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北京济众堂中医门诊部, 记者见到了中医内科专家吴大真,将近80岁的她满头银发,却是精神抖擞,从医院退休后现在每周抽出半天仍然坚持来这里坐诊。“很多行当都是老了便要退休,而中医却是越老越吃香。中学老同学聚会时,他们就很羡慕我,我感觉特别好。” 吴大真如是说。
吴大真向北京商报记者讲述,在她读大学的年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都在说科技兴国,机械自动化、航空航天制造等专业很热门。吴大真所就读的中学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尖子生很多,学生们满腔热情,都抱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信念去报考大学志愿,同样的读医并不是她的首选,“学中医也是要讲缘分的”,她说。当时她报的第一志愿是清华大学外语专业,却因为出身问题政治审核不合格被刷下来,而后想到家族是中医世家,族中还有号称“秦内经”的秦伯未这样中医泰斗级人物,学中医也挺好,更何况自己幼承庭训,很小就接触了中医,对中医感情也比较深厚。“一旦选择了中医,就全身心投入。中医的世界浩如烟海,并不是按部就班就能学好,是要讲究学习技巧和方法的。”吴大真说起自己的中医体悟。
“大学第一年一定要学中医,先入为主,在一片空白纸上先画上中医的符号,后头才好建立中医思维模式基础。”吴大真认为。绝大部分中医学生因为接受现代化教育十多年,在思维上已经偏重西医形而下学的思维。而中医的思维是“大思维”,讲求整体思维观念,取类比象,天人合一,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有多少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代表它不存在。比如要一个理工科学生理解阴阳和精气神就比较困难,是比较抽象的。“在入学时就给学生引导中医的思维模式,有助于他们对中医的正确理解和领悟,而不是被西医思维带跑。”吴大真强调。
她认为“兴趣教育”很重要,像西医讲究数据和试验,中医也是个熟练工种,多听多想,每次体会不一样,认识更直观,抽象的思维也能转到实际的应用中,转化到对五脏六腑、经络穴位的认识中。比如说摸脉,双手摸脉,左右手讲寸关尺,而有的人讲究浮沉迟数,不管是十八、二十四还是三十六脉象,都要有各自的方法和体会。
当然,学习中医并不是就放下西医,现在中医药大学的课程设置,中西医课程对半,这是有必要的,吴大真如是说。“我当时中西医一起学没有矛盾过,两边比较联系,太有意思了,知此知彼,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她表示,学中医的学生也不要过分惧怕接触到西医,只要熟读中医经典,扎实功底知识,牢固了中医思维,学习西医也能取长补短,加深认识。比如,临床看病历,望闻问切的同时也看看西医诊断结果,找其关联性,只要恰当,有理有据,中西医结合很多时候往往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