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太极可以养气健身

类别:呼吸系统 更新时间:2011-05-08 浏览次数:4975 中医太极网

  邓德庆练习太极十分讲究修习朝向。

  虽然退休在家,但今年63岁的邓德庆老人生活却并不寂寞,习武练拳、与人切磋拳技;读易经,体悟传统文化的深邃,是令邓德庆老人身轻体健的重要法宝。

  养生人物小传

  邓德庆

  现为大连市开发区武术协会副主席原大连民族学院附属艺术学校校长其爷爷邓根立是大连市著名拳师上世纪70年代前是大连市武协副主席父亲邓福财拳师曾随慰问团赴朝鲜参加慰问志愿军演出。

  成年后方悟到太极奥秘

  邓德庆出身武术世家,习武生涯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他的爷爷那时在大连中山区昆明街开南山拳坊,徒弟几千人;父亲也在拳坊教学,同时在中山广场传授燕青门长拳和太极拳。邓德庆从小耳濡目染,跟着学习拳法。

  太极是一门极其深奥的学问,真正理解透、喜欢上它还是在邓德庆成年后。尽管技艺在身,但退休前在大连民族学院附属艺术学校担任校长,繁杂的事务让邓德庆很难潜心习拳。后来多次出访国外,在公园习拳被老外围着模仿学习,倒加深了邓德庆对太极拳这个国粹的认识。尤其退休后,习拳时间多了,更多地悟到了太极的深奥之处。佛修心,道养性,心性双修,佛道归一共同融入太极拳中,使太极拳成为一个“形神兼修”“心性双修”的运动——这是邓德庆多年习拳的感悟。

  邓德庆认为,一般的体育运动(包括一些武术运动)都是以消耗体能为主。比如长拳练后大汗淋漓,消耗大量体力、大量精气神透支,年老后则很容易精气神亏损。太极拳运动恰恰相反,通过运动养气,涵养人的精气神,是一种能使肌肤丰盈光泽的运动。

  习拳后呼吸较过去更有力,这是邓德庆的另一收获。“平常呼吸多为浅表式呼吸,肺部功能未得到锻炼,而太极拳则可通过腹式呼吸,让肺进行彻底的吐纳。习拳过程中,以气推血,气血充盈五脏,打开任督二脉,气血循环进入最佳状态。 ”现在每每习拳之后,邓德庆老人都会感到身体舒适、气不长出、面不改色。

  春季练拳需防风邪侵体

  其他运动项目多讲求出汗,现代人大多认为出汗多就是排毒多。邓德庆认为这是误区,运动至大汗淋漓并非佳境。邓德庆告诉记者,从中医角度讲,大汗伤津、伤血、伤元气。因为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与血同源于水谷精微,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所以有“津血同源”、“汗血同源”一说。频频出汗或发汗过多,还易心悸气短。习拳会发热,但见汗就收为好。

  邓德庆认为,现在习拳的人不少,很多人不大注意习拳的朝向,这是需要修正的地方。太极拳养生,明太极的“向”,是遵循顺天而养这一相生的道理,即指练拳起势、收势的朝向,在一天之中早上习拳面向正东,上午习拳面向正南,午后习拳面向正西,但永不向北。这是借天地之力,负阴抱阳,顺应自然,乃得道多助。

  春暖花开时节,是进行室外踏青、修习太极拳护肝养生的有利时机。邓德庆提醒,春季是“风”为主气的季节,此时的“风”是寒中有暖,暖中挟寒。太极拳养生首先要避开“风邪”对人体筋骨和五脏六腑的伤害。

  太极拳养生,养的是什么?许多人感到迷惑,不知如何着手。邓德庆认为,太极拳养生,是一个较高层面的问题,但剖析起来却大道至简。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主生发。太极拳养生,养的就是“东方”,养的是“生发”之机,阴阳平衡。而有生机,有阴阳平衡,就有希望。这里“生”是最重要的。所以太极拳养生,养的就是这个“生发之机”,就是如何保养生命。而生命又是身体和精神的统一体,因此太极拳养生,不但要养护身体,更要调适精神,做到形神兼修,心性双修。

      来源:北国网   发布者:孙立民

 

微信扫一扫

微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