体育者即可将书内图纸撕下学习。这种无师自通,促进普及,提高体质,还是党对先普及后提高的政策,如何请酌夺为荷。
     徐老所说没有气功仅有神经未梢在活动。这是代表太极拳神字的说法,“神”是神经系统内各项,当然未梢也是其中之一,不能说只有神,没有气(呼吸气只能达于肺泡内气体交换,如到达组织器官内,那是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这样不但经络学说要否认,就是举世所说的生物口(整理者注:此字辨认不清)位,大概也在否认之列。
     您所说,“只要气功和经络学说不致否认,我们还是按照自己体会来发挥吧,”我极拥护您这主张,各式传统的各种说法,当然内中有健康的东西,过了时的东西也有,现在还不是统一的时候,这是将来成熟后的工作。您这种态度是正确的,此书本来是合订本的性质,出版之后,摊在群众面前,内中就有比较性质,听凭群众批评。批评一多在若干时日后,自可另有一种代表中国太极拳的统一理论的方式方法。
     现在来信谈及五式,大概添了郝式是不是,请示知。
     弟沈家桢1961年10月20日
留馨学兄:
     去年寄出版社一书名为特点掌握和练习程序,内中以陈式太极拳为主,间有将杨、李式理论加入,以资证明陈、杨、李是一致的,杨、李是陪衬,可作参考不能说是共同理论。后来~想此次汇编太极拳,在陈式方面只要前面特点纲要及内中抽出几章即可适用,所以另附目录一份,至共同理论部分,为了见多识广及理论精辟,非吾兄莫属,还请不辞劳苦,继续担负,拙稿即请剪裁揉和为荷。当前发展的时际,居于这样的地位和革命立场,除吾兄担任总编外,无人可以主持这一艰巨工作的。
     陈师对于一、二趟均留有拳照,这是极宝贵的遗物,可说陈师为不死矣。弟学习二套时间不久,因刚性震脚关系不能常练,去岁练过一次,右脚第二日就抬不起来,经过两月方愈,其中奥妙未能体会,恐写来不能适合要求。专复即此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11月5日
家桢老:
     弟于4日返沪,因忙于会议和工作,今天{星期天)午后始能和您通信(8日收到您5日来信)。
     关于共同理论部分,经和出版社研究后,认为应以您的“八个特点”为主体,徐老著作中的“技击上的几个特点”、技击上的力学根据,以及我写的一部分拟请您综合整理,使内容避免重复,观点一致。所以要烦劳您老的缘故,是从“实事求是”出发,一来您研究理论已有几十年,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二来您虽年高,但在时间上总可以每天有半天从事写作。
     我在这里不但工作较忙,对“五式”尚须改写“源流”,为各式写历史和特点的“简介”,附录古典拳论的考订文字和作者小传,任务也不轻,二、三月内能搞好这些,在我要化很大力气。因此,理论部分若仍归我综合,一来力有不逮,二来时间不够。此事还望多费心力。您能否在近期内来沪~次(体委招待所可以招待,备全国粮票,但伙食差些),当面交换意见,半天研究,半天自由支配时间。当面谈较好,否则要写上几千字往返交换意见,有时还谈不清问题。23目为了欢迎杨澄甫老先生三子振锋来沪访问,体育宫准备举行杨式太极拳表演会。明年2月份我和闰海准备到杭,会同您老作最后定稿。
     二趟拳如您老有余力写动作说明,可以同时列入陈式。这本来是我的主张,为了适应您老的“分段练习”。目录和写作计划先附奉,希修补。您行期有定,希即示知,以便到站迎接。致以敬礼
     顾留馨1961年11月13日
留馨学兄:
     兹接来信,目录和五式太极拳编写规划,有了规划,可以分头工作,是很好的措施。承嘱几项工作,未忘拳事,深受感动,我们系属同学,怎样综合揉和,自无问题可言,内有徐老大作,如揉和不佳,恐招指责,所以观望不前,现既承嘱担仔,当尽力以赴,完成其事,以副雅望。
     对于我的稿件,自知缺点甚多,内中尤其是锋芒过露,如徐著用吴鉴泉太极拳为名自己动笔表现出毫无意见,即有不同意见,仅对吴,不致对于执笔人有所误解,是叙述性的介绍性质,这是避免争端的劲法。还有用氧气说明,现在觉得不必详细,仅止旧法,说及是气而不必说是什么气,因为有人专从这种方面挑剔,影响了正文,此次也是应该改过来的。但是徐老对于我的稿件,谅必还有其他,请先示知,以资避改。我们都经过党的教育,对于批评自我批评,是经得起考验的。
     我应该到沪面聆雅教,奈何家务一时未能脱身,且迁地阅览文件,思想一时不能深入,希望您将我要做的文件或是要我提意见的文件请先寄未,能做就做了,不能做的择日一并携带赴沪面洽办理,这样有三数日即可带回杭州了。总之您要我担任的,只要我知道的,当踊跃完成这一新的任务,并希望稿件并加以签条说明意见,当遵嘱办理。专复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11月18日
留馨学兄:
     前上一函谅收,我有补充的是陈老师二套相片如已补印寄沪,请即寄下以便试作说明及要点,我因内子神经症状已经减轻,可以在家一半看护外动手写起来。
     来信中请勿提及内子病象如何,以免她看到引起刺激,专嘱,请恕。
     弟沈家桢1961年11月27日
留罄学兄:
     寄来拙作及您的大作均收,徐老的宣传责难亦已闻,所好社中已调去原稿,以后再说。现正详读太极拳姿势动作.卜要求,认为共同理论内必具的内容,本书既名五式太极拳,当然成为一式,自有一式的特点,每个读者不论是初学和深造,打开书本,总是看各式的特点,成式的由来,在共同理论部分是应根据五式特点揉合成为纲要式的太极拳特点,各式特点的写作,必须“自报公议”,不能隔式来写,成为隔靴抓痒,为了争取时间,是不是即行报社传知,或是由您通知,请酌夺速办为盼!
     国家在纸张节约的时候,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要成此巨册,必须是辩证的,建设性与科学性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容有迁就歪曲,辜负出版社和国家人民的要求。
     弟沈家桢1961年12月4日
留馨学兄:
     “对身体各部分要求”及“整体动作的要求”,已详细拜阅,这两篇放在共同理论部分,已经足够统一了五式,我的看法共同理论不必有共同特点这一项目,因各式前面均有特点的介绍可以充分发挥,免得重复,且将各式特点揉和为太极拳特点,必然的有许多各执一是,现在要想统一太极拳理论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时候,在群众面前听“群众”选择,真理自能实现。
     弟之八个特点掌握仍列在陈式之首,压缩比较方便,不要等待其他四式特点,立即动手,如徐老写力学与太极拳主要为沽粘随劲,徐老另一大作推手,想必是吴式,其他没有的,所以这两篇也应该列在吴式之前,没有共同理论的性质。
     尊稿第一需补写足部,成为六项,第二最好也加入一项,成为八项。
     此次在尊稿附有弟签条,是一种参考性质,请酌选改动适合全文语气。
     此次徐老所提意见是一种有利于现时练太极拳所要知道的内容.为什么太极拳会变成现时的样子,现利用拙稿寄京尚未批下的光阴,详加阅览,作为一种研究及写作自行检讨评比一下,则不负提者一番善意。未写徐老在社中担任何职,在京中有何工作,请示知。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12月18日
     附:徐致一对于拙作八个特点总的批评(原文单独另发,见本文后——编者)
留馨学兄:
     12月21日函奉悉,因埋首于徐老批评文件中,月余来加了一把劲,全部内容比较了解得多,尤其难得。徐老批判是遇隙即钻,吹毛求疵,比较良友不同,因而帮助特大,可惜批评不够,他的分类批评仅17条,每条包括问题多,分开约60余条,逐条研究,现正复写眷请中,现寄徐老总的批评八条,请参考。
     为了很好写这本书,弟的思想有些变动,拙作八个特点要根据各家拳论写的,可以题名为“太极拳一般特点”,列于共同部份,至于各式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特点,列为某式特殊特点,这样由“一般到特殊”正是辩证的并行不悖,免得聚在一起,各有争执,取舍皆非,吾兄以为如何?如蒙许可,就可动手压缩。五式章节,待后草拟送请核办。
     太极拳的推手,是两人搭手,互相缠绕,根据太极拳运劲似螺旋似抽丝的独特锻炼方法,它的核心是“沾粘连随”而“不丢不顶”与“不匾不抗“,就是说,无过是沾,过则为顶,不及是匾,能及为粘,随曲是连,非随而曲为丢,就伸是随,伸得过早为抗,所以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为求得“沾粘连随”四功有分别的手段,也是消除“顶匾丢抗”四病不致发牛的方法。沾粘连随,在力学上是一种摩擦力,它是太极拳对人牵动的主要力量,摩擦力的久练,使全身皮肤上的触觉的灵敏性不断的提高,发展到见隐显微的动知运觉,从而知觉到对方劲的大小、刚柔、虚实、长短、迟速和动向的种种对立面,这也是首先利用了力学上杠杆原理,选择了有利于 “轻制重”地沾粘点而来的。所以推手为了不违背“沾粘连随”的要求,务须掌握“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的战略战术思想,在后人发先人至的内线作战之下,牵动了对方重心的。
