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分解说明(1)

类别:拳谱名称 更新时间:2010-12-12 浏览次数:5904 中医太极网

第一式:太极起势

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抵住上腭,二目平视。

要求:站立后,要意识集中,脑清心静,去其杂念,心气下降,呼吸自然。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云:“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滁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动作二:接上势,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半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两目平视。

要求:横开步时,重心先移右腿,提左脚开步,脚尖先着地,慢慢踏平。周身放松,气沉丹田(肚脐下),降于涌泉,松胯屈膝,下沉时呼气。此时,心中一无所念,穆穆皇皇,浑然如一片无极景象。

动作三:接上势,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沉肘松肩;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松胯屈膝,两脚踏实,两目平视。

要求:当两手上升身体下降时,胸、背、肋、腹各部肌肉均要松驰下沉,促使心气下降。切忌肩上纵,横气填胸。两手上升时吸气。

内劲:接上势,内气先沉于丹田,顺两腿内侧降于涌泉,再由两腿外侧上行,沿督脉上升至两肩两肘,通过松肩沉肘,贯于两手,两臂慢慢抬起。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着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两目平视。

要求:两手下按时,要立身中正,切忌弯腰突臀,胯(髋)部要松、虚、活;下蹲时如坐凳子一样,两手下按时呼气。

内劲:接上势,内气顺督脉上升,一部分顺两肩夹贯于两臂,一部分绕风池,冲百会,达人中,顺任脉下降复归丹田;这样一起一落,内气在周身通任、督,达四梢,畅通大小周天,由无极生太极,产生阴阳二气,疏通经络,运行周身,浑圆一体。

第二式:金刚捣碓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掤出,左手掤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掤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

要求:上掤转体时,要结合裆、腰劲,松胯塌腰,劲贯手掌。练此动作时吸气。

内劲:丹田气下降至涌泉,随着身体左转,由右脚顺右腿缠至腰间:腰左转、使劲通过肩、肘,贯于两手,形成上掤劲。

用法:上势迎接对方用右手击来的拳或掌。右手接拳,左手接肘,掤劲不丢。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右转90o,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右逆左顺缠,向右后捋,目视左前方。

要求:右后捋时,结合腰劲旋转,走外弧加掤劲。重心移动要自然,切忌挑肩架肘。此动呼气。

内劲:内气由右脚上缠至丹田,一部分下缠于左脚,另一部分通过腰脊右转缠至两臂、两手,形成捋劲。

用法:承上势,接住对方冲拳后,应迅速转体,将其劲引空。

动作三: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上掤,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左腿上提,身体下沉,形成上下相合,切忌弯腰凸臀。此动吸气。

内劲:接上势,两手掤劲不丢,继续后捋,劲由左腿缠至右腿,提左膝松胯,劲合于丹田。

用法:提腿,扣膝,可起到护裆的作用。另外还可作为蹬对方膝盖和臁骨之用。

动作四:接上势,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铲地滑出,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右上方加掤劲,目视左前方。

要求:向前开步时,身法要端正,左脚向前开步,两手向右上掤,形成上下对称,此动呼气。

内劲:气由丹田上行,劲催至两手加掤劲,气下行至左脚。

用法:左脚发出,可用蹬、铲、踹,还可钩管对方脚和踝关节。

动作五:接上势,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实。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o、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掤。左手掤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上方,手心朝外,手指朝后,目视前方。

要求:转身,移重心,手前掤要协调一致,塌腰旋裆,裆走下弧向前。左臂保持半圆,掤劲不丢。右臂切勿夹肘,与身体要有一定距离。左膝与左脚跟上下对照,右腿屈膝松胯,保持裆劲圆活。立身中正,此动作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劲由右腿里缠,裆劲走下弧线移至左腿变外缠至左脚,腰劲左转。

松肩沉肘,劲随两臂左逆右顺缠向前,形成挒劲。

用法:接上势,后捋时,对方欲感劲空,便会随即撤回,此时可顺势打挒劲。

动作六:接上势,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内环绕合于胸前右小臂内侧,左手心朝下;右手领右脚弧线向前上托掌于右胸前与左手相合,右手心朝上;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重心在左腿,目视前方。

