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练太极拳的人气色好?身体好?练太极拳的好处超乎你的想象

类别:最新动态 更新时间:2019-07-03 浏览次数:4336 中医太极网
      就我个人而言,35岁之后,就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亚健康就感觉比较严重,精气神不好,早晨有严重的懒床习惯,每天起床都感觉身体很累,一天下来,不管忙还是不忙,都有很强的疲惫感,从今年三月份起,一是为了戒掉睡懒觉的习惯,二是为了缓解亚健康的体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爬山游玩的过程中认识一位打太极拳的,改变了我的生活,如今已经练了半年以上了,睡懒觉的习惯早已经不知不觉的改变了,最关键的是一些亚健康的症状没有了,双腿有力,精神充沛。所以我愿意把这些好的受益分享给小伙伴们,一能弘扬国术,二能让更多的人受益,此不美哉!       那练太极拳到底有什么好的呢?我个人认为还有以下这些好处: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国术瑰宝的发扬。       太极是我国的国粹,是非物质文化遗憾,是我国对外交流文化的典范,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润养着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中华文明在历史上有着灿烂的文化杰作,在物质方面有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有现代的新四大发明等等;在许多领域也都有着创世之作。在武术方面,滋养中华武术,孕育出了太极拳这一顶级巨作,在世界武术史上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它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中国传统道家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长此以往,以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太极拳内含的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契合度完美合一,天然的融合到一起。在拳理心法、套路动作、技击以及对人体内在修养上,都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两拨千斤”的文化内涵。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对太极拳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影视作品,比如李连杰曾主演的《太极张三丰》,让很多人了解了太极拳,影片中,张三丰原名张君宝,因一天疯三次而得名张三丰,创建了武当派,同时还创始了内家拳。太极拳作为内家拳之首,于是后世弟子们尊称张三丰为祖师,张三丰是一位道家修炼极为高深的修道者,其所创立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汲取了精华,引申而来。张三丰所创立的拳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注重内功和阴阳变化,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的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三宝修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相吻合,内以养生,外以却恶,可以说是留给后世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金庸,金大侠的武侠小说让太极拳也得到了深远的传播。比如他在《倚天屠龙记》中就写到了的武当派祖师张三丰,在书中可谓高山仰止,深不可测。论武功境界,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在《笑傲江湖》和《侠客行》中,武林中人更是将张三丰可与达摩祖师并列为古往今来第一大高手,非此则即彼。而这两个人,一个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一个是武当派的创始人,都是很牛逼的,而最关键的是,他们在历史上确实是有其人的。       历史上的张三丰,传说是龙虎山张天师的后裔,生于南宋淳佑七年(1247年),卒于明朝天顺二年(1458年),民间传说他活了212岁。他曾在武当山广收门徒,授以道学和武技,到了明朝永乐年间,年逾150岁以上,依旧精神抖擞,举止等若壮年。而当时的明成祖朱棣则惊为天人,下旨将张三丰奉为神仙,多次派遣高官相召,欲求长生不老之术。而世外高人早已看破红尘,张三丰对于朱棣的召唤,始终避而不见,出游天下,遍历山野蓬蒿之间而不留踪影,任你高高在上的帝王也奈何不了他。求仙不得的朱棣,耗费上百万资财,组织三十万民夫,在武当山大修土木,为张三丰修建了九宫九观、七十二岩庙、三十六座庵堂。此后,明朝历任皇帝对张三丰的崇敬始终不减。       明末清初的陈王廷(1600年—1680年),是一位集长拳、大洪拳、红拳等技法的大家,以张三丰的内家拳理引导,创立了太极拳的固定拳法套路,也就是所谓“陈式太极拳”,奉张三丰为祖师。