     对方因牵动企图挽救的回峰过程中顺应着地的回峰方向,运用力学上的合力和加速力,促而发之,是谓借力于人,引进落空的技巧,也是力学上摩擦原理、杠杆原理、加速力原理汇集而成的技巧,这是推手竞技过程中原则上常用的一种方式方法。这种竞技运动,既能训练力量,也能训练灵敏机巧和速度……证明是沾粘与连随,是两个对立面,如沾连粘随,不如说明功用,请酌核。
     关于章节、图号、表号的编排问题,应事先决定,因为本书由各式编排合订的,免得将来返工,似有必要。我认为章节眉目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似应按照一般科技书的编排分章分节的纲目问题,应在改写前先行决定为妥。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1月3日
留馨学兄:
     上次寄奉徐老“总的批评”~文,同时也写了闰海同志工作,作为参考,不要送给徐老,现已得回信,他说:我们这本书“重点在继承,论点要留有余地,兼容并包”,这是对的。承劝劳逸结合,心感之至,经济情况尚好,如接济些也好,不要多费手续可以的,否则作罢。承寄两份剪报,并无不妥之处,在推手方面补充一些,请酌核参考。
     张三丰明初客朱洪武外甥李文忠五爷家,有身画象,在1917、1918年问,李家历代画象同在北京中山公园展览,许禹生商得朱启钤总长同意拍有小照,铜印出版,我只有一幅,现遍寻无着,要看的话,我想李剑华兄处,必有一幅。王宗岳论文是不是他的不详,希望您2月底返回单位写作。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1月13日
家桢老:
     1月9日来信敬悉。由于在党校学习,只能等到今天星期日作复。
     关于“五式”章节按照一般科技书的编排,我是赞同的,每式及其文字,我看可以这样做,但是图号方面,我以为各式可以独立编号,主要理由是不必多费时间去添注章号于图号之前,特别是动作说明内引用“同前某图”处很多,逐一去添注不胜其繁,弄错了反使读者查对不便,排印后校对工作也较费力。图号不分章而独立编号对查阅较为省便。
     您的“八个特点”的附图,由闫海同志处画图,您在压缩时可以不另绘图,倘有更动则应另绘。杨、吴、武(李、郝)孙各式,目前已不知有二趟拳,对其它各式可以不提,对他们说还有二趟拳,徒然引起争论,因此陈式尽管有头、二趟拳,对其它各式可以不提。散手,其它四式都不写,我看也不必提出要求,陈式现尚保存的二趟和散手,趁“五式”出版时和盘托出就够了,现在各式拳家还有懂得散手的,今后自会整理出来的,毕竟功于一役,目前是有困难的。
     杨式特点用杨澄甫老师的“练习谈”和“十要”,将来我加以修润,删去宗派观点,傅钟文先生的笔拿不起来。郝式的两篇论文,是用月如先生名义,文稿留在闫海同志处,不加改写我觉得也可以。各式简史,只能等我学习结束后,赶写出来,分抄给您们审查。
     匆匆作复,最后盼您劳逸结合地进行写作。致以敬礼
     顾留馨1962年1月14日
留馨学兄:
     2月4日信奉悉,八个特点已经压缩完毕,返了几次工,现正誊写中,将来还要请您斧正。
     现在写二套,觉得无处下手,只得暂将贴在长条纸上细细看,如第一趟一个拳式有8张不等,这一(二套)最多两张,是太不够的,写作出来恐怕读者看不懂,现写一段试试,碰到困难再向您报告。
     关于考据,弟更无成见,吾兄研究有素又多材料,可资论证,请自由运用,不必顾虑。二套拳式一览表,经过您与剑华兄重新订过,请即抄寄一份,以后可据为定式。专此敬礼     .
     弟沈家桢1962年2月14日
留馨学兄:
     接到l8日来信,月底即可结业,想可早日完成您的写作,凡太极拳势名采自拳经,尤其是戚氏的,都应该采用原名,来信所说,徐哲东所收二套,名称有二种,可否抄示一份.或将原书寄来,以备参考。
     二套有几个相片,现正思索应放在何处,有些本来用拳的,而现用掌,也许陈师晚年精进改的。专此 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2月24日
留馨学兄:
     3日来函敬悉,轮训结业可贺,考信录已收,内中二套名词可供写作时参考,二套照相不全,且所照镜头不是固定一面,对于前后排列颇费思索,内缺少的由头套内摄取近似者加以说明,以便周元龙同志大笔描写时参考。所以每个动作及联系动作的照片,均先定面向再定行进的方向,因离开陈师近三十余年陈师架子当然有些精进改动的,为了配合他的照相片,不能以从前所授时的严格一样,待写作完吋再请指正。
    八个特点一次尽力压缩,力求没有重复,八个特点不是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说到时又不能不提一下,预算近3万字或者多一点。专此敬礼
     沈家桢1962年3月9日
留馨学兄:
     所寄稿件均收并敬悉,上旬左右来杭,极其欢迎敬聆教益,二套写作返工数次,初稿已完成,所写方法正如尊瞩,预备能看着练习,将来相片还要补绘,余容面叙。专复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4月6日
留馨学兄:
     昨上一函,将八个特点的目录寄奉,谅已鉴及,关于各拳架动作说明未寄,在下月底能否寄出,如不能全部寄出的话,请将陈式头套图解寄来,以便补充并添绘足印图,与二套可以一律,因补写及绘印,预算要一月期限,如不久要寄出,即请作罢,专肃,即请示知为盼。敬礼
     沈家桢P962年4月28日灯下
留馨学兄:
     在沪承蒙照顾,并蒙盛宴,谢谢,并转谢傅、郝二位,头套二套和一套的动作说明及虚线划好,即请周同志尽先寄来,以免各式具已做好,而陈式单独落后,推手既已写就,又有陈老师的推手照片,堪称全璧。
     徐老此次南来,有何妙论,均请随时先示,以广所闻。专此敬礼
     学弟沈家桢1962年5月26日
留馨学兄:
     前嘱购办笋干未能做到,兹有邻居亲家从乡中来,带有笋干十余斤,代购3斤,每斤3元,尚属尖端之品,已由邮局寄上,谅已早收。
     陈氏稿、北京稿及徐老到沪情形如何,便请赐示为荷。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6月6日
留馨学兄:
     读10日来函,欣悉徐老来沪请其讲演听众近千,果然名下无虚,想所讲演的必有记录,如有请借一阅,以便有所参考。6月6日解放日报登载大作,对于吴式是一个忠实指导,想徐老阅之必能满意,钦佩!元龙同志对于徐老介绍一篇,才知他是全国运动委员委员,无怪对于太极拳的批评指责,如同严师训责幼年学生的一样,才知所以傲视一切由来。专复并致敬礼
     弟沈家桢P962年6月18日
家桢老:
     20日接18日来信敬悉。徐(致一)演讲,未有纪录,系对初学作讲解,理论体系与其著作一致。
     元龙受闫海同志之托统一各式的编辑工作后,进度不快,已嘱其先将陈式虚线画好,动作说明略作必要的补充,弗多妄动,早日寄奉。弟工作太忙,督促无方,致延时失约为歉。今天还和武术办公室邵、何等开会,对此事提出了检查批评,想可赶紧些矣。闫海同志来信说:教材停止编写,不去东北了,我准备去信必要时由其动手加工,较为老练快速。致以敬礼!
     弟顾留馨1962年6月24日
留馨学兄:
     接到您24日来函,敬悉徐老来沪讲演,未作记录,默想此老或者愿意五式编著不成,即成最好没有陈式的幻想,则彼吴式太极拳是可独霸论坛,但是不加入五式,又烦声望,所以徐老对此五式似有进退维谷的苦衷!
     元龙同志谊属吴式同门,徐老来沪当然要尽情照顾,因而延长工作时间是可以理解的,好在吾兄已经催促,当可早日完成矣。
     闫海同志不去东北与本书是极有帮助。专复并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6月26日
家桢老:
     陈式第一路已由周元龙加王,前天已迳寄奉,我因事忙,日来又因齿痛就医,未能细看,趁今日休假,略述己见。
   .陈式动作,发科老师晚年略有修订,弟意可按照奎等现在所练所教的作图解较妥,因为他们重教,说明与他们的一致,不使他们被动。但元龙系新近向杨炳诚(照奎教的)比划,我仅抽暇略为比划,可能有不正确处,还望细核一番。元龙的加工如补充明白您老一定很高兴,但如有不对头处,望一一改正。我仅提出原则为:在不失原作者原意下进行加工,特别是理论体系须保持原来一贯的完整性,不可妄动。
     我的总论部分,徐老和孙剑云签注意见,不足十条,误认为以陈式为主(其中我引用陈鑫的话较多)。据闫海来信:看来总论难得孙、徐的同意,拟先将五式分出,或丛书式样,总论和附录也单出,让读者去品评,并有利于自由发挥。我已复信同意这么办。总论就徐、孙所提某几点不同看法,准备择善而从,坚持原则,以王、武、李、陈四家拳论为标准,加以润改,仍本融会诸家,求同存异的写作方针作修补。剑华老的签注基本上同意我的分析和论点,并批驳了徐老某些看法,如刚柔相济问题、螺旋与抽丝问题,给予我写的部分很大的支持。
     元龙从去年夏起全脱产绘图及助写杨式说明,我们已给他两个月十多天脱产时间,7月底期满,过此另有任务只能业余为五式工作(原来只搞编辑工作是预定可以提前完成的,但又想搞改写工作,时间就不够了)。因之您的稿能在月底前寄给他较好。愿您老劳逸结合,祝您最后成功!
     顾留馨1962年7月15日午后