要求:上步时,要屈膝松胯,轻灵自然,稳重,两手与身体有上下相合之意。此动吸气。

内劲:劲在左腿,腰略左转;劲贯左手前撩,带动右手、右脚;劲贯右脚尖、右手指。练至内劲充盈饱满时,一动即可达于四梢,周身浑圆一气。

用法:提右脚上步,可踢对方裆、膝、赚骨等;左手前撩其面部及眼睛,干扰其视线;右手托掌可穿其咽喉。

动作七:接上势,左手顺缠外翻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内,拳心朝上,目视前方。

要求:两手、两臂与身体间隔距离8 厘米一10 厘米,有圆掤之感:随落拳腰劲下沉。此动呼气。

内劲:劲由腰起,塌腰松肩,沉肘贯于右拳。两臂掤圆,周身放松下沉,气归丹田。

动作八:接上势,右拳逆缠向上提起,与右肩平。右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脚悬于裆内,脚尖自然下垂,目视前方。

要求:提腿肘,身体要下沉,有上下相合之意;提拳时要松肩沉肘,促使内气下降,脚步稳健。此动吸气。

内劲:塌腰松肩,劲贯右拳上提;塌腰松胯,劲贯右膝提起。

用法:右拳上冲,可击其下方颏、咽喉;提膝可撞其裆部、腹部、胸部等。

动作九:接上势,右脚震脚落地,脚掌踏平,两脚距离与两肩同宽;右拳顺缠下沉,落于左掌心,两臂撑圆,目视前方。

要求:右拳、右脚同时下沉,震脚发劲,松胯屈膝,气沉丹田,此动呼气。

内劲:此势为金刚捣碓成势,即内劲归原姿势。从太极初势起,内劲由丹田发起,内走五脏百骸,外走肌肱毫毛,行一周气仍归丹田,但一招一势均要结合腰劲。腰为肾之府,心为周身之主;肾为发气之源;腰脊如车轴,四肱如车轮,一动以腰为轴,节节贯串。

用法:捣拳震脚,一可踏其脚趾,二可促进血液循环,振奋精神。

《 歌诀》 云:

金刚捣碓敛精神,太极浑然聚我身,

变化无方皆元气,股肱外露寓屈伸。

练就金刚太极尊,浑身合下力千斤,

劝君智力休使尽,留下余力扫千军。

第三式:懒扎衣

动作一:身体微左转,重心右移。右拳变掌逆缠上掤,左手逆缠下按,目视左前方。

要求:右拳变掌上掤时,先塌腰旋转,以身摧手,弧线上掤,与左手下按配合,形成开劲。此动吸气。

内劲:劲由丹田起,通过转腰松肩缠于两臂,右手上掤,左手下按,气均贯于两手中指端。

用法:两手右上左下分开对方双手,可进迎门靠,亦可上护头顶下护身。

动作二:接上势,两手由双逆缠变双顺缠划弧交叉于胸前,左手合于右臂内,手心朝外,右手心朝上。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横开一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目视身体右前方。

要求:手合脚开要同时进行并协同一致,手到脚到,开步要轻灵自然。此动呼气。

内劲:接上势,结合腰使劲贯于两臂,以右臂为主,上缠于右手小指领劲,下缠于右腿,开步逆缠里合。

用法:此势是“上引下进”法,上肱将来劲引空;下肱可套、管对方腿脚。

左手合于右臂上,以护面门。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右移,右手顺缠上掤,目视右前方。

要求:移重心时,裆走后圆弧向右移;右肘掤劲不丢,右腋不能夹死,有圆虚之感此动吸气。

内劲:劲由左腿缠至右腿,塌于右腰,身体左转,劲缠至右肩,右手领动。

用法:右肩含背折靠法。

动作四:接上势,右手逆缠外翻,右臂向外加掤劲;右手顺缠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重心在右,目视右前方。

