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今报
80年来,太极拳发源地之争不断,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由武当山的张三丰所创;另一种说法是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始创。
2004年8月,因为太极拳源流,和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和有禄跟一位武术爱好者打起一场名誉侵权官司,不但在武术界荡起层层波澜,而且引起了央视等诸多媒体的关注。
2007年 6月 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认定:温县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6月5日,和有禄从温县人民法院领取了2万元的执行款,打赢了官司。
早在1992年,省里有关部门开始打造少林、太极两个品牌。15年过去了,少林寺早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而陈家沟仍然处于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
虽然温县被认定为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当地政府也在为打造太极拳这个品牌而努力,但是温县的太极拳能不能真正实现产业化?温县太极拳的最终发展出路在哪里?
【官司】太极传人状告《武当》杂志社
6月5日上午,和有禄从温县人民法院领取了2万元的执行款,这标志着历时两年多的名誉侵权案终于落下了帷幕。
和有禄是温县赵堡镇赵堡村人,是和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2003年6月,他经过两年的努力出版了《和式太极拳谱》一书。
该书在《和式太极拳的产生》部分说:“和式太极拳始自和兆元。兆元公(1810-1890)是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师承本镇太极拳名师陈清萍,是陈清萍的大弟子……”
焦作沁阳市的武术爱好者张某认为,和有禄在太极拳产生部分中只提和式太极拳始自和兆元,和兆元师承陈清萍,而不提和式太极拳师承武当张三丰,是在有意回避太极拳的源流。他在2004年第7期的《武当》杂志上撰文称和有禄是“欺师灭祖”、“投靠陈氏”。
2004年8月,和有禄将张某和《武当》杂志社告上法庭,要求其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法院查明,和兆元是和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和兆元师承陈清萍,对于陈清萍以上的师承关系,在太极拳历史研究中存在着争议,和有禄没有必要进行追溯。被告张某发表的文章中有明显贬损原告人格的言辞,被告《武当》杂志社也未尽到审核义务。
同年12月,法院判决:二被告在同级新闻媒体为原告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分别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1.5万元和5000元。
今年1月23日,张某被司法拘留后履行了义务。5月29日,温县人民法院干警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将《武当》杂志在银行账户上的存款进行了扣划。
【争议】太极拳发源地80年争议不断
这起被称为“中国太极拳名誉侵权第一案”,其实就是太极拳发源地之争引起的。
1927年,陈家沟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照丕在北京设擂,创下了17天不败的战绩,轰动京城。从此,陈氏太极拳名扬天下,但也引发了太极拳源自何处的争论。
一种说法是太极拳发源于武当山,由张三丰所创;一种说法认为,是明末清初陈家沟的陈王廷始创。
那么,《和式太极拳谱》中提到的陈清萍到底师承何人呢?
原温县体育局局长、现任温县太极拳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的原福全说,资料记载,陈清萍是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师承族叔陈有本。后因经商,迁于离家八里的赵堡镇授徒,其弟子和兆元新创了赵堡镇和式太极拳。
他说,张三丰创太极拳只是历史传说,没有佐证。
据他介绍,民国时期曾任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主编的唐豪,是“中国武术的拓荒者”,他三次赴温县陈家沟等地走访调查。他的“太极拳创始于陈王廷,并世代传于陈氏家族之中”的结论流传甚广。中国武协秘书长、国家武术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考察后也认定“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
但是也有一些专家持反对意见。太极泰斗吴图南在其《国术概论》中讲的太极拳传承是:张三丰传王宗岳,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陈家沟的陈长兴。原《中华武术》杂志副主编周荔裳认为:“陈王廷是陈氏太极拳之创始人,而不是太极拳之创始人。”
另外,赵堡村依据1936年的《太极正宗》一书,认为赵堡太极早于陈家沟太极,赵堡是太极故里。
针对沸沸扬扬的太极拳源流之争,武术界权威人士指出,一些地方和太极流派为了眼前利益扭曲历史,甚至借用神话或捏造资料求证,为太极拳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定论】认定温县为发源地平息陈家沟赵堡之争
使原福全高兴的是,今年6月2日,持续了80年的太极拳发源地之争终于一锤定音。
温县文联秘书长郑福臻告诉记者,去年7月,温县正式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中国太极拳发源地。
今年3月20日至21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由国内武术、考古、民俗等方面的知名专家组成的中国民间文化之乡评审考察组,对温县申报的中国太极拳发源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央视七套《乡土》栏目摄制组随考察组对考察活动进行了全程拍摄记录,并制成了专题节目《太极拳发源地》,详细介绍了太极拳的起源、传承、衍变和发展。
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太极拳发源于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是明末清初陈家沟村的陈王廷在家传武功基础上,吸取众家拳术之精华,创编的一个新拳种,称陈氏太极拳。其后陈氏太极拳几经传承发展,并衍生出杨、武、吴、孙、和等多种流派。
6月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认定:温县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并决定在温县设立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
既然太极拳发源地是在陈家沟,为什么不认定陈家沟而认定温县为太极拳发源地呢?