留馨学兄:
    元龙同志所画陈式一路的图说已收,今又接到您的来函,出版社对于五式分出为丛书式,总论和附录亦将出单行本,并悉吾兄同意,使弟年来对于陈式架子动作说明,有了新的希望,今分述鄙见如下:
     陈式一路动作说明,原就剑华兄原稿加以补充的,虽然多了几倍篇幅,但较其它四式太觉简单,其中原因是弟从来对干动作说明是一个弱点,工作时总觉一人专此比划动作,另二人在傍书写完毕时一段一段加以核对,图不够补充图,图不能表现者补充说明,此间无一人会练陈式的,只好自动自写,非常苦闷,既无人帮助,又无人代为检查,既不能离开相片,而相片有些拳式为陈师所未教,有者亦于弟的学习时不同(观陈师一路与照奎弟的不同其变迁可知),为此,只得凑合着写下去,非常难过。
     且因平时练习,乃系自编的陈杨架子合并式,已有十年之久,因而对于陈式严格的动作有所生疏,所以对于架子写作非常难过,此次元龙同志具有写架子动作的经验,改动比较好的(如原则上要点三项,另详),但是写的底子太简陋,虽改仍感到干枯,这是自己水平的所关,强不来的。
     杨式有杨师生前所写的动作及要点,结构规模已经树立,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加以补充。孙、吴两式都是生前**多数门人会写,此次既有专书独享其权,加入五式诚非得已,能得各式分出,二位同志加入五式的苦闷已一扫无遗。武式有郝同志自己的相片,可以尽量发挥自己的思想,自由运用其动作说明,怎样说都是可以的。
     独独陈式的情形不同,既未与相片者同处一起看他练过此拳,有些拳式已经改变而有些又系新加,所以陈师相片与照奎的不同,因此拿起笔来,就非常苦闷,有只能就相片理想所及的写下去,虽然去年交了卷,仍然是彷徨不安。
     内中关于要点一项,本为闫同志初次来杭时开列项目之一,现看各式的动作说明间有要点写作,而不是每一拳式都有要点,而要在乃说明动作上的要点,而不是这一拳式精义的要点,这样也就写错了。
     现在陈式与其他四式相比,在说明上有天渊之别,读者对于陈式太极响住既久,要对动作说明比照学习,必将感到失望,会影响到陈氏太极的发展。
     我们不是私于陈氏拳,毫无门户之见,而是为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所号召,将此拳创造的真理,得以正确的发扬,为社会主义建设,不致排入行列之外的一点。
     观吴式太极拳家李剑华到慕三等,杨式太极拳许禹生以及我们都是学习过其他太极拳数十年者,最后钦服它的真理,才肯进一步向它学习的,这也是陈式拳特点之一。
     我们对于某式太极拳用某式人或其后人照相,及与此相片相连带的作动作说明是最正确的措施,如用此相片的同时同学担任写作的动作就会有出入,如用三十年的同学写此相片的动作,必然是有错误的,因分开三十年各有变化,强求一致是有困难的。自从61年5月17日寄出此稿后将及年余,对于这项动作说明常盘旋于脑海中,感到彷徨,内中虽有索回重写的一封信,但自信索回仍有写不好之感,且为时间所限制,因而作罢,这是自己的错误。
     当前出版社已决定改为丛书式“各出各”的办法,前此为时间所限制的,现在可以不限制了,因丛书是可以先后出版的,为此弟正式申请”重写动作说明”,仍照初次建议,请照奎同志来沪比写,所好相片已经划好,照奎已经下放,专写动作说明,时间不致延长过久,使动作写得详细些,能与各式同样,主要使读者能够照图学习,庶可配合上吾兄所作的理论。弟深深想到按照照奎动作来使相片与动作的统一,方可得到渴望已久陈式太极拳者的要求,用他的拳照写他的动作说明,最为明智合理,这样也就没有分岐的缺点,若有别人写,别人的动作不但费尽心机且因拳式三十年来变迁的关系,难得一般练习者的信任,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总之,一误岂能再误,陈式太极拳尚未付刊,即遭许多危害性的攻击,足证百家争鸣是一项艰巨工作,幸而出版社有各式各出丛书性的方法决定,有此良机,机不可失,正是彻底改写之时,前此有所不能尽量发挥的意见,现在可以了,如“动作说明”必须专写,必须达到与各式相仿佛的一样内容。敬请吾兄毅然决定,转请社方转致照奎来沪,比照其动作来写,必能较前详细,且可附加足迹图,统此种种均请鉴及,为了做好工作,不尽欲言。敬礼
     弟沈家桢   1962年7月19日