要求:右臂外翻时,要松右胯、右肩,身体微向右转下沉,切勿挑肩架肘。此动呼气。

内劲:腰劲下塌右转上行至肩,通过松肩,再贯于肘。

用法:接上势,用肩靠法后,劲贯右肘,可用肘法。

动作五:接上势,身体向右转,右手逆缠开至右膝上方,松肩沉肘,略变顺缠;指尖高与眼平;左手逆缠至身左侧叉腰,四指在前,母指在后,重心在右,眼随右手转视前方。

要求:开右手时,以腰催肩,以肩催肘,松肩沉肘,贯于指端;塌腰松胯,开裆贵圆,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右腿膝盖与脚跟上下对照,不能前倾、后倒、外撇;左腿挺而不直、膝微屈,脚尖内扣;立身中正,舒展大方,此势继续呼气。

内劲:懒扎衣势,劲由左腿上缠至腰,下行于右腿;上行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左手逆缠叉腰松胯、松肩,周身放松。心气下降,气归丹田。

《 歌诀》 云:

世人不识懒扎衣,左屈右伸抖神威;

伸中寓屈何人晓,屈中藏伸识者稀:

裆中分峙如剑阁,头上中气似旋机;

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

第四式:六封四闭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略右移,左手从左腰间走上弧与右手相合;右手略有前引下沉之意,目视右手中指端。

要求:左手与右手相合时,与身体右转、重心右移相结合,两手坐腕接劲。此动吸气。

内劲:劲由丹田起,上缠于两臂,贯于两手,塌于裆腰。

用法:两手前迎相合,迎对方手臂,欲有下掤之意。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左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自右而左向下捋,目视身体右前方。

要求:下捋时,重心下沉、塌腰,两手合劲不丢,加外掤劲。此动呼气。

内劲:劲塌至腰裆左转,由右腿移至左腿贯于两手。

用法:向左下用采捋劲,使对方下趴。

动作三:此势为动作四的过渡动作。在分解练习时,此势不停。接上势,身体继续左转,两手继续左逆右顺缠,向左后上方捋,重心向右移,目视右前方。

要求:捋时,两手不能偏后,右臂掤劲不丢。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右移,脊椎起中心轴作用。此动吸气。

内劲:劲由腰左旋上行缠于两臂、两手,下行由左腿缠至右腿。

用法:上肱继续将对方劲引空,下肚劲慢慢移进,以破坏对方重心的稳固。

动作四:上势不停,重心继续右移,两手变左顺右逆缠向上划弧,合于肩前,随两手相合,身体向右转,目视右前方。

要求:在由捋变按时,两手下捋上合,均由裆腰左移右旋,沉肘松肩,旋腕转膀,使劲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转折顺遂。此动继续吸气。

内劲:劲继续右转,塌腰松肩,旋腕转膀,缠至两手。

用法:由捋劲转变为按劲,调节转换,全在裆、腰、胸间运化。

动作五: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微右转下沉,两手合力走弧线向右前下方按;左脚收于右脚内侧20 厘米左右,脚尖点地。目视右前下方。

要求:双手下按时,要松胯塌腰,松肩沉肘,两手合力随身体下沉前按;周身一致。此动呼气。

内劲:周身完整劲通过松腰胯,沉肩肘,贯于两手,形成按劲。

用法:双手合力将对方按出,或以听劲与沾粘劲封闭对方,使其处于被动。

第五式:单鞭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右转,两手双顺缠,左前右后旋转,手心向上,重心在右,左腿以脚尖为轴,膝随身转里合,目视两手。

要求:两手旋转时要圆活,不能有抽扯之形。此动吸气。

内劲:气由丹田起,腰右转,缠于两臂、两腿,注重在右手顺缠内转。

用法:腰脊旋转力贯于手,重点解脱被人捉拿的右手。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在右,左腿以前脚掌着地,膝随身体转外摆;右手逆缠,五指合拢,走弧线,腕向上提起与肩平;左手心朝上,随身转下沉于腹前;左肘棚劲不丢,目视右手。