郑福臻说,在温县不但有陈氏太极拳,还有和式太极拳和新出现的“太极拳忽雷架”,认定温县为太极拳发源地比较恰当。
和有禄也认为,这平息了陈家沟与赵堡之间的发源地之争,有利于温县太极拳事业的发展。
据郑福臻介绍,命名仪式和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将在今年8月份召开的中国焦作第四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上隆重举行。
【现状】青少年为什么不太喜欢太极拳?
中华武术门派虽然繁多,但外功拳以少林拳为代表,内功拳以太极拳为代表。
因太极拳具有搏击、健身、表演、陶冶性情等功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快速传播,目前全球爱好者已超过1亿人。2000年6月20日,国际武术联合会执委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5月份定为世界太极拳健身月。
但是目前,真正属于陈家沟的武术馆、武术学校只有两所,其他还有几个家庭式的小武场,学校规模普遍较小,温县超过500人的太极拳学校只有3家,而登封超过5000人的武术学校就有6家。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福全告诉记者,一个原因是,许多人认为,太极拳是“老人拳”,太极拳是体操,不能技击、防身。他也不否认,少林拳给人的感觉是实用性强,并且练起来虎虎生风,青少年特别喜欢。
另一个原因是24式太极拳的推广。有专家认为,24式太极拳强调了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和表演的形式美,但对太极拳技击的特点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专家在杨式太极拳基础上编成了简化太极拳,因为有24个动作所以称24式太极拳。杨露禅在陈家沟学拳18年后,在京师授拳,为了适应保健需要,本来就改变了陈氏太极拳中的跌跃、跌叉等高难度动作。
他说,过去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和不同门派优劣高下的争论从未停息过,相互之间不愿交流,严重地影响了太极拳的继承创新。因为没有相关标准,现在的教学内容五花八门。部分传承人文化水平低,急功近利,教的是一些空架子。
一些专家建议,现在太极拳的赛事仅限于太极拳表演,没有对抗性的内容。“一般人都知道太极拳中的‘四两拨千斤’,但是谁能表现出来呢?”
年轻一代的著名拳师陈大虎、陈二虎和陈有刚等人也有同感。温县和式太极拳学会会长和有禄正在组织拳师进行套路方面的创新。
【出路】太极拳如何找到完善的市场推广模式?
温县太极拳虽然已经成为国际品牌,但太极拳的商业开发却极其落后。
坐落在温县城东五公里青风岭上的陈家沟有2500多口人,因为太极拳,这里成了一个闻名世界的“太极圣地”。当地民谣道:“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
如今,少林拳成为一项产业,少林寺仅门票每年就卖出近亿元。
在这方面陈家沟和少林寺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取材于陈家沟的电影《神丐》和热播的电视剧《太极宗师》在全国造成了不小的轰动,但带来的影响显然无法和《少林寺》相提并论。
1992年,省旅游局提出河南发展旅游要重点打造少林、太极两个品牌。登封少林寺和温县陈家沟都要建武术馆。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本应建在陈家沟的武术馆选址却放在了温县县城。
6月21日,记者在陈家沟核心景区太极拳祖祠看到,游客寥寥。一位游客说,他来这里想看太极拳表演,可惜景区内没有这个项目。
2004年,温县大规模投资开发陈家沟景区,制定了《陈家沟旅游发展规划》,投资3300万元建成了陈家沟太极拳祖祠景点。今年,又相继开发太极拳擂台、太极拳祭坛等工程。可见当地政府对太极文化产业的重视。
1992年以来,该县成功举办了5届国际太极拳年会。自2000年起,国际太极拳年会由焦作市举办。焦作市领导甚至提出了把焦作打造成“著名的中华太极文化城”的宏大设想。
温县太极网总经理刘洪奇认为,目前太极拳还没有找到一个完善的市场推广模式。
原福全认为,现在文化、旅游、体育等部门交叉管理,应像杨式太极拳发祥地的河北省永年县一样,专门成立文化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另外,太极拳如果不以产业化的组织形态出现,将只能流于小打小闹。
在这方面,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正雷正在探索,早在2002年,他就注册成立了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经过几年运作,已在中国和韩国开了8家太极拳馆。他的目的是在全球开300家太极拳馆加盟连锁店,把太极拳做成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