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申遗 在眉睫
类别:最新动态
更新时间:2016-03-15
浏览次数:2536
中医太极网
“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科学、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华,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珍惜并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密切关联着全人类的过去和现在,更与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密切相关。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项目已达37个。然而,太极拳却依然没有进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再申报不上,就有可能被周边的国家抢先申报了。”昨日下午,市政协常委、农工党焦作市委副主委李美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
温县作为太极拳发源地,近年来在太极拳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弘扬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92年至1998年,温县连续举办5届国际太极拳年会,被原国家体委授予第一批“全国武术之乡”称号;
2005年,温县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协会命名为“太极圣地”;
2006年5月,太极拳(陈式、杨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保护主体是焦作市人民政府);
200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武术协会分别为温县颁发“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和“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牌匾。
……
“太极拳在我市的传承方兴未艾,截至目前,温县先后申报国家级太极拳传承人4名、省级传承人4名、市级传承人15名;申报太极拳省级展示馆1个——中国太极拳博物馆,申报省级传习所3个、市级传习所3个。”李美玲说。
“不过太极拳的推广传播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基本套路上,大多数人只是会练一个基本动作,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功夫挖掘等方面还缺乏研究。此外太极拳在300余年的传承过程中,先辈大师们创编的理论典籍和功夫绝技有些已濒临失传。很多太极拳绝技如‘墙上挂画’等已经失传。”李美玲话锋一转。
2008年,温县配合市政府启动了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经过2个月紧张的文本编制、专题片制作,呈国家文化部并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2009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函告温县:因为文本原因、中西方文化差异等因素,未能获得第一次评审会议通过,建议撤回申报申请,待文本资料完善后重新申报。
“此后几经波折,太极拳都未能如愿申报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李美玲遗憾地说,“而现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前些年更难。”
李美玲为记者列举了申报更难的几个原因:一是位次靠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2年出台了新规,将每年1个国家可申报2个项目更改为只能申报1个项目,而目前,在国家文化部的候选名单中,太极拳的排名位次不占优势,还需做大量工作,使位次前移。二是太极拳品牌的危机意识。我国周边国家韩国、日本、印度等已着手太极拳申遗工作,如被其恶意抢报成功,太极拳这一“金字招牌”将落入他国之手,此外国内湖北武当山利用金庸武侠小说对大众进行误导,大肆宣扬所谓“天下太极出武当”的说法,湖北省还在2012年举办了第四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河北邯郸大打杨式、武式太极拳发源地的招牌,混淆、弱化了温县是太极拳发源地影响力的作用。
为确保太极拳申遗成功,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太极文化,从而让太极拳这一文化瑰宝在温县乃至焦作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出特色优势。今年市两会期间,农工党焦作市委向市政协提交了《关于加快太极拳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步伐的提案》。作为提案的执笔者,李美玲提出了如何加快申遗步伐的一些建议。
“要加快申遗步伐,省、市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拨付专项资金用于申遗相关工作。”李美玲建议,“还要加大沟通力度,积极邀请焦作籍、温县籍在京知名人士参与进来,为申遗工作宣传造势。要加强上下联动,省、市级层面要与文化部及相关司局紧密联系沟通,更加重视舆论宣传引导,澄清是非、正本清源,确立太极拳发源地只有一个,即焦作温县。”
李美玲建议,太极拳申遗一定要请省政府出面,要举全省、全市之力,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门人员,开展太极拳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省、市文化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将太极拳申遗工作列上议事日程,在申报材料、信息提供、程序方法上予以指导,确保太极拳尽快申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