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金刚陈正雷传(十三)

类别:最新动态 更新时间:2010-10-15 浏览次数:4104 中医太极网

  
十三、男人的背后   

    1976年10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四人帮”被打倒了,“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动乱了十年的中国开始稳定下来;同时,长期以来实行的极“左”路线也宣告结束,我们国家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我们党拨乱反正,带领人民开始进行新的长征。
    尽管积重难返,步履艰难,但改革开放的春风仍不可阻挡地吹遍了中国大地。真理标准大讨论,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实事求是的党的工作方针,让人们从“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高考制度、农村实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平反冤假错案、给地主富农分子摘帽……千头万绪,百废待兴,中国的历史车轮逐步走入正轨。
    1979年,陈正雷家庭的历史问题终于得到了平反。在陈家沟,得到平反的还有陈小旺的父亲陈照旭和路丽丽的父亲。
    当陈正雷拿到那一纸平反通知书后,顿时百感交集,抱头痛哭,哽咽无言。就是这么薄薄的一张纸,却如大山一样,重重地压了他和大娘三十年,弄得大娘得了精神病、母亲改嫁、姐姐和他们脱离了关系;让他永远翻不过身来,看不到出头的日子,得不到作为人的平等权利,没有人的尊严……这一张纸,轻如鸿毛,重如泰山。
    可惜,大娘已经看不到这一纸平反通知书了。1978年,在陈正雷和路丽丽结婚一年多后,年近八旬的翟大娘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这个老人,心地善良,宽厚慈爱,却遭遇了那么多的不幸;无儿无女,没有子嗣,却有着天下最伟大的母爱。老人是不幸的,老人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她有陈正雷和路丽丽这样不是亲生儿女,却比亲生儿女还亲的儿女。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多里,翟大娘完全瘫痪在床了,是路丽丽像照顾亲娘一样照顾她,每天给她擦屎擦尿,换洗被褥、衣服,伺候老人一日三餐。由于日子艰难,没有多少细粮,路丽丽就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留给老人,给她做面条吃,自己却吃玉米面窝头,喝玉米面粥。即使在怀孕的时候,路丽丽也舍不得吃鸡蛋,而是留给大娘吃。邻居们都说:“这个老太太真是好福气,得了这么孝顺的儿媳妇。”