家桢老:
     7月19日来信敬悉。
     您建议由社调照奎来沪按其动作照片彻底改写陈式事,当然最为理想,但目前事实上很难办到,因为一来社方无此预算,二来照奎的单位未必能同意临时调用。因此您的建议请照奎来沪事,我可以向闫海同志再谈一下,但估计无此可能。弟意见为了争取早日出书,可仍按剑华老原稿动作说明略为补充明白,加上您对要点的体会缠丝劲的阐发就可以了。理论部分有您的“八个特点”已足阐明陈式的特点。至于元龙同志改写的部分,对的部分可以采纳,但主要靠您的裁决。编写动作说明有一套公式当然好,但主要是学而后化,能表达某式的精义所在。其它四式,杨式为重新写起,动作说明与运劲体会混合叙说,由傅钟文口述,周元龙执笔,安排他们脱产从事,图绘的也较细致。我仅参与编写计划和动作上的讨论,稿咸后仅作些修补。吴、孙二式仍按原书说明,无甚变动,元龙曾计划把孙式改写得详细些,结果孙剑云未同意,前些日子并把稿子抽回去重版,大概是不放心之故。元龙也想补充吴式动作说明,经我劝阻而罢。武式由郝少如自写,动作说明也极简单,略如孙式,理论采取其父月如的遗稿二篇。因此其它四式的写法也是没有统一规格的,不是说明详尽的。陈式拿现在您稿来看,质量不比它式为差,优点较多,这是不必气馁之处。问题仅在有些动作说明读者不易比划,个别接头处需补充说明而已。我曾托人将您原稿眷请,并作了些补充,由于事忙未搞好,这是抱歉的事。至于动作说明原系按剑华老原稿作补充,基本上和照奎的动作一致的,这是当初(1958年秋冬),照奎、剑华、经梧和我四人在京商讨过的。
     希望您即着手补充和改写陈式第一路,早日完稿。别人的意见,只能作参考,否则这也有意见,那也有意见,任何书都出不了了。将来再细细加工,再版时修订,不断提高质量。总之先把陈式第一路出书要紧。
     进行中如确要我俩商讨的,您来沪几天或我去杭几天,可另函商,费用只能自己负担,因为目前公家的预算极紧。我虽事忙,但理应全力支持您的工作,使发科老的拳式早日与读者见面。陈式二路稿,元龙已寄给社请北京方面审稿提意见。一路完稿,先出也好。闫海同志去哈尔滨,八月下旬可回京。
     顾留馨1962年7月22日午前
留馨学兄:
     7月22日函奉悉,二套架子说明已寄社,一路架子,无论照奎能够南下与否,均要细阅一遍,兹先将元龙同志对于原则上的怀疑的三点,关系着太极拳练得正确与否,所以不得不加以注重,提出奉复。其他改动与合并俱佳,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待将要点详加复核后再行奉告。元龙同志所提出三点答复,务请我兄加以复核批判,倘认为对的请交元龙一阅,内中一条“上下分虚实”乃杨师醉后所传,经过陈师说明陈式架子及推手亦是这样,个人体会有虚实,才有圆活之趣。
     因为各式单出,陈式编排拟可作进一步研究,关于陈式太极拳应该是我们二个编著的,请将所著可以加入陈式的尽量加入,不必客气。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7月26日
家桢老:
     7月26日来信敬悉。连日因养兔有跳蚤,被咬不能安睡,致精神不佳,今虽用樟脑丸消除跳蚤,已得安睡,但身体又受些损失,复稍迟希谅。
   陈式单出,编排确需进一步研究,今试补拟如下:(一)简介,(二)八特点,(三)缠丝劲图解,(四)一趟二趟的作用和特色,(五)一趟二趟图说,(六)陈式的推手,(七)附录:1、陈王廷:拳经总歌,2、陈鑫:太极拳经谱,太极拳拳谱,太极拳缠丝劲沦。其中(一)、(六)两篇为弟所作,:二)至(五)为您的作品;(七)当代为抄录寄奉,其前加陈鑫传一篇(已写好)。由于元龙曾对八特点有所怀疑,但他又并未看过您的原稿,故我早已去信北京寄回八特点给他看了。以上文字,凡在上海的,日内寄磬,请为编排成书。至于出书署名问题,原委托您写,也是您付出劳动的,岂可别人同署,我写的两篇,您也提供了意见,这是相互启发帮助问题,在简介中已提及是我写的。 “文责自负”,职能分清,才近道理。因此请勿客气为是。您对元龙疑问三点的答复,已给他看了,并说明各式有基本共同点,也有具体特征,各有心得体会,不能以个人心得体会来衡量或限制别家。看来也不会坚持异议了。
     但弟对“上下分虚实”问题,认为“上虚下必实”,因为陈、杨练法的特色;但也有左上下或右上下虚或实之处,错综互练,才不偏执,此点仍请斟酌。方圆相望,阴阳互根,原极错综变化之能事,不讲死,也较能折服各家也。不知当否?
     陈式用照奎现在动作写,确为增加您的困难,但大体上写的一致,所欠缺的仅需补充明白些,弟有见及此而无暇、无能助成,致多周折,思之歉然。好在多一反复,质量上自可提高一步,未始非“失中有得”也。陈式各方翘企出版,您早日编辑完稿,即可寄出付印。绘图如认为无问题,可先寄出版社制版。杨、武两式图版已制成,图样已寄上海贴于书稿,全书即可寄出付印。陈鑫拳论我所编辑较多,陈式中仅采几篇者,一则附录过多,篇幅过巨,二则单出的理论中将纳入较多陈鑫拳论。不知尊意如何?
     关于宋仲殊的肘法,我于总论中曾采入尊见,但剑华老认为所谓宋仲殊肘法为假托,且现仅存谱不见得有人会练,可以不提它。我思之甚对。特为奉闻,供您参考。致以敬礼
     顾留馨1962年8月2日
留馨学兄:
     前寄来代购笋干10.5元,已经收到,曾记前函已说及。现将一路图说一并寄上,内中照弟的意见改了些,不知对与不对,有无牵强之词,务请拨冗代为斧正一下。不偏执,不讲死,这是明智而正确的指示。
     稿在未刊之前,指摘愈多,稿的质量也愈高,是极有帮助高兴的一件事,一待刊出后,有人指摘,那真追悔莫及了。
     上次元龙同志所提意见甚好,惟太客气说有不尽符合处,没有举出具体的那些不符,使弟思想有些凌乱。来信所云,但也有左上下或右上下虚或实之处,请举一些例子,以便在特点四中,据为例子改正过来。

