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400年发展简史

类别:最新动态 更新时间:2023-04-17 浏览次数:1915 中医太极网

      对于太极拳的起源,社会上有多种说法。但是有依据可查,能够得到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说法是——河南温县陈家沟是太极拳的起源圣地。尤其现代太极拳的六个主要流派陈、杨、吴、武、孙、和,陈式太极拳之外的其他五个流派,都是从陈式太极拳演化发展出来的,事实非常清晰,毋庸置疑。

  自陈王廷在16世纪创造一至五路太极拳、一路炮捶后,又创造了刀、枪、剑、锏等器械套路,刺枪术和八杆四杆术对练套路中运用太极拳术的缠丝劲,开辟了长兵器阴阳变换、刚柔相济的先河。太极双人推手的创建,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技击实践方法,既不会伤人,又可实际检验武功。

  太极拳自成体系后,陈家沟太极拳之风顿开,当地歌谣:"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尚武之风甚盛。

  陈王廷后,太极拳一直传承到第六代陈长兴,大概两百年时间,都是流传在黄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庄——陈家沟村。


陈氏太极拳的主要传承人


图片1.png


  陈氏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著《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他打破门规局限,将陈家沟的独得之秘--太极拳传于河北永年县的杨福魁(露禅),在太极拳史上开始了第一次大发展大普及时期。


图片2.png


  陈氏第十四世陈有本(1780-1858),字道生,受业其父,太极拳炉火纯青,当时精于太极拳者多出其门,著名的有陈仲甡、陈季甡、陈清萍、陈耕耘等。他除完整保留并传下了祖传拳架外(后人称小架或小圈),且不受其限,多有创新。


图片3.png


  陈氏第十五世陈清萍(1795-1868),入赘温县陈家2.5公里处赵堡镇,他在祖传太极拳(小架)套路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了一套小巧紧凑,逐步加圈,由简到繁,不断提高拳艺技巧的练习套路。后人称其所传太极拳为赵堡架。


图片4.png


  陈氏第十六世陈鑫(1849-1929),字品三,具文采。他感到陈氏太极拳虽经历代口传亲授,然文字著作较少,不利广泛传播。为阐发祖传太极拳学说,闭门著述,费时十二年,完成《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陈氏太极拳易象数》六卷,全面整理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著述以易理说拳理,引证阴阳、经络学说,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气为统帅,为陈氏太极拳理论宝库中一座引人瞩目的丰碑。他还著有《陈氏家乘》、《三三六拳谱》等拳术著作。


现代太极拳的传播

  现代太极拳的传播,不得不提到陈发科和陈照丕叔侄二人。陈照丕先受邀赴北平教拳,后来陈照丕去南京授拳,兼任中央国术馆名誉教授,推荐三叔陈发科来京。陈式太极拳由此在北京生根、传播。


图片5.png


陈发科(1887-1957),字福生,陈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

  发科公技艺高超,号称“太极一人”,教学有方,并且为人低调,从学者甚众,培养出了李经梧、洪均生、李剑华、雷慕尼、田秀臣、陈照奎、冯志强等一大批赫赫有名的太极拳传人,为北京陈式太极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陈家沟村以外的太极传人,多受益于陈发科前辈在京城的太极拳传播。

  据称,发科公年幼时身体较弱,颇受家人溺爱,吃东西不节制,肚子生了痞块,经常犯病,到十四岁还没练出什么功夫。后来,受到村里人的言语刺激,开始发奋用功,寒暑不辍、夜以继日,多的时候每天练拳70至100遍,仅三年时间功夫大进,远超同辈。

  因此才有了后来在北京教拳,“挨着何处何处击,将人击出不见形”的高超技艺。开创了北京陈式太极拳的新纪元。


图片6.png


陈照丕(1893-1972),字绩甫,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

  陈照丕,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在北京、南京教拳;四五十年代,又到洛阳、西安、开封等地教拳。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照丕先生武德高尚,诲人不倦,是陈氏太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最为关键的是1958年回家乡传艺。因为社会动乱,当时村里已经没有几个人练拳了。照丕公回家后,看到村里几乎无人练拳,心急如焚,马上成立了练拳点,开始教学,并且分文不取。因为他知道太极拳是陈沟人的祖传宝贝,是族人安身立命的本钱,万不能让太极拳在陈家沟失传。

  目前享誉全国,徒众遍及世界的“四大金刚”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人,都是当时跟随照丕公学拳的学生。

  教学太极拳,延续这么旷世绝学,并非那么一帆风顺。1966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练习太极拳成为“搞小集团”,搞家族、宗派组织。陈照丕也成了阶级敌人,成为重点批斗对象。

  直至1969年,《人民日报》登了一条毛主席语录:“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陈照丕才得以再次组织村人学习太极拳,并且开始整理文献资料并出书传承太极理论。

  陈照丕过世后,村里又请回发科公的幼子陈照奎,继续教导四大金刚等村人深造太极拳,为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片7.png


陈照奎,1928-1981,陈氏十八世,陈氏第10代传人,陈发科之子

  陈照奎自幼随其父陈公发科(1887—1957)学祖传拳艺。陈公发科的贡献在于把陈氏家传的太极拳从陈家沟一隅之地传至北京,陈照奎又把此拳传于北京、上海、南京、陈家沟、郑州、石家庄、焦作等地,足迹遍布黄河内外、大江南北。

  陈照奎秉承家学,在其父陈公发科严格教导下,完整地继承了其家传陈式大架(一路八十三式、二路又名炮锤七十一式)太极拳拳理拳法之精髓,由于他有较高的文化造诣,悟性颇高,在整理撰写拳谱、规范拳架、阐明拳理,以及在揭示太极拳技击内涵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图片8.png

陈氏太极拳四大金刚-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


QQ截图20230417182242.png

张志刚老师师承陈氏太极拳嫡宗传人陈正雷大师,是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在广州、深圳及香港等地专职授拳20年,累计培训了5000多名学生。






 

微信扫一扫

微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