要求:右手变勾上提时,随着体旋转,塌腰,松肩,沉肘,以腰为轴,节节贯串。此动为开;呼气。

内劲:以腰脊旋转,过肩肘缠于手腕,五指合拢,手腕领劲。

用法:五指合拢,旋腰转腕,解脱擒拿后,用手腕击对方要害处,。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全移于右腿,左腿屈膝提起,左膝内扣;右手腕领劲,左手不动,松肩沉肘,上下相合,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右腿支撑重心,上下相合,切忌弯腰突臀。此动为合;吸气。

内劲:右手领劲,劲移右腿;提左膝,左手腕下沉与丹田气相合,周身之气团聚不散。

用法:提左膝扣裆,可起护裆的作用,也是破对方腿法的一种方法。另也可侧蹬、瑞对方。

动作四:接上势,右腿支撑重心,左腿脚跟内侧着地向左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右手腕领劲,左手下沉合劲,目视左前方。

要求:立身中正,掤劲不丢,此动为开;呼气。

内劲:团聚丹田之气,上领右手腕,顺大腿下行缠至脚跟内侧,脚尖大趾领劲;左臂下沉,向右引劲。

用法:此为身体左侧的“上引下进”法;左脚铲地开步,可以蹬,也可以套、管对方腿脚。

动作五:接上势,身体微右转,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左手穿掌上棚逆缠外翻至右胸前,目视前方,瞟视左手。

要求:移重心时,裆走外下弧线,旋转移动,左膝不能超出左脚尖,左手外翻时,注意不能挑肩架肘,此动吸气。

内劲:以腰带动,劲由右脚外向内逆缠上升至长强穴(位于尾骨尖与肛门连线之中点),再由内向外顺缠至左脚尖,左脚尖外摆,右脚尖内扣,然后再上行由腰至肩至肘至手;左手拇指领劲。

用法:此姿势左侧含背折靠和穿肘法。

动作六: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左手逆缠外开至左膝上变顺缠放松下沉,目随左手送至体侧后,再转视正前方。

要求:左脚尖外摆,右脚尖内扣,松胯屈膝,开裆贵圆,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肩沉时,两臂与两腿有上下相合之意。此动为外开内合(拳势有“外三合”、“内三合”之称,“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此称外三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此称内三合”) ,呼气。

内劲:劲由丹田起,沿左腰催肩肘至左手中指端,放松下沉,回归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 歌诀》 云: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画西东;

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中间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

若问此势妙何处,去寻脊背骨节中。

第六式:金刚捣碓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向左转,重心左移;右手变掌顺缠走下弧与左手相合,目视左前方。

要求:右手与左手相合时,随身体转动,协调一致。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劲由丹田至腰脊缠至两臂,贯于手,两手相合。

用法:两手迎接对方右手、肘,也可捋,也可采、拿兼用。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两手变左顺右逆缠加外掤劲,走弧线向右后方捋,手心朝外,目视左前方。

要求:两手捋时,与转腰移重心一致。此动吸气。

内劲:接上势,两手相合,随重心移动,劲由左腿缠至右腿,随腰右转劲贯两手向后上捋。

用法:此势为上捋,牵引对方向上倾斜跌出(六封四闭一势为下捋)。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向左转,重心走下弧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膝盖与脚跟上下对照,松胯屈膝,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前掤,左手棚至左膝上与胸平,手心朝下;右手下沉棚至右膝前上,手心朝外,目视左前方。

要求:身体先动,松左胯,移重心走弧线,两臂掤劲不丢,此动呼气。

内劲:劲由右腿逆缠上行移至左腿变顺缠,腰劲向左缠催左臂逆缠前掤,劲贯左小臂外侧至掌外缘,右手顺缠合于掌外缘,顶劲领起。

动作四:接上势,左手向前撩掌,向上环绕一周,合于胸前,手心朝下。右手走下弧向前托掌于胸前,手心朝上,右小臂与左手指相合;右腿随右手上托时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同时身体向左转90度,目视正前方。