专此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8月4日

留馨学兄:
     前日已将图照及说明寄上谅早收,陈鑫拳论仅采几篇,以免篇幅过巨,甚好。单出书内可以全部加入,尤其是根据他的精义简练出那本打字出的一篇(您上次来杭带来的那一篇),可以代表陈式全部精华,宋仲殊不加入也好,除了用肘练习对身法有帮助无甚特点。
     此次特点北京寄来,连同动作说明,均请元龙同志提出具体意见,最好列举,地点,怎样不对,如可以先改,即请改了寄来,不必客气,免得摸索,延长时间,转多周折。   专此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8月6日
家桢老:
     8月5日将您的八个特点和我的两篇及附录寄奉,本想请您统一修润编排,6日接到您一路图解稿,图解中我已就您的意见作了些补充。乘便也看了几势元龙补充的说明,觉得引用王、武、李的拳论多,未曾引用陈鑫的拳论,这是他未曾研究陈鑫著作之故,真是憾事。要不要即寄给您编目录,请即告知,如要元龙代劳那几篇请修润后即寄来。陈式一路稿大局已定,我想说一下过去一段的情况:动作说明修补明白些.这是我提出来的,也曾征求过您的意见,但元龙在接受统一编排任务后,对八个特点曾有异议,可能受了某些人的影响,拟加修改,他事实上又未读过作者原著,为此我提出较严厉的批评,并向闫海反映这样做不对的,因为我俩是欣赏您的系统理论,也顾虑使我为难,经过说服批评不要头脑发热,总算对作者的系统理论尊重了,不动了。由于出版办法改变,你我的所谓总编辑名义很自然地已不存在,但我还有所建议于其中,是为了把书出好,也避免引起误会。关于第二路既已寄去北京,随出版社处理好了,我对二路功夫也未下过,元龙要问动作,我不敢自信,因此未比划,此后有关二路的事,弟概不过问矣。如一路出版,也好。总之,希早日乐观厥成。
     陈鑫著作集录,我原定列入陈式附录,后因改为五式,又拟作为五式附录,现又改为分出,故曾拟列入理论部分,我现考虑多费一些时间把理论重写,由于时间精力关系,恐近月内难完成。来信云所录陈鑫理论可以代表陈式全部精华,为了发扬陈氏拳理,使它式也能参考一下陈氏拳理和对陈式读者更多帮助起见,还是把它全部列入陈式图解中。不知尊意如何?如赞同,我可一并寄您编目。
     关于上下分虚实,是陈、杨、武练法的特点,陈式一路确是这样分虚实的(除独立式),惟单鞭也可作左上下实,右上下虚地练,杨、武的扇通背等式是左上下实的。问题还在二路,二路中有许多动作是单面上下实或虚的,如斩手炮的左臂横击,左腿弓出管脚为实,黄龙三搅水的进步为右上下实等等,因此我认为上下左右交叉分清虚实是细致的练法,但不必讲死,在错综变化的原则似可不必讲死。我意见您的第四点特点是成立的,但可以说得圆活些。
(以下黄底字顺序似乎有疑问=怪怪地!)

     又:为什么要上下分虚实?
     因为双足有虚实,双手有虚实,不使手与足的虚或实同在一边影响到重心超越过两腿间三分之二的界线以外,形成一足全然占煞,一足全然无力,失去连随的灵活性,造成偏重偏浮的病象,总之手与足无虚实,何来上下分虚实,上下能分虚实,乃由于双手双足有虚实而来的,所以:
     1、如提腿独立的隅手运用,为了一时稳定重心,不得不在独立足上的手,同时为实,以资平衡,如金鸡独立。
     2、如手被擒拿要劲,为了顺应对方要劲方向而行采捌,此时以解脱为主,提腿下霞上翻,如斩手炮。
     来函所举的三个拳式:
     1、单鞭,当左手分开向左如鞭甩出,是左手虚左足实,后左手下沉的同时松开后胯(右)勾手掌心翻向外时身体转正过来,此时单鞭完成是右手虚,右足实,左手实,左腿虚,最好问照奎师弟,是不是单鞭完成要松开后胯身体转正过来?
     2、扇通背,杨式扇通背这一拳式,正好杨老师说过的,当由“海底针”,向下一沉(右手)由脊背弹性提起,右手向上,坐右腿是上虚下实,左足迈出左手伸出,是上实下虚,左足迈出左手伸出,是上实下虚,配合着双手有虚实,双足有虚实,一待放为开劲,左掌心向前上放劲为虚,弓左腿为实,同时在头上的右肘,肘向后下放劲为实,这样放劲才能通过脊背,如果左前手与左足迈出同时向左前一推劲,这不能叫通背,试做或请问傅钟文老师便知其详。
     3、黄龙三搅水,陈老师云,此式为调整呼吸及上下相随的,还记得清,他说当右手划圈到圈底时,右腿提起,划到圈项时右腿落地,是符合要求的,换为左黄龙三搅水是属于提腿独立,一待下落,立时又恢复到上下相随了,这也可问照奎师弟的。
     这三个题,题1、3陈老师正好说过,题2正好杨老师也说过的。
     一年多来,由于五式而引起的理论上的争辩,对我启发帮助是大的。人事关系上也得到一些经验教训,这些都是收获。
     我俩都是喜爱研究太极拳理论者,我还爱好武术史,套路动作说明我见了头痛,您也不善于此(虽然比我好些),让我们在理论阐发上继续努力,经常交流,我改写好后还要请您建议和修补。近来在研究经络学说,还把从郝少如兄处研讨得的武式练法特点用文字组织起来。书生积习,拙于酬世,颇用自笑。事繁,读书较多,体力仍不好,很羡慕您的老当益壮敬礼
     顾留馨1962年8月8日
留馨学兄:
     接到您8月8日长信一封,使我非常感动和感慨,今就来信程序敬复如下:
     八个特点经闫海同志全部改过,简明扼要将原稿重复等缺点一扫而空,既不失原意,非常感佩。
     您的两篇,陈式太极拳简解,我的看法,陈王廷为第一段,他的官职经历作为附注,陈长兴、陈有本、陈清平作为第二段,由于陈长兴传授杨露禅,陈清平传授武禹襄,使陈式太极拳传于外姓,使太极拳得以广泛的传播到全国,陈家十四世是传杨的一个转折点,凡是后代做什么工作等等历史性的事件都归纳在一起说,武术精义等归纳在一起说,这样读起来比较方便明显些,弟想您处必有底稿,如都赞同请即改写一下寄来。
   陈式推手您所举的材料丰富,内容大半是陈鑫氏的说法,比较新颖,但是成为系统的叙述,颇费时日,弟对陈鑫的理论了解引用都少。我想提出不成熟的意见,就是此次陈式拳,几经曲折,恐有流产的可能,周元龙、杨炳诚等为徐老的旧雨,对于吴式理论知之甚详,要是与吴式太极拳理论不同,当然不在赞同之列,徐老南来,不为无因。
     现在陈式一路大局已定,请即将图稿寄来,以便编目,弟意陈式太极拳为了赶赴时机,编列项目如下:
     1、陈式太极拳简解,2、陈式太极拳八个特点,3、陈式第一路架子图解,4、太极拳缠丝劲论,5、太极拳经谱,6、太极拳拳谱7、陈鑫传。
     预备做第二本“陈式太极拳”:
     1、您做的共同理论那两部,2、陈式太极拳第二路架子图解,3、陈式太极拳推手,4、您归纳陈鑫氏理论一篇(打字的),5、附录,太极拳论图解,太极拳行功心解图解。
     此次在书中声明二套及推手在将来第二册中。
     弟意先出一本,第二册后来再说,能够第一册得人欢迎,则第二册就不成问题,这是弟一点不成熟的意见,如蒙允许,请即来信示知为盼。关于上下分虚实的问题,详另三页,是不是可以转请元龙同志一阅,请酌,如他不提此事,也可不读了。请将一路图解寄来,以便排列项目,此次虽然忙了许多时,未能完成五式统一工作,但是已取得经验,我们以后应继续努力,必有实现的一日。
     专复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8月
留馨学兄:
    前上一函到尊寓谅已收到,现在细想分为两册,恐怕来不及了,对于八特点虚实篇已按照指示改得活动些,简介将历史性部分列入附注,未知尊意如何?
     来函云及出版社办法已变,你我所讲总编辑名义自然不再存在,但我们的合作,不以此微未任务分散了研讨精神,我们合作将永久下去,谅不讶怪斯言。
     您上次来杭带来打字本陈鑫著作,虽然说法与王、武稍有不同,精义则一,我想帮助陈式读者,请您寄来把它全部列入陈式图解中,以提高读者渴望。
     推手一篇细读内中:陈氏独创性推手的内容,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推手要言,太极拳八门劲别与推手,棚捋挤按四正推手,推手主要在取得沾粘连随,采捌肘靠的有力配合,是不是分别纲要写下去,但是时间上恐来不及。前函云及拟做缠丝劲图简介及一、二趟的作用和特色,取消不做,在第三个特点中补二张左右手缠丝图,一、二趟作用一稿不做,所有纲要拟加入陈式拳简介内,未知尊意如何?上次在杭拜见过您的二位工程师,帮弟编目,内中邵工程师七一党生日,太极拳表演比赛列入第二名,第一名是牛春明的女儿。专致敬礼
     弟   沈家桢1962年8月13日