    陈正雷这时已经在工厂当了采购员,每年有多一半的时间在外面跑业务,经常往来于西安、宝鸡、北京、上海、武汉、杭州、苏州、洛阳、平顶山等地。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工业物资紧俏,工厂里的采购员就成了一个受人瞩目的角色,是工厂里的大能人。陈正雷通过太极拳,在全国各地结交了许多朋友,通过这些朋友,他给工厂弄来了钢材、汽车配件等紧俏物资。采购员的工作,也使陈正雷学习到了许多在农村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阅历和见识。他学会了怎样发电报、怎样挂长途电话、怎样签合同,知道了什么叫托收、什么叫转账支票等等新名词,这一切都让陈正雷感到新奇。特别是能结交全国各地的武术界朋友,更让陈正雷眼界大开。他牢记着恩师陈照丕常说的话:“有千里的朋友,就有千里的威风。有朋友走遍天下,没有朋友寸步难行。”在和各地武术界朋友交往时,他谦虚、好学,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拳艺。同时,他也在各地传授太极拳。每到一地出差,他都要到当地的公园里去,练上几趟太极拳。他那浑厚的功架、漂亮的拳姿特别引人注目,很快就吸引了一群人围在他周围。不用几天的功夫,他就结交了许多新朋友。
    每年他都要到西安看望母亲,在西安住上几个月,一边为工厂联系业务,一边在西安传授太极拳。通过太极拳,他和西安3402厂的许多工人、干部结成了好友。这些工厂的朋友们帮助陈正雷完成了许多工作任务,采购了许多紧俏的物资。有时,不用陈正雷自己出马,这些热情的朋友们,就把这些事情给办好了。
    除了在工厂做采购员工作,陈正雷每年都要参加省里的武术比赛。从1978年开始,他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武术比赛。省武术比赛一般在六七月份举行,全国武术比赛一般在九月份召开。参加比赛之前,运动员们都要进行三个月集中训练。体委给陈正雷开介绍信,向厂里请假。厂领导非常支持陈正雷参加武术比赛,不仅工资照发,而且还有奖励;作为运动员,体委也给予补助,还发服装。这样,陈正雷虽然不是专业运动员,但是,每年都有五六个月的时间从事专业训练,还享受到了准专业队员的待遇,这让陈正雷感到异常高兴。解决了温饱问题,又能从事自己喜爱的太极拳运动,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特别是1979年家庭的历史问题平反以后,他更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从此,能够堂堂正正地做人,不再受人歧视。他从心底感谢这个新时代,感谢党的改革开放路线。他更加发奋地努力工作,刻苦训练,希望用优异的成绩报答党和国家。从1974年到1988年,陈正雷连续十多次参加河南省以及全国、国际武术比赛,获得了众多的优秀奖和冠军。这时的陈正雷在国内武术界声名渐起,他和陈小旺、王西安、朱天才等四人被誉为“陈沟四杰”,获得了“太极金刚”的美誉。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地为他奉献,全心全意地支持他的事业的女人。路丽丽就是这样一个支持陈正雷的太极拳事业的女人。
路丽丽和陈正雷结婚后不久,农村开始实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陈正雷家里分了八亩责任田。由于陈正雷在工厂工作,经常出差;每年的夏收和秋收等农忙时节,陈正雷又要到省里集训,参加比赛,所以,这八亩责任田就都由路丽丽一个女人家耕种。春天播种,夏季耕耘这些农活还好说,反正是生产队统一播种,平时只要自己除除草、浇浇水,管理管理就行了,最难的是夏收和秋收时节。