因此,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创立太极拳的说法,并非作家虚构,而是对真实历史的演绎。也是金庸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那就是融史入小说,有很强的真实感与代入感。       皇太极入方中原后,建立了清朝(野史也有传说清朝就是曾经的大金),大家都知道一代宗师大多隐匿世外,远离庙堂,陈家太极高手不愿与朝廷合作,而举家隐居陈家沟,父子兄弟传承武计,避世数百年。       直到1825年,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前后历时十八年,拜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为师,学成太极拳之精髓。而学有所成的杨露禅回到家乡直隶广平府后,广授门徒,将太极拳事业深入推广,发扬光大,开创杨氏太极拳一派,成为太极拳的一代宗师。而在2017年上映的《太极》电影中讲的就是武痴杨露禅求法学拳的故事。随着时代的推移,继而逐渐形成了太极拳五大主要流派:陈、杨、武、孙、吴。除了陈王廷的陈派,杨露禅的杨派外,武禹襄向杨露禅学拳,又得赵堡太极拳传人陈清平的真传,创造了“武式太极拳”,李瑞东向杨露禅学太极拳,创造了“李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亦出于杨露禅的弟子全佑。当时曾有诗云: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而杨露禅将太极拳的高难度功法套路尽数简化,形成了“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的特点,因此风靡京津地区一时,这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最熟悉的、公园老大爷们练习的这种健身太极拳。 二、男女老少皆宜,动作优美,内涵深厚。       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为呼气;纳,即收入,意为吸气,由鼻孔而入。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通过口吐浊气,鼻吸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而太极拳就是以意寓形,以形带动气与吐纳的一套方法,对练拳的人群没有什么限制,几乎适合所有人。小到3岁的儿童,大到8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打一打太极拳,并从中获益。无论男女,都可以把太极拳作为健身养生的不二选择。男性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展现自己刚猛的体型,以及塑造自己沉稳历练的性情;女性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雕刻自己柔美的身段,展现自己的温柔似水的个性。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使不同年龄的人都大大受益。 三、以内养外,祛病强身,提高免疫力。       太极拳的健身效果,似乎不需要多说,几乎成为了健身祛病的代名词。越来越多欧美发达国家也在研究探索太极拳健身的内在机制,并且帮助开展太极拳的宣传推广。       太极拳的健身强身,更在于以内养外。太极拳,不同于一般的跑步、游泳等运动在运动的同时,可以顺便的去思考其它的人和事儿。太极拳强调呼吸开合,调身、调息、调心,要求顺其自然,融入自然,并且在练拳的过程中,要更好的去关照自己身体的感觉,进步退步,收放自如。       太极拳锻炼能强健肌肉,改善骨骼的理化特性,畅通经络,有利于营卫气血的通行。太极拳的运动方式是一动无有不动,从内气的畅通到外形的变化,从五脏六腑到四肢百骸,都寓于“动”中。特别是陈式太极拳,其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以及上下相随、内外结合、快慢相间、节节贯串等运动,都融为一体,使人体从脏腑组织到肌体组织,都得到活动和锻炼。久而久之,肌肉丰满发达,骨骼强健有力,使骨骼的理化特性得以改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人体健康与否,与经气畅通与否密切相关。练太极拳的人,练到一定程度,就有小腹发热,四肢末梢发胀,发麻之感。中医针灸学认为这种现象是“得气”的表现,也就是调动内气,打通经络,经气运行的表现。太极拳运动要求“主宰于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腰为肾之府,又为带脉所绕之处。长期锻炼,可使肾气旺盛,带脉充盈,阴阳调和,神清目明。我打了半年,发现我也有点“得气”的感觉了。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打太极拳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肌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其对血糖的控制能力。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在连续打12周太极拳后,AIC水平有了大幅度降低(AIC是衡量长期血糖控制的一种标准)。