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记录光影百年 篆刻影像千秋

类别:最新动态 更新时间:2009-07-28 浏览次数:3763 中医太极网




  大型专题纪录片《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自电影频道播出以来,得到荧屏内外的广泛关注,为回馈武侠电影迷和广大电视观众,本片已于今年7月中旬起每晚六时在CCTV-6重装上阵。本次播出的30集系列节目将以1+1的全新节目样式和广大电视观众见面,在播出有历史意义的人物纪录片同时,播映此电影人物在中国武侠电影史上具有标志性价值的代表影片,将纪录片与经典片目有机融合,使观众从理性认知和感性体悟两个层面领略中国武侠电影的魅力。本次播出的系列节目,不仅保留了已经播出节目中的精编版本18集,7月29日起更将推出全新的人物谱系12集,续写《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的影像流脉。

  一批在中国武侠电影史的不同时段写下风格迥异的武舞传奇的电影人即将迈进广大电视观众的视野:他们是以阳刚武侠、盘肠大战著称影坛的武侠巨匠张彻;集热血豪情与空灵唯美为一体、特立独行的武侠大儒胡金铨;擅长改编金庸武侠小说、用光影书写武侠奇情的楚原;为邵氏工作二十多年,执导影片五十余部,因拍摄特技武侠片而闻名的何梦华;上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出生于澳门、成长于北派梨园、擅长设计多人打斗的唐佳;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获得者愿用生命去换取武侠理想的元华;和元华同为“七小福”之一、《黄飞鸿》系列影片中《狮王争霸》的武术设计、《王者之风》的导演元彬;出身京剧世家以硬汉形象著称于影视圈的于荣光;出身杂技世家立足于探讨微观影像世界的江道海;由摄影师走向导演座椅,用动作与浪漫信步于影像江湖的李惠民;国画、油画、武术、电影兼修,深谙侠义精神洞透禅意境界的李仁港;做了十年副导演才走向导演座椅、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叶问》的导演叶伟信。
        新近制作的12集节目不仅延续了《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一贯的影像风格,即以“口述历史”的方式,结合片场真实纪录和电影影像资料,真实再现昔日武侠电影创作的客观风貌,梳理武侠电影创作的历史进程,发掘武侠电影中的精神内核;而且新节目中的受访者横跨祖国大陆、香港及海外地区;对武侠电影人的记录也从当下拓展到过去,即《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将在空间范畴和时间跨度上更完备、更具历史意义和史料价值。
     
       作为一部人物志,作为一册影像史,单单记录当下的武侠电影人是不够的。如果在《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的一系列节目之中,对于一生执导影片上百部,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香港影坛最具影响力的一代武侠电影巨擎张彻;对于一位融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与影像之内,将中国画的水墨意境置于光影之中,一生探求武中之文、侠中之禅的武侠电影大儒胡金铨没有丝毫着墨与记录的话,那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缺憾。

  尽管开宗立派的一代电影大师已然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弟子和门生以及当年和他们共同创造了影像传奇的电影人今日仍活跃影坛或至少保有难能可贵的记忆,如果我们不能对现实用历史之眼来看待,无疑有一天,这一切将变成缄默的不可再现的历史,和后人无法触摸的玄想;我们怀抱着对电影大师的尊重之情和对影像历史的敬重之意,向观众献上已故大师的影像志。

  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获悉86岁高龄的何梦华老先生于2009年5月19日在香港与世长辞。对何梦华先生的采访成为这位为邵氏谱写出经典武侠电影立下过汗马功劳、鉴证了邵氏起落的电影人,生前最后的采访记录。如果我们所做的一切可以使对武侠电影人的客观记录得以留存,使中国武侠电影的精神得以传承,那么无论付出怎样的汗水与艰辛都是值得的。

  节目中更多记录的是当下活跃于影坛的武侠电影人,无论是创造了香港武侠电影黄金时代的著名武指唐佳、“七小福”中的元彬、元华,还是银幕硬汉于荣光,着意于微观动作世界的江道海,以及信步影像江湖的李惠民、用光影书写侠义传奇的李仁港还是新生代导演叶伟信,记录今天的现实等于篆刻明天的历史,那么用影像记录属于影像的历史是我们的一种荣幸……
 

微信扫一扫

微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