留馨学兄:
     接到10月18函,敬悉一切,现在细细研究一下二套,关于前面各章看过全篇很少有不妥之处,二套要从新写一下计算尚少稿纸几十张,除向闫海同志函索外,吾兄处如有多余请寄30张即足够用。
     陈式推手并无补充之处,兹寄上请修补后寄还亦可,上海沈佩言同志,他的地址忘记了,可否代查(他在体育宫有登记的地址)寄杭为荷。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10月22日晚
家桢老:
     22日来信早已收到,工作与学习太紧张,今天始能作复,国际形势紧张,会议多了些。稿纸已无余,未能寄奉为歉!
     二套动作和要点,想来正在改写和补充,不失您的原意,是我和闫同志的主张,希您尽量改写,正是为了纠正不正常的加工方法。当我们编辑五式有困难的时候,出现不正常的加工方法,无视一再忠告。我早巳去信向闫海同志说明所谓加工必须不失作者原意,想来他会恍然大悟其中道理的。
     推手稿仅略作补充,另邮退奉。您在引用古典拳论时,常有不查原谱,致字句有不同处,或错引作者姓名,看出的已为改正。关于捌劲,除了突出着的作用处,仍列入与捋劲相反的作用,使互用而不矛盾。
     昨晚的推手比赛观众千余人,再一次证明了陈、杨、武三家理论刚柔相济的正确性,单讲柔化的都败下阵来了。单纯的松柔,我认为在疗病保健和娱乐性推手上仍然应该采用。太极拳的理论和方法,将在实践中证明那些是正确的。
     我近来还在赶写“武术史话”。匆致即颂健安
     顾留馨1962年10月29日午时
留馨学兄:
     29日函奉悉,二套动作说明拟尽量补充,惟周元龙同志所说陈老师将照片照反了一半,这是好的发现,现列成一比较表,将弟练的二套加列主要胸向,寄京请闫转照奎同志校对一下,如胸向认为正确的就好办了。
     前弟所写的说明是根据相片写的,因为不能疑心老师照的不对,但分别约30年,好象老师已经将二套改了,所以有请照奎南来的请求,其实问他一下胸向及相片是否反了,就可以解决放心写下去了。
     又,稿纸闫已寄来,推手章已收到。专复并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11月1日灯下

留馨学兄:
     对于二套加工工作已经完成。前元龙同志所说从兽头势到完毕60张照片都照反的一节,现已研究明白并未照反,这样陈老师今誉可以保持,否则一半相片照错了,自己还不知道似乎说不过去的,遵照您前所说,相片改画后,即行寄京制版。
     近闻照奎同志有赴沪教拳6个月的说法,想系吾兄招致?二套内七寸靠后向上掌击,呼为通山掌,独立一拳向后下击一拳向上后击,呼为泰山升气,这类名称经过陈老师认可,30年前曾载北京国术馆体育月刊,照奎南来请问他,陈沟有无其它名称?书上必须有名称,什么名称都可以。
     闫海说二套底片仍在沪,可否再寄杭校对。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11月9日

家桢老:
     1日、9日信均收悉。
     兹遵嘱将陈老师原照68张陈式二套拳照寄奉核对,此系为研究室放大的资料照片,用毕仍请退还。所云元龙同志认为二套有半数照反问题,经您研究并未照反,系元龙临时向杨、章学套路,弄不清之故。
     原去信借调照奎6个月来沪传习,因该单位仅允调出,故目前未能成为事实,殊为憾事。照奎的专业问题,恐待于陈式出书以后。补充名称问题请择优补入,弟意见凡新补名称,俱可用括号以示区别。敬礼!
     顾留馨1962年11月12日

留馨学兄:
     二套说明与图说已先行寄京,其他尚须多看些时再寄,陈老师所照相片没有照错,值得一件欢慰的事,有些图解根据动作从新划出轮廓约20幅。
     兹寄还二套相片全部,请查收,杭州市成立太极拳研究组,本系弟在政协大会提案之一,现在杭州市运动委员会下设这一组,主要在“接受太极拳一切经验总结和解答太极拳一切疑难问题”,现正组织进行中,专此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11月27日

留馨学兄:
     陈式太极拳全稿要觉得无可更改,已于本月1日寄京,近接到剑华兄来信云,京地发展太极拳体育疗法,成绩与疗法尚在统计整理中,发表后定当寄你我各一份。
     中印和古巴问题发展以来,想兄关于学习讨论及布置,必多忙碌,许久未接来信,深以为念,故而提及。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12月7日

留馨学兄:
     接读大函,籍悉有安徽之行,巧遇毛伯浩同志,他似乎与徐致一是一鼻孔出气的,未知有无谈及五式太极拳主事。陈式全稿寄京,并在与闫同志信内说及,除图片应请按照寄上摆列一内有加添轮廓图多张,请由元龙同志按照轮廓绘成正式图解,以示一律,到达时还请在旁指正。今年年终稿已粗定,北京方面可否先行借支些稿费,因事不便直接,意欲请吾兄去信提及,请酌夺。
     弟   沈家桢、962年12月22日

