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中醫 中醫名家孫永強面對中醫學子大聲疾呼

类别:最新动态 更新时间:2015-02-08 浏览次数:2372 中医太极网
      編者按】據相關統計,全國每年約有39億人次就診,而中醫醫院的年診療人次不到3億。全國醫療機構約有80000多個、醫務人員520萬人。其中中醫僅有3000余家、醫護人員僅50萬人。       前不久,在河南中醫藥大學一次大會上,提到中醫近年來的尷尬處境時,一位老師有感而發現場激情演講,呼吁全體學子立足中醫捍衛中醫,講到深情處甚至飽含淚水,現場上千師生無不為之動容。       究竟為何:傳承千年的中醫,如今卻到了需要用“吶喊聲”喚醒人們去捍衛? 眾所周知,中醫學是人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瑰麗的寶藏,傳承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然而在當今西方科學和文化的沖擊下,中醫科學卻面臨著西醫市場化的嚴峻挑戰。       記者了解到,上述激情演講的老師名叫孫永強,系該校一名博導,同時擔任河南省中醫院骨傷病診療中心主任一職。其在演講中提到:在2012年6月1號前國家衛生部頒布的第68號文件,明確規定具有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行醫范圍的醫生不再授予人工關節置換的資質。這一文件的頒布,也就意味著中醫骨科在高精尖領域永遠失去了發展的機會。曾在演講現場的一位學生告訴記者:作為三甲醫院的骨科主任,台上演講的孫教授投身於人工關節置換30余年,技術的嫻熟無人能及,早已是業界權威。       很多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到部分醫院就職是沒有資格登上手術台的,為此,這位老師在大會上表達了極其憤怒之情:“作為中醫人,我們怎樣想才能自信,怎樣干才能自強,干出什麼樣的成績才能自立?實際上,我們不但要與疾病做斗爭,還要與世俗的偏見、邪惡的勢力做斗爭!”       翻閱大量資料,不難看到:中醫,曾在封建社會的衰落中被西方醫學沖擊的潰不成軍,曾被矯枉過正的人們以“落后”之名怪罪於身,曾倍受冷落在滿腹委屈中自生自滅……從1879年主張廢除中醫的始作俑者俞樾“醫可廢,藥不可盡廢”的提出,到2006年某大學教授發表《告別中醫中藥》一文,五個大事件一次又一次把“廢除中醫”推向風口浪尖,最后一次是靠行政指令才得以平息。幾經顛簸,中醫在搖擺中舉步維艱。       殊不知,在國人吵著“廢除中醫”的時候,國外越來越多的國家卻把中醫藥當寶貝,不無可笑可悲。時至今日,在全民逐漸接納中醫回歸中醫推崇中醫時,仍不乏幾聲反對的腔調。“中醫是偽科學”的說法絕對謬論,但我們是否也需反思:反對的聲音從何而來?如上文孫永強教授所說,捍衛中醫,需要的是“真刀實槍”,自信、自強、自立,才是最根本的捍衛之道。不管是中醫人還是普通大眾,“坐而論道,不如身體力行”,而非簡單一句“捍衛我大中醫”就粉飾了太平。       如果你是大眾,不妨問問自己:對祖國的醫學了解多少?當周圍人公開聲稱中醫的種種不是,自己是否有勇氣站出來說話?       如果你是患者,不妨問問自己:生病時,首先想到中醫了嗎?就診時,相信中醫開的幾塊錢的藥方嗎?治病時,是更多的選擇立竿見影的西醫還是更加青睞標本兼治的中醫?       如果你是中醫,不妨問問自己:在診斷時,首先“望聞問切”了嗎?在開方時,堅持中藥為主了嗎?在治療時,是否曾違了原則為了賺錢先讓患者開大刀做手術?       記者聯系到孫永強教授,他發來如下文字:我在努力,我們的團隊在努力,無論是站立在擁擠的火車上奔波11個小時去學習一種先進的手術,還是為趕上一台晨起的手術而露宿冰冷的火車站站台﹔無論是冒著生命危險去救治身患艾滋病的關節病患者,還是拼盡全力挽救被視為手術禁區的血友病病人﹔這一切我們一直在努力。       據悉,2013年9月河南省中醫藥管理局率先實行人工關節的准入,由孫永強教授領導的河南省中醫院骨傷病診療中心成為了全國首家中醫系統人工關節培訓中心。沒錯,中醫的復興需要中醫人的實際行動,同時離不開政府主觀支持、媒體的正向引導,讓國人深刻認識到傳統中醫的根本優勢所在,喚醒全民要客觀公正的傳承民族的祖國醫學。作為中國軟實力的體現,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關系到大眾健康的維護、國家經濟的安全、民族文化的復興。筆者相信,中醫藥必將伴隨復雜性科學的崛起,而再度走向輝煌。       希望中醫的神奇療效,不僅僅只是在遇到西醫無法治愈的時候、才會被偶爾想起。希望中醫國度的子孫,不是中醫沒落的千古罪人。  

微信扫一扫

微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