要求:转体、移重心上右步时,要保持立身中正,屈膝松胯,左腿支持重心,气不能上浮。此动吸气。

内劲:腰劲略向左带,贯于左手指前撩,右手领劲带右脚上步。

用法:同上势。

动作五:接上势,身体放松下沉,左手顺缠翻掌降于腹前,手心朝上。右手变拳内收落于左手掌内,拳心向上,目视前方。

要求:拳落掌内,与腹部间隔一拳距离,两臂掤圆,意守丹田。此动呼气。

动作六:接上势,身体下沉,右拳逆缠向上提起略比右肩高;右腿屈膝提起,右脚放松悬于裆内;左手略顺缠下沉,手心朝上,目视前方。

要求:提拳提腿时要屈膝松胯,松肩沉肘,上下相合。决不能身上拔,气上浮。此动为蓄劲;吸气。

内劲、用法说明同第二式金刚捣碓中动作八。

动作七:接上势,右脚震脚落地,两脚之间距离与肩同宽;右拳落于左掌内,身体成半蹲姿势,目视前方。

要求:震脚时,重心还在左腿,全脚掌落地踏平,用腿部的弹抖劲震脚发劲,气沉丹田。此动呼气。

内劲、用法说明同第二式金刚捣碓中动作九。

第七式:白鹅亮翅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先左后右微转,右拳变掌逆缠上掤至额前;左手逆缠翻掌下按;重心移至右腿,目视前方。

要求:用手旋转分开时,均走弧线;右手上掤时注意不要挑肩架肘。此动吸气。

内劲:劲随腰左转再右转缠于两臂,形成右掤左按的开劲。

用法:两手在身前弧线分开,有“上护头顶下护身”之意。

动作二: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腿向后退一步,左脚尖着地;身体随倒步左转,两手成开劲,目视前方。

要求:倒步时,要虚实分明,轻灵自然。与前势同时进行也可以。

内劲:劲移右腿左腿逆缠倒步;塌腰劲贯两手成开劲。

用法:撤步欲将对方劲引空。引劲落空的关键,在于明阴阳、分虚实。伯父照丕公曾说:虚实不分,就不能上下相随,不能上下相随,就不能引劲落空,不能引劲落空,就不能借助打人。

动作三: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腿,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后退步,两手双顺缠划弧交叉于胸前,左手指朝上,手心朝外,右手指朝前,手心朝上,目视前方。

要求:向后退步时眼观前方,耳听身后,步法轻灵,身法中正,此动先呼气后吸气。

内劲:接上势,劲由右腿缠至左腿,再提右腿退步,用逆缠丝劲,松胯塌腰;劲贯两臂,顺缠里合,交叉于胸前。

用法:退步可套管对方腿脚;劲缠腰贯背,可用肩打背靠。两手交叉于胸前,可守护于中门。

动作四:接上势,重心后移至右腿,身体向右转,两手双逆缠分开,左手下按,手心朝下;右手上掤,手心朝外,两臂成半圆形。左脚收回至右脚左前方,脚尖点地,目视前方。

要求:重心右移,两手分开,随身转并结合腰劲。此动接上势,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劲由腰脊右转,重心移于右腿,劲上缠于两肩胛,过肩肘贯于两手,周身放松,下沉合劲复归丹田。

用法:此势为白鹅亮翅成势。两手如鹅亮翅,大开门户,诱敌深人,暗藏杀机。

《 歌诀》 云:

元气何从识太和,两手犹如弄丝罗;

沿路绵缠神机足,亮翅由来见白鹅。

第八式:斜形

动作一:接上势,脚步不动,身体左转,左手逆缠后摆:右手顺缠,沉肘松肩,向左前划弧摆动,目视左前方。

要求:以身带手,催动两臂转动,如风摆杨柳一样。此动吸气。

内劲:劲由丹田发出,由腰缠至右肩,过肩肘至手(以右手为主),右手顺缠在面前划弧,左手逆缠向后划弧。

用法:如人用拳击我面部或胸,迅速侧身左转,用右手臂裆过。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右转,右脚尖微向右摆,左脚尖着地,膝向里合;左手随身转由身体左后向上划弧向前合于鼻前中线,立掌,掌心朝右;右手逆缠划弧下按于右腿外侧,手心朝下,目视左前方。