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参与者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有所增加,这种细胞有助于保持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同时他们体内可能破坏肌体异常细胞的杀手T 细胞数量有所减少。       打太极拳能改善人体平衡能力和心肺功能。最近的研究还发现,打太极拳对健康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也有益。为了研究太极拳是否对糖尿患者也能产生同样的功效,杨和他的研究小组对32名参与着进行了为期12周,每周3小时的太极拳训练。研究人员发现,打太极拳能够改善人体心肺功能,从而提高人的免疫功能。此外,这种武术项目还能提高葡萄糖的代谢水平。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把糖尿病药物治疗和太极拳适当地结合起来,能提高II型糖 病患者的葡萄糖代谢能力和免疫功能。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去提高心肺功能。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能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有着一定的改善。 四、补气养血,疏通经络。       太极拳对身体的帮助,不单单在于肌肉、筋腱和骨骼的强劲,更在于补充人体的气血和疏通人体经络。这方面的内容,用西方的科学研究手段,比较难以把握和衡量,只能够运用样本和跟踪归纳的方法才能够进行研究发现。但对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来说,补气养血,疏通经络,是普通不过的常用词汇,大家都不难理解。       人体的很多疾病和损伤,都是由于人体气血的不足和经络的不通畅造成的。太极拳讲究“动静之机”,静中有动,动中寓静,而气血的补充和滋长,恰恰在动静之间得以实现。人体的气血充足,更是有助于经络的通畅,顺带着就帮助人体开展了肌体保健,解除人体的疾病和隐患的排除。       太极拳运动能够改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消除病灶反馈性影响。太极拳清静用意的“意守丹田”,是静功养身之术。这种静功,可以增加自我意念的控制能力,从而产生阻止病灶反馈信号的传递的能力,起到纠正修复病灶反馈的恶性循环,抑制病情发展,提高健康水平。意守丹田,能使气沉于丹田,贯于尾闾,环流周身,从而使脏腑得充,周身得养,精力充沛,有利于病变和精神创伤的修复,有利于病体的恢复和精神的保养。       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微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提高气体交换能力。血液担负着营养周身各组织器官的任务,心脏则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毛细血管是微循环的场所。一个久练拳的人,每分钟心律在60次左右,这种由于锻炼而得来的心律减慢,使心肌得以充分休整,促使心肌收缩力加强,提高了心脏的工作能力。练拳时,周身放松,使微循环功能加强,促进了组织对氧的利用率。太极拳锻炼的呼吸方式要求深长匀柔,它可以增加膈肌及腹部肌肉的活动度和调节肋间肌的呼吸功能,使肺与胸廓之间的牵张力加大,增加肺活量,提高肺泡与毛细血管壁的接触面积,使氧及二氧化碳弥散能力增强。经过长期锻炼,可使呼吸频率减少,增强呼吸效果。 五、融通文体,兼达哲理。       太极拳将艺术、体育、武术和技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既具有艺术表演和欣赏的价值,又具有体育运动的竞赛技击内涵,兼容并包的将这些内容网络到一门武学之中。       文艺活动、艺术欣赏的场合,时常会有太极拳的表演安置其中;武术类活动,太极拳更加是一门独大,不可或缺。既是文人雅士强身健体的首要选择,又是比武竞技,防身克敌的一门厉害功夫。太极拳既有武学的内容,又有哲学的内涵。太极拳大异于中国之前的武术种类和国际上通常的武术搏击技术,讲究以小博大、以慢打快、后发制人等等。而通常的武术是以快打慢、以强胜弱、以己为主,太极拳恰恰相反,走了一跳完全不同的路子,充分体现了其哲学高度和武学至尊的地位。 六、外圆内方随缘应物,由内而外,渐而开智。       练习太极拳,太极拳会在潜移默化中训练我们,让我们像太极拳一样恬淡沉静、从容不迫。太极拳帮助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淡定从容。在练习过程中,太极拳要求我们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有规有矩,这些也都是生活的大智慧。太极拳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不疾不徐,亦刚亦柔,可快可慢,在不知不觉之间教给了我们立身处世的道理。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们不经意间掌握了人生的智慧,进而在日常待人接物中随缘应物,有所为有所不为。