家桢老:
     4日来函悉。今年我们想创造条件进行武术巡回演出,先从能短期离沪者着手,目的是地区间武术交流,促进武术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杭市体委如欢迎,我们可先来,五式太极拳有杨式傅钟文,吴式吴英华、马岳梁,武式郝少如,孙式徐文忠,陈式可由我来表演。其它拳种有少林寺教过武术的海灯和尚及徒寂诚,卢振铎父子,徐文忠父子,体育宫业余少年武术队章海琛及队员2人,加生活干事1人,也能表演。总共这次有15人。除拳外,有器械的单练、双练。每场可以表演1小时半。加上你市武术老师和运动员,每场可表演2小时至2小时半。我们还没有出差旅费,因此来回车票及住宿须全部由你市体委负担。售票收入概归你市场馆。我们可于1月31日午前到杭,2月5日早车返沪。表演三场或四场由你市安排,宣传和组织观众搞得好,每场吸引二、三干观众估计还不成问题。推动武术,增加收入,一举两得。惟希你市体委函沪市体委邀请,说明往返路费及住宿由你市负担即可,交体育宫办理。望向杭市体委反映为荷,(王子平老及其女菊蓉亦可代邀)。
     馨1963年1月8日上午

留馨学兄:
     来杭表演一函,已交体委,他们非常欢迎的,但是春节后已经安排到各县表演,所以您队希望推迟日期,再行派专人来沪面洽商定。揣摩其意,外县表演不是主要问题,而在表演场所这一问题,体委已迁到青年会后部,历来表演均在篮球场,坐位可客二千五百多人,但是在严寒之下,上坐必不踊跃,因而有些顾虑,察其意要在天气转暖后。
     太极拳专门表演为弟历来主张因与其他拳术同演,不免有慢速不同引起观众不安于位,不想上海在吾兄主持下做到,可贺!又及。专
   此奉告,敬礼!
     弟沈家桢1963年1月12日

留馨学兄:
     接到您的信,知道您将来杭,我们可以畅谈一切,非常高兴。经与此间体委言及,他们非常欢迎莅杭,使此间武术界人士一新耳目,能够多带各式太极拳的同志,更所欢迎,因为大多数人只知牛春明不知其他。
     体委问及,此次莅杭准备多少人?预备在杭几日?最好先有代表作具体的布置,以便向上级报告及筹备。又:京社寄来百元。专此敬礼
     弟沈家桢1963年1月4日灯下
     留馨学兄:
     两函均敬悉,“李亦畲手抄本太极拳谱考释”请惠寄创刊号,目录已将此稿列入,关于这种文件为太极拳练习者最喜爱的文件(稿现尚未收到)。
     您对闫海复信,细读感觉是正确的看法,如闫同志有同样的信,弟亦以您信中所说的看法复他。周元龙前将彼写二套寄京,原稿寄杭,弟接到后随即寄京,请社中核对,不料对郝(少如)亦是如此,周所说有看不懂的地方,这是徐致一的批评,想系传染而来。我们是不常有病的,病后要完全恢复了体力才算是痊愈,务须在这过程中慎加调养为盼。
     学弟沈家桢1963年2月4日

留馨学兄:
     您的来稿已经收到,拜读之余,妥为保存。刊物事已有改变,如以杂志形式出版,价有定规,发行面不广,销完不能再版,许多有价值的文章,登在期刊上未免可惜,现拟改为丛书式,如太极拳研究集,第一册、二册……,比较活用,详情以后再行奉告。专复敬礼
     弟沈家桢1963年2月14日

 留馨学兄:
     接到您来信敬悉已从无锡回来,无锡仅有3人参加表演,足证无锡市武术家不多,承寄2张表演单,单上附有简要说明书,这样表格就可为观众所保存,是一种好方法,此间体委阅及,认为值得效法的。
     近闻陈振民与马岳梁同志编吴鉴泉氏太极拳,现在百花齐放的时候,如能加此理论进来,可以再版为一本崭新的武术书。专复并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3年2月22日

 留馨学兄:
     吾兄前在无锡表演陈式二路及郝式太极,可说老一辈的三式太极拳都精了,可钦可佩!弟前在沪因时间关系未能向郝少如学习,将来如有机缘一定要学的,因为不经过学习是不能领略其中奥妙的,如有暇请先见示它的精妙所在。
     五式太极拳吾兄在篇首有短篇简介,不褒不贬,非常恰到好处,如有底稿,可否见示。闫海同志近索二路拳架路线示意图,已昨日完成寄京了。专肃敬礼!
     弟沈家桢1963年3月8日

留馨学兄:
     照奎弟来沪能传授240人影响所及,当再传之后则人数之多,可以预卜,如有暇当赴沪探视。
     浙江省图书馆,去了二次在书目中仅有陶庐文集为陶庐丛刻的一部,今抄得如另纸。两位老兄都是进士而武君以诸生终,文场不竞,所以专致力于太极也,就是所以独创为一家,武君之不幸,诚太极拳之大幸。
     承寄表演大会名单,此间极表欢迎。以后可否惠寄一式两份?此次征求太极拳稿,曾向傅钟文、郝少如二位征求,请转致一声为荷。专致
敬礼
     弟沈家桢1963年3月、6日

家桢老:
     杨、吴、武三式的特点剪报先寄奉。
     孙式的特点稿尚在闫海处,已去函索还原稿。孙式修订本已出版,剑云改写了“简介”。周同志热心过度,要充实她的动作说明,我原来劝告周勿向闫提出的。剑云因此把全稿要出版社退回去,连绘图也不要周重绘。我由于忙,从未和剑云通信,也未此事去函说明情况,致以歉意。
     照奎已来沪,为期6个月,正在招生,共同四班,陈式从此将在沪上扎下基础。致以敬礼
     弟顾留馨1963年3月17日

留馨学兄: 
    杨、武、吴三式特点的简介已拜读,奉还。孙式特点索还后请借一阅。弟前几年赴沪与工人们住在北站附近旅馆中,出来散步见有写明为陈福生先生所传的太极拳,当进去看看乃称李东园其人,问他在何处向陈先生学习,他说在天津,我很怀疑,返杭后曾去信问剑华兄,他说陈先生未传有李姓的,并听得李经梧说过此人,后李来杭弟未曾与他多谈,他在就想与牛春明推手,据牛说此人甚坏形同流氓,后他来信几次均未复,吾兄所说拆白党式的人,想系此人?
     牛春明所写的太极拳乃齐纯汉所写,牛将杨露禅留下的谱交齐写,所以他这本书有些新的东西,自牛死后,牛女筱灵曾与齐涉讼法庭,后归浙大保存,后来浙大交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那时杭州没有审查人,因而寄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审核,闫海为此下了一番功夫,现已寄回交齐阅过再付印。
     齐接到此书,与弟云要改的没有改,没有什么的都改了,他现在逐步签注,秘不示人,他们同学劝他不要如此,他也不听,想来这几年他有进步,看从前所注杨露禅是些不对头,此谱即弟前抄送吾兄之稿,注解出来是不容易的,他绝秘弟亦无法帮助。兹将三式稿附还。此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3年3月28日 