    夏天收麦子,天时不等人,必须赶在雨季之前把麦子收割、脱粒,晾晒好后,装仓入库,耽误几天,赶上连阴雨,麦子就有可能烂在地里,泡发了芽。这样,一年的辛劳就都付之东流了。收完麦子后,还要抢种一茬晚玉米。所以,那时的夏收、夏种被称为双抢——“抢收、抢种”。家里种了责任田,这夏天的抢收、抢种工作,就都落在路丽丽一个女人的肩膀上。她起早贪黑收割完地里的麦子,再装车拉到生产队的场院里脱粒。在农村,装麦子车是个技术活,怎么码放、怎么捆扎,是需要经验的。路丽丽不会装车,她就向别人请教。装好后,赶着车走到半路上,麦子捆就都掉了下来。路丽丽只好一个人再装车,这时已经是半夜了,田野里黑茫茫的,不见人影,她急得欲哭无泪,感到孤单单,那么无助。这时,她真希望陈正雷能在身边,帮她一把。等到麦子脱完粒装在麻袋里向家里运送时,又有一个难题——到家里要上三个坡,自己推着手推车上不去,就只好卸在坡下,自己一点一点向家里搬。当她吃力地拖着麻袋向坡上走时,她真希望陈正雷就在跟前,用他那男人有力的肩膀,扛起麻袋,大步流星地走到家里。说真的,她真羡慕那些男人在家的女人。
到了秋收时节,收玉米、运送肥料、播种冬小麦,这些农活又要重新难为她一次。
    路丽丽是个要强的女人,她不愿意过多地求别人。再说了,农忙时节,家家都很忙,怎么好意思求别人呢?只能咬咬牙,把这一切都自己来承担。一次,她怀孕已经八个月了,可是家里的猪圈该起了。她没求别人,自己一个人挺着大肚子下到猪圈里起猪圈。在农村,起猪圈是个又脏又累的力气活,十几方的粪便要一锹锹地从猪圈里挖出来,扔到圈墙外。越挖越深,越到后来,越费力气。都挖出来后,再用手推车运到院子外。路丽丽身子不方便,就用一个铁钩子把凳子放到猪圈里,再蹬着凳子下去。她踩着粪便,吭哧吭哧地干了多半天,活快干完的时候,一个表妹到家里串门,看到她在起猪圈,吃惊地说:“你怎么干这么重的活?小心肚子里的孩子!”一边责怪着,一边过来帮忙。
    “没事,没事。”路丽丽直起腰,擦擦汗说,“我这马上就要干完了。”
    “你有事跟我们说一声,我们会帮你干的。”
    “家家都很忙,怎么好意思求别人呢?”
    1977年底,大女儿小娟降生;以后,儿子小斌、小女儿媛媛相继出生,路丽丽一个女人家,带着三个孩子,又要种田,又要忙家务,日夜操劳,异常艰辛。女儿还在襁褓中,路丽丽就带着孩子下田劳动。她把孩子放在地头的树荫下,自己到田里间苗、除草,等到日头快正午了,她惦记着孩子,要给她喂奶、喂水,还要给她挪挪地方,免得太阳晒着。由于生活艰难,又很劳累,路丽丽的身体非常瘦弱。一天,她一大早就到地里翻地,直干到中午才回家。由于没有吃早饭,这时她又累又饿,就想包些饺子。烧上水后,她开始择韭菜、和面、拌馅,一个人包了起来。包着包着,她头一晕,竟昏倒在地上……
不知过了多久,陈小旺的妹妹小英来串门,看到躺在地上的路丽丽,吃了一惊。
    “嫂子,你这是咋了?”小英把路丽丽推醒。
    “没什么,就是饿的,也困。”路丽丽醒了过来,不好意思地说。她猛然想到炉子上烧的水,哎呀叫了一声,赶忙跑到炉子跟前。水已经烧干了。
    “嫂子,你一个人又带孩子,又要下地干活,正雷哥也不帮帮你!”小英有些抱怨地说。
    “他常年在外面奔波,也是为了这个家呀。”路丽丽一边向锅里舀水,一边说,“在家里,也不能指望着他,他要练功,还要看书学习。男人嘛,就要干大事。”
    “嫂子,您可真不容易。”
    路丽丽重新把锅做好,又开始包饺子。
    “说句心里话,我也希望正雷能天天在家陪着我,一块看电影、逛公园——我们只是结婚的时候,到县城看过一次电影。可是没这条件呀。现在,国家又开始重视太极拳了,正雷把太极拳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样,我只能支持他,把孩子带好,把家里的地种好。”

