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记者在北京中医医院见到了国医大师贺普仁。虽已年近九旬,他依旧面色红润,精神矍铄。
当被问及五年来心中最深刻的感受,贺普仁说:“被评上国医大师,觉得肩负的责任更大了。”
自1940年至今,贺普仁从事针灸行业70余年,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针灸病机学说和“贺氏针灸三通法”针灸治疗体系。他根据针灸调节气血运行治病的原理和不同的病症,先用毫针进行微通,再用火针进行温通,最后用锋针进行强通的“三通法”应用于临床,创建了全新的针灸治疗学说,被命名为“贺氏针灸三通法”。
被评为国医大师,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后,弟子们对贺普仁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和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挖掘和深入整理,实现了贺氏三通法从针灸临床疗法到学术思想体系的提高。贺氏针灸三通法理论及其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还获得了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及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只立针法,不立门派。大医正流,针灸正传。”这是他对于针灸传承的见解,对于弟子他向来不吝赐教,数十年来,桃李满天下,甚至在美国、新加坡等国也有不少拜入他门下的弟子。“现在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贺普仁说,希望弟子们努力,把针灸这项国粹发扬光大。
除了传授医术,他还注重对学生传授良好的医德医风。“以前做学徒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过‘一把雨伞一盏灯笼’的故事。弟子出师的时候,老师都会送给他们一把雨伞和一盏灯笼,这是告诉弟子: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患者有需求,出诊、治疗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贺普仁说。
由于身体原因,贺普仁现几乎不出诊,但对于中医圈的关注没减一分。2010年,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他欣喜不已,“列入了非遗,这也对针灸人提出更高要求,也更应明确今后发展方向。”他认为,应将针灸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这样更符合中国国情。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贺普仁随口背诵出《黄帝内经》里的一段。跟师多年,熟读经典古籍的经历,使贺普仁深知学习经典的重要。“学习经典古籍是医学生的必修课,书中的知识应该熟练掌握,而书中的道理更是对人的一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藏书是他的一大爱好。名老中医工作室成立后,以其个人藏书为基础,组织编撰了大型书目《针灸宝库·贺普仁临床点评本》。其中收录的书籍年代从明清时代到民国,其中还有不少珍贵的孤本、善本。丛书从临床使用角度对针灸古籍进行全面点评分析,突出了与现代针灸临床相结合的特点。
谈到自己的长寿秘籍,贺普仁笑笑说:“心往宽处想,往正道上想。”采访时,正值下午,桌上的小盘子里盛着红枣,原来这也是他的“秘籍”之一——每天食枣三枚。另外,每天坚持转睛36次保护视力、叩齿36下强骨益脑。
贺普仁说,多年来自己心中有个针灸梦:建立三通法理论,自己做针灸铜人,出一套书,建一所针灸博物馆。“现在前三个都已经实现,就差博物馆了,但愿有一天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