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含混融通,浑然天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在太极拳演练中,表现的浓墨重彩,淋漓尽致。 七、顺其自然,修养身心,慧命双修。       太极拳的套路练习过程中,要求我们举手投足、前进后退、动静开合、呼吸转关,都要顺其自然,充分的去体会和感知自己的身体,要求我们不要刻意的去违反自然规律和人体规律。违反了自然和人体规律,往往会事倍而功半,欲速则不达。       太极拳的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其功夫层次,以及所能够表现出来的竞技能力更加是层次井然,高层次的竞技功夫更是深不可测,可谓穷一生一世,不足以窥探全部太极拳的奥秘。 在感受太极拳的博大和高深的同时,我们达到对身心的修炼和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也帮助我们完成定慧双修。 八、以武入道,得窥天机,道法自然。       太极拳的身心修炼,与传统的气功养生和中国文化的佛道内涵有着相通相容之处。太极拳让我们舍己从人,同时也让我们不要过分的执着自己。       太极拳的动中寓静,以及内观之法,与道家修行方法几近同源。太极拳的内功心法,要求松柔沉静,也与气功修炼如出一辙。       太极拳的修炼,有着套路的指导和相对浅显保守的内功心法,比较起气功的修炼,更加安全可靠,不易出偏。       太极拳帮助我们循序渐进的修炼身心,从容不迫、不疾不徐。而且太极拳练习者,往往能够锻炼出比较强健的身体,以及内气功力等等。太极拳能够帮助我们在相对安全稳健的情况下,领会更高层次的智慧。太极拳修炼,帮助我们淡然恬静,有助于我们修集定力。 那我们该如何学习呢?       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通过绷、捋、挤、按、前进、等动作使肌耐力得以提高,使人的腰腿各关节的柔韧度增强。太极拳的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收腹敛臀等身法要求,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练出良好的体型。       常听一些朋友说想练太极拳,但觉不易上手。其实认识到太极拳的好处,对它产生兴趣,入门并不是件很难事。为了让您学得快一些,少走点儿我走过的弯路,告诉你一些我的学拳体会。       首先要从简单的套路学起,13式太极拳就比较好入手。它动作不多, 4-5分钟就能打一遍了,招式较全面。当时全国一些名家编这个套路时,还考虑到它的动作符合人的运动生理,既能得到锻炼又不易造成运动伤害,要循序渐进,不能着急。       再就是要方法正确,找个自己觉得练得不错的老师学练会更快一些。注意手、足、身的运动状态、轨迹及起始位置。最重要还得多练。当然也可以买一些教学碟和书看看,但这样入门有点困难。       俗话说:拳不离手,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是叫人们耐心练习,所以武术又叫“功夫”。要得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世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不过现在用不了十年就能练就了。学拳时要学习一些基本功。如压腿,踢腿,蹲马步等拉韧带和增加腰腿力量的基本功。有道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松”。       学拳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自我保护,练前做好功前准备;练后注意做一下整理放松活动,压踢腿时不要过猛,以免拉伤韧带;练拳过程中注意膝关节弯曲方向尽量和脚尖方向一致,并且注意膝盖前弯不要超过脚尖。还有大家在做其他体育运动时的一些保护措施都可以借鉴。总之,要搞清楚我们练拳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而不是让自己再受到伤病的缠绕。       最主要的还得有恒心,有不少人练到半路放弃了,也不是不想练了,就是半路想偷个懒。可是放下时间长了就不太容易再拾起来。坚持练习,有空多练,没时间抽点小空琢磨一两个动作也可以。学拳的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学一些太极理论。明白了拳式的用法和攻防意识,动作才会正确好看。       太极拳是练大脑和心态。太极拳的练习过程是很简单舒畅的,因为它本身就是恢复人本来所具备的东西,哪里需要苦啊,那是不得法的人按常规的练习才会觉得苦。       只要按太极拳本身的思路去做去复制,整个练习过程是很愉快的,所谓的来全不费功夫就是你完全的按原理静静的去形容他,功夫自然会上身。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身体现象的那种苦是蝶变的过程就是由铁变成钢的过程,是锻压的过程,这个是要忍受的。       太极拳是很高深的拳种,但又是极其的简单,我们称为简单的高难度。简单,是指方法简单,高难度,是指要把我们后天形成的思维和用力的习惯给丢掉,这个是非常艰难的。       能别人所不能能,忍别人所不能忍,才是成功者的不二法门,世间道理无不如此,练习太极拳我想也是如此吧,但毕竟健康处于人生的第一位,花些时间对自己的身体好一些,还是值得的吧,你说呢?  

微信扫一扫

微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