编者:本文原附于1961年12月18日沈家桢致顾留馨的信中.现摘出另发,题目是编者加的。了解此文背景请参照沈、顾有关来往信函。

第一特点:意气运动

     批评原文:第一特点,既称意气运动,说简单些,只要在“用意不用力”这一特点,作些说明就够了.原稿在内容上力求丰富,反而使人捉摸不到特点所在了。

     点评:徐老是不同意太极拳也是一种气功说法的,所以主张拙作只要在“重意不重力”这一特点上作些说明就够了,这是多人认识的不同,不可能有同等看法。又说原稿内容力求丰富,反而使人捉摸不到特点所在,这一特点内容是“意神气灵劲”五项的统一,主要在意气,贯通了神灵,归纳到劲上去,稿件压缩时要特别指出主从关系,使不辜负提意见人一番美意。

 第二特点:弹性运动

     徐老批评原文:第二特点,弹性运动,太极拳的打法,先柔后刚而且是脚、腿、腰、手的整体动作.所以有弹性。原稿说成肌肉收缩.身肢拔长所致,可能是陈式的练法。

     点评:这是根据拳论在姿势方面的规定而提出的,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为身的拔长,沉肩坠肘,作臂的拔长,含胸拔背是背脊上部的拔长,如此等等。合成身手的拔长,由拔长产生弹性,由弹性成为拥劲,棚劲为太极拳八劲的基础,也就是吴鉴泉先生常说的身手放长的意思。徐老说,太极拳先柔后刚的打法,与整体动作,就有弹性。这与练习弹性成为掤劲的质量不同,因为身手不放长,是不能产生弹性的。

 第三特点:螺旋运动

     徐老批评原文:第三特点:螺旋运动,是陈式的特点。

     点评:凡在一动全动之下,使掌心由内翻外及由外转内的收放旋转,皆是抽丝劲,也就是缠丝劲!合成矛盾对立面的统一,为形成双鱼的太极图,这种劲就是太极劲,此劲是阴阳合成的,没有此劲就不成为太极拳。劲的表现在手臂上是旋膀转腕(徐老的说法)表现在下肢上是旋腿转踝,表现在身躯上是旋腰转脊,各式太极拳没有一式离开翻转掌心的,也没有一式不旋膀转腕的。所以这种螺旋运动,各式太极拳都是有的,所不同者,只不过注重程度上有些差别而已。太极拳五式是一脉相传,因此不会此有彼无,如杨澄甫老师、吴鉴泉先生,都是具备这种螺旋作用并作化劲的核心,猜想徐老亦不能例外,因此与其说陈式的特点,不如说五式太极拳的特点。

 第四特点:贯串运动

     徐老批评原文:第四特点贯串运动,腰脊是贯串运动的组成部分,不过它有稳定重心和增强力量的主要作用,所以叫做主宰于腰,原文把主宰说成源动,不尽相符,在拳论中明明是说其根在脚,发于腿.全身各有所思,合起来成为一个整劲,而且贯串的,原意是说各部分要相互调协不要牵制的意思,如是源动于腰脊,那么腰脊一动,全部都动,就无所谓要调协,不要牵制了。

     点评:节节贯串运动,就是其根在脚……形于手指,再由手指回归脚根,就这样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经过几个主要运动关节,节节贯串起来成为一个整劲,这条整劲的长线上需要一个主宰来带头发动,这就是腰脊,因为它们位置在身躯中部,所以拳论中说腰脊是第一主宰。徐老所提增加力量,稳定重心等等说法,这是属于贯串时要求的功能,拳论中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就是说这一条运动长线,是以腰为主宰来带头发动的,这里或许是徐老的主宰二字当作贯串的组成部分,当然这仅是一种猜测,可能把原意误会了,假使真有误会,亦请原谅。

第五特点:一气呵成运动

     徐老批评原文:第五特点,一气呵成运动,不要断劲要绵劲,是太极拳的特点,在绵劲之下一气呵成是符合要求的,在断劲之下一气呵成,除运用缠丝劲之外,别种武术也要求这样练的,不能称为特点。
     点评:徐老认为他的拳是有绵劲的,而陈式拳则没有这种绵劲,所以说在绵劲之下一气呵成是符合要求的。又说在断劲之下一气呵成,除运用缠丝劲外,底下就没有再加说明,因此很难看懂,徐老的原意,一气呵成都没有断劲,若有断劲,就不成为一气呵成(发劲有断有接除外)。徐老硬性断定,陈式除了缠丝劲处,内中没有绵绵不断的劲,又说一气呵成不能称为特点,这是误解的,但实际上徐老在他自己著作中(第15页)把一气呵成的连贯,称为动作方面重要特点,因此第五特点仍可成立,并与徐老过去论点是一致的。

第六特点:调整虚实运动

     徐老批评原文:第六特点,动作要有虚实,也不是太极拳所独有,太极拳的特点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不可缠误。

     点评:在这一特点内,拙作是从双脚虚实,双手虚实,说到上下相随变换一手一足的虚实,并且解释了拳论内“轻重浮沉”的尖点虚实,拳论说“不知轻重浮沉的虚实,有类掘井不及泉之叹”。徐老对于这一系列的种种虚实未加可否,却提出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作为太极拳的特点,认为这才可以称为特点。其实王宗岳先生在那篇轻重浮沉的论文中早已有详尽的分析,从理论上说,比虚中有实更上几层楼了,所好也认为须有虚实,因此应该说,第六特点也是成立的。缠误二字,想系徐老讽刺陈式太极拳重视缠丝劲作用的缠误,这是当年陈长兴先生所不及料的。 

第七特点:刚柔相济运动

     徐老批评原文:第七特点,刚柔相济,太极拳的特点在以柔制刚以静待动,要求越柔越好,刚柔相济别种武术也是同样讲究的,不过柔多刚多上的一些区别而已。在吴式里刚柔相济至多是懂劲阶段,不是神明阶段。

     点评:徐老说太极拳是以柔制刚,以静待动为特点,这是一个方面,同时认为刚柔相济在别种武术也有,不能称为特点。事实上太极拳以柔制刚的(走)同时也是以刚制柔的(粘),这就是徐老认为在推手中得到统一的说法。徐老的著作中有“和谐”这一重要特点,并且说“绝大多数武术项目,都是讲究和谐的”,绝大多数内容所有的,还可称为重要特点,则太极拳刚柔相济与其它武术不同,当然可能称为特点了。徐老在这项附注内说,在吴式刚柔相济,至多是懂劲阶段,不是神明阶段,既然徐老在此因忘了刚柔相济,前此分项内也认为阴阳相济内是包括刚柔相济的,则前面反对刚柔相济的论点是可以不谈了。 

第八特点:快慢相间运动

     徐老批评原文:第八特点,快慢期间运动,是陈式所独有,吴式是快慢随心所欲,并不一定相间。

     点评:徐老说快慢相间运动是陈式所独有,吴式的快慢是随心所欲,并不一定相间,同时有分项内却说了可以快慢相间的,在此补充的是随心所欲的快慢,(正是吴鉴泉先生在推手时常谈的,要有快慢的功能)。但是拙作所说的快慢是转关慢,就是劲由内换期间要慢(指盘架子),过了内换之后,就要由慢加快,在这“加速力”内将太极拳应有八门劲表现出来(尤其是四正手),表现后,又是转关又转慢了,就这样慢慢快快的期间,到此可以说,对于快慢的观点,已经接近统一了。 

 

 

微信扫一扫

微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