裆走下弧,裆走后弧

类别:拳经拳论 更新时间:2011-08-11 浏览次数:4432 中医太极网

    练拳一段时间,初步体会打拳一定要细细的品味,静心慢练打出太极拳的味道,其中重心转换的裆走后弧和裆走下弧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子。开始我搞不清裆走后弧和裆走下弧的区别,打拳时机械地想着即要走下弧又要走后弧,结果有些拳势就做不来,比如:中盘动作三的第二动就只能是走下弧而不能走后弧;自从注意这个要领后拳势明显松沉了一些,也轻灵了许多,下盘也扎实了一些。
    裆部在重心转换中的运行路线也不可忽视,裆走下弧和裆走后弧是指重心从一腿移到另一腿,身体上下、左右的变化。
    首先我用一口大锅来做形象比喻:
    锅沿比如裆走后弧。
    锅底比如裆走下弧;
    一、裆走后弧
        指身法左右旋转,后弧明显;
        裆按锅沿走后弧平移,也叫∞字裆。
        裆走后弧有利于动作圆滑连贯,也有利于引化外来的冲击力。
        走后弧脚的力点从大脚趾到小脚趾,然后到脚跟,一蹬即转到另一脚上,完成裆走后弧的全过程。
        例如:金刚捣碓:
              走肩靠然后走肘动作,即裆走后弧。
    二、裆走下弧
        指身法上下起伏,下弧动作明显;
        裆按锅底走下弧,也叫锅底裆。
        裆走下弧,(在倒重心时一定要松胯、塌腰会阴部向下一沉)在拳架较低的前提下,再加上这种裆走下弧的要求,其运动强度大、难度大、很吃功夫,无论对练功还是健身都有极大好处。
        但走下弧时,注意不要忽高忽低,同时要注意,移动重心时先松一下,不要硬挤过去。
         例如:金刚捣碓:
              裆走下弧倒重心掤。
    三、裆走下弧或后弧结合起来,更利于塌腰、合腹、开胯、胸腰折叠和腿功的运用,就更能显示陈式太极拳的圆滑及刚柔相济等特点。
        总的来说,裆的两种移动路线相结合,借助腿的蹬力、双手与腰胯结合,此时如果发力就会更加威猛。


 

 

微信扫一扫

微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