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寿命提高一岁 体育能做什么

类别:最新动态 更新时间:2011-03-14 浏览次数:3584 中医太极网

  新华社上海3月10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罗争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引起广泛的关注。

  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在免费体检、扩大医药费报销范围、加大群众体育运动支持力度、支持基层医院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议。然而,我国国民身体素质下降的警醒之声近年来也时常响起。要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体育该做些什么?

  长寿有道,生命在于运动

  著名健康教育专家、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杨秉辉表示,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疾病,是延长寿命的根本之道。

  杨秉辉认为,保持长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医疗与科研机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对于个人而言,保持长寿的秘诀便是“生命在于运动”,要增强自身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近年来,我国民众体育健身渐起热潮,各种民间体育团体相继涌现,对于提升民众身体素质成效显著。上海市木兰拳协会主席、木兰拳创始人应美凤表示,改革开放让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如今提高身体素质、参加体育健身已成了老百姓新的生活需求。

  应美凤年轻时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甚至因肺病吐血,通过练习各种传统拳术锻炼身体,不仅恢复了健康,而且自创了木兰拳。如今,年过六旬的应美凤身材苗条,容颜仿佛不惑之年。

  杨秉辉还大力呼吁,除了加强体育锻炼,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健康长寿也尤为重要,“如果大量抽烟喝酒,不注意饮食健康,过分消耗身体,缺乏健康的心态,再辛苦的健身锻炼都是徒劳”。

  政府多努力,改善健身基础设施

  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体育事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增强大众体质。民众体育健身需求的不断提升,对政府部门做好公共体育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在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稍早前,上海市政府推出地方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其中提出,到2015年,上海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95%、基层体育组织覆盖率达到90%、市民体质监测达标率达到95%、全民健身品牌活动覆盖率达到80%、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达到85%。

  为解决市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缺少场地的难题,上海市体育局官方网站上还开设了电子“健身地图”;市民不仅可以通过所在区县、运动项目类型、体质测试站等不同方式,或通过“搜索”查询相应的健身和体质测试场所,还可以查到该场所的开放时间、预订电话、交通线路、收费标准等信息。

  上海市杨浦区则在门户网站上推出上海第一个区级体育健身场地信息服务系统,提供更为详细的健身场所信息。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表示,这一举措体现了惠民、利民、便民的特点,将在上海各区县全面推广。

  创新举措,让更多市民“动起来”

  专家认为,硬件建设只是创造了民众开展健身运动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创新举措,吸引和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动起来”。

  上海市体育局表示,从1995年起,上海市已经连续举办了15届“全民健身节”;在平时,各区县、社区、行业和民间自发组织的健身活动从未间断,这些成效显著的全民健身活动将继续坚持。

  2011年元旦起,曾经熟悉的广播体操音乐时隔20年后,重新开始在上海公共广播中播放。李伟听参加了元旦当天举行的广播体操大赛。他表示,广播体操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它可以唤起大家的运动健身意识,让更多的人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让劳碌的身体得到舒展和锻炼”。

  上海目前每万人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约15人。李毓毅说,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为老百姓日常健身作指导、咨询,辅导大家通过体育锻炼预防疾病,并组织开展相关的健身活动。他表示,“十二五”期间,这一配比将提高到每万人18人。

 

微信扫一扫

微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