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国员:徜徉于太极与书法之间
类别:最新动态
更新时间:2017-12-14
浏览次数:3355
中医太极网
中华民族自古崇文尚武,文经与武道,二者相得益彰。观拳术与书法,一动一静,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虽形迥异,而理趣汇通。
2000年7月,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在海南三亚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名太极高手云集在天涯海角。此时,一名来自唐山的选手一鸣惊人,他表演的陈式心意太极拳气势浑厚、外柔内刚、威而不猛、含而不露,一举捧回陈式太极拳一等奖的奖杯,他就是项国员。
业经三师
唐山大地震那年,项国员二十岁刚出头,在刘庄煤矿上班。矿上的一个副矿长给儿子请了一个武术老师,名叫张荫藩,武艺十分了得。项国员就这样拜了他拳艺生涯的第一位老师。
在张荫藩门下项国员拳术进步很快,一套猿功地躺拳习练得更是炉火纯青、出神入化。这套仿猿动而动的拳法,攻击性极强,讲究的是牛惊、马跑、羊撞栏……后来,这套拳被河北省体委认定为发源于唐山的地方优秀武术拳种。
过了一年的时间,项国员听朋友说北戴河有一位大师叫李经梧,是陈式太极拳的传人,功力非凡。说去就去,他当即就和一个同道乘上了去北戴河的列车。
当时李经梧老师已过古稀之年,他对两个决意磕头拜师的年轻人说,“我年岁大了,不能给你们什么东西了,我一个学生叫吕德合,就在旁边的河北第二疗养院,你们俩跟他学,划划套路,有机会我来指点”。
临别时,李老师起身送客。走到门口,项国员恭敬地说,“请老师留步”,说着用手示意请回。当时李老师伸手轻轻一挡,……“就这么一个不经意的接触,让我打了个趔趄,只觉得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向我压迫过来。”项国员崇敬地追忆,“在大师关上房门的那一瞬间,我推了一下门想向老师再说一声谢谢,但房门丝毫未动。我立时感受到师傅的造诣之高。”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1986年9月,项国员和他的那个同道又去了秦皇岛。一见面项国员就说,“跟吕德合套路都学完了,李老师也给纠正好多次了,现在该磕头拜师了”。然而李经梧老师还是那句话,“我年岁大了,我在北京有两个非常不错的师弟,你们挑一个吧”。
就这样,项国员终于圆了成为太极宗师弟子的梦想,成为了陈式太极拳的第十九代传人。后来,项国员的人品也终于得到了李经梧的认可,从此,项国员在两位恩师的指导下在陈式太极拳的园地里默默耕耘,一直到2000年在三亚一鸣惊人。
坐而论道
项国员向笔者介绍说,“太极拳乃小技但寓大道。天地有阴阳,太极拳也有阴阳;天地有方圆,太极拳也有方圆;天地有极点、落点,太极拳也有极点、落点。一言以蔽之,太极拳无一不是与宇宙相通的。大自然的风、水、火看似是最柔软的,其实是最厉害的。太极拳就像大自然中的风水火一样,看似轻柔,实则刚坚。”
项国员接着说,“练太极拳用心用意不用力,使身使肘不使手。手软丹田实,手硬丹田虚。太极拳练软不练硬,练柔不练刚,练绳不练棍,以柔软而迎坚刚……”
说到兴奋处,项国员就起身演练,一次次让他的弟子飞了出去。
谈及陈式拳的特点,项国员讲起缠丝与“三顺一正”的关系。他说,三顺即体顺、劲顺、气顺,一正即身体中正,上下一条线。他反复提到“缠丝”这个概念,笔者始终不解,及至话题转到他的书法时,才恍然大悟。
把太极打进书法
走进项国员的武馆,可以看到墙上挂满了书法作品,项国员原来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书法家!
细看他的作品,与众不同之处,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字都发生了变异。笔者站在一幅写有“天道酬勤”四个字的作品前,仔细揣摩着每一个字的结构,觉得别有意趣。
项国员见笔者对他的字产生了兴趣,解释说,“我把太极打进了宣纸里,这是我独创的缠丝书法。”接着饶有兴趣地讲起作品里“天”是如何一笔“缠”下来的。
笔者问,“您是不是要创造出一种‘缠丝行书’或者叫‘项体’?”项国员急忙说:“没有没有!我迷恋太极拳,就把太极打进纸里,在字里行间寻找太极的感觉。”
事后,笔者了解到书法界对他的字有很高的评价。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单国强先生评价说:“项国员的书法,修炼与展示的是一种太极文化,它通过太极拳进入了一种更为和谐的人生境界。”著名书法家杨再春先生的评价是:“混元润墨,缠丝行书,自称一派。”著名书画评论家梅墨生先生说得更为直白,评价他的书法说“有混元一气的怪气,别出心裁者人不知也。”
笔者请他谈谈缠丝书法的主要特点及艺术规律。项国员回答,“以太极之理行于书法,要求提笔中正,上下一条线,逢左必右,逢上必下,逢前必后,逢里必外,逢圈必圆,逢横必平,逢竖必直,劲断意不断,连绵不断,螺旋缠绕,进缠退缠,里缠外缠,上缠下缠,左缠右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以中气行乎期间,即引即进,一气贯穿、运笔相随,这就是混元润墨缠丝行书。”他说,“我习练书法获得了成功,但我的一切都离不开太极拳,包括我的人品、我的人格,我的文化,我的素质,都是来自太极拳,都是太极拳给的。今后,我都会把太极拳摆在第一位,今生今世都不会变!太极里的中正观念,永远都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