    除了带孩子、种地,路丽丽还要伺候住在家里,跟陈正雷学拳的学生。这些学生,小的十来岁,大的有五六十岁,都是慕名来到陈家沟学习太极拳的。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电影《少林寺》的上演,全国形成了一股武术热,许多孩子上少林、拜武当、游峨嵋,拜访名山大川,寻觅武术真功。来陈家沟学习太极拳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那时,陈正雷家长期住着几个孩子,比如张学成、王海军等,都是十来岁就住在陈正雷家学太极拳。这些孩子,大都家境不好,所以陈正雷都不收学费;有的实在困难,陈正雷连生活费都不收。
十二岁的王海军家在郑州,贪玩,不爱上学,他的父亲就把他送到陈正雷家,说:“这孩子我就都拜托给你们了,该怎么管就怎么管。”
陈正雷说:“这么点的孩子不上学怎么成?将来要成睁眼瞎呀!”就给他在陈家沟小学报了名。
    王海军不想上学,路丽丽就每天送他到学校。晚上放了学,路丽丽还要检查他的作业,给他辅导功课。早晨,孩子们都爱睡懒觉,路丽丽就每天督促他们起床练拳。路丽丽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这些学生,有时陈正雷出差带回一些点心、水果,路丽丽也把这些好东西分给这些孩子们,弄得自己的孩子都认为母亲偏心,偏向外人。
    还有福建的柳光,他考上了广州的一所大学,可是由于身体病弱,不得不休了学,老师建议他学太极拳,健体强身。于是,柳光就千里迢迢来到陈家沟。到了陈家沟,他身上的盘缠已经所剩无几了。他向人们打听教太极拳的老师,并说他交不起学费。人们说,那你就去陈正雷家吧。找到陈正雷家里,他说的福建话很难懂,他就在地上写字,说想学太极拳。看他这么虔诚,陈正雷就收下了这个学生。
    有这么多孩子住在家里,时间长了,路丽丽不免有些心烦。有一次,她从地里收工回来,看到孩子没人哄,正在床上哭着,而那几个学生就知道练拳,没人想到要照看照看孩子。路丽丽心里很不高兴,心想:那些十几岁的孩子不懂事,你们当中也有五六十岁的大人,怎么连这点人情世故都不懂?
    她把这些烦心事和一个邻居说。邻居附和着说:“是呀,你们家经常有一大帮人住着,白吃白住,你忙完地里的活,再忙家里的孩子,还要伺候他们吃喝。你干脆把门一锁出去串门,不管他们了。看他们怎么办!”
    一赌气,有一天,路丽丽真地把门一锁,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到了中午也不回来,不管做饭了。
    等到下午两三点钟带着孩子回家时,她看到陈正雷正带着几个学生烧火做饭。由于陈正雷平时不怎么做家务,连米缸在哪儿、油盐酱醋放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这些大男人做起饭来又都笨手笨脚的,所以,到了下午这个钟点了,都还没吃上饭。路丽丽看着陈正雷和学生们烟熏火燎地在灶前忙活,心里不由得又软了。她马上系上围裙,来到灶前帮助他们做饭。
    这件事过了没几天,有一天下午,陈正雷回到家,对正在忙家务的路丽丽说今天心里不痛快。看着闷闷不乐的陈正雷,路丽丽停下手里的活计,问怎么了?
    陈正雷就叹了口气说,他今天到一个朋友家办事,本来谈得挺投机的,中午留下来准备吃顿饭。可是,这个朋友的媳妇却拉拉着个脸,一脸的不高兴。
    “她干啥不高兴?”路丽丽奇怪地问。
    “可能是嫌我去他家多了,怕我吃他家的饭。可是,我没事能去他家吗?”
    “那你还没吃饭呢?”路丽丽关心地问。
    “他媳妇拉着脸,我能吃得下饭吗?”
    “那我给你做饭去……”路丽丽转身就要去厨房,可是马上就回味过味儿来——原来,这是拐着弯儿在批评我呀!
    见路丽丽明白了自己的话外之音,陈正雷马上趁热打铁,笑着开导自己的爱人说,这些人都是太极拳的爱好者,如果不是爱好太极拳,如果不是看得起我陈正雷,他们能不远千里来找我吗?如果不是为了学习太极拳,你就是请他们,他们也不会来的;如果不是因为太极拳,我也不会有这么多学生,不会有这么多朋友。
    “如果我的媳妇,也是整天嘟着个脸,没个笑模样,那这些人心里舒服吗?还会来咱们家吗?”陈正雷有些严肃地说。
    路丽丽垂下了头,没有吭声。她想了很多,想到陈正雷对太极拳的热爱,对太极拳抱有的责任感;想到了这些学生对太极拳的迷恋……她开始理解他们对太极拳的追求了。而且,这些孩子不也是在慢慢地懂事吗?,农忙的时候,他们也都帮着插秧、收稻子,柳光这孩子就很懂事,每天早晨都起来打扫院子。
    想到这些孩子的好处,路丽丽心里有些惭愧了。从那以后,她更加把太极拳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一部分,全心全意地支持陈正雷。

 

微信扫一扫

微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