要求:两手转动时,以腰为轴,顶劲领起,此动呼气。

内劲:以腰为轴,劲由左向右转,缠至右手划弧下按,左手顺缠合于胸前。

用法:接上势,如对方之拳连续出来,右手化过,再迅速向右转体,右手下按,左手裆面,守护中门。

动作三: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身体下沉,左腿屈膝提起,两手向右上方掤,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两手上掤,身体下沉,右腿支撑重心,屈膝松胯,上下相合。此动吸气。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下沉,左脚跟着地向左前方开步,脚尖上翘,两手继续上掤,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开步时,脚跟里侧铲地而出,两手上掤,腰劲下塌,有上下对称之意。此动呼气。

内劲:右手逆缠上掤,左手顺缠上掤,提左腿里缠开步,沉肘松肩,劲合于腰。

用法:两手上掤,可捋可裆;提腿可蹬、踹、勾、挂。左肩含背靠法。

动作五: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左手逆缠随身体左转,走下弧至左膝下;右手顺缠向后环绕变逆缠合于右耳下,目视左前方。

要求:转体与移重心要协调一致。

此势分大、中、小三种身法练习。小身法:步小身高,左手从腰间转过;中身法:如上势,手从膝下转过;大身法:左肘从左膝下转过,故有“七寸肘和七寸靠之说”,就是肘与肩离地7 寸(约23 厘米左右)。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以腰左转劲下行缠至左腿合住。左腰劲上行缠至左肩、左肘、左手,右手逆缠旋腕合于右胸前。

用法:此势以左侧为主,右侧为辅。左侧为挤劲,至肩、至肘,至手,右手做后盾,随时呼应。

动作六:接上势,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在左,左手五指合拢变勾手,弧线上提至肩平,右手立掌合于胸前,目视前方。

要求:左手上提,手腕放松领劲;右手蓄而待发,松胯塌腰,劲蓄在右腰间。此动为吸气。

内劲:塌腰、松肩、沉肘,使劲贯左手腕。

用法:五指合拢,以防被人折拿手指;上提手腕,可击对方下颚。

动作七:接上势,身体右转,右手逆缠划弧向右拉开,松肩沉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目视前方。

要求:此势两手两足位四隅角,要立身中正,舒展大方,开裆贵圆,虚领顶劲,上下四旁,八面支撑,谓之“中定身法”。此动为呼气。

内劲:以右手为主,腰劲右转,缠至右肩,劲到松肩,再缠至右肘,劲到沉肘,再缠至手,劲到坐腕,劲贯中指端。到成势时,要屈膝松胯,含胸塌腰,立身中正,顶劲领起,周身放松,气归丹田。

用法:此势为中定身法,有支撑八面之意,向右开时,含有右肩和右肘的用法。

《 歌诀》 云:

一气旋转自无停,乾坤正气运鸿濛。

学到有形归无极,方知玄妙在天工。

第九式:搂膝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下沉、松胯屈膝下蹲;两手先逆缠略上领,再双顺缠下合于左膝上,重心在左腿,目视前下方。

要求:两手下合时要身法正直,随身下沉,如两手捧水一样合劲不丢。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腰劲下塌,劲合左腿,上行于两肩,松肩沉肘,合于两手。

用法:两手下合,可击来抱腿人的太阳穴,亦可下击头后,使其面部与我膝相撞。

动作二:接上势,两手领劲上掤,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立掌于胸前中线,随手上领重心后移至右腿;左脚收回至右脚左前方,脚尖点地。屈膝松胯,目视前方。

要求:重心走下弧线移至右腿,左腿收回要自然,此动吸气。

内劲:劲由左腿后移至右腿,塌腰松跨,两手领劲合于胸前中线。

用法:两手封闭中门,起守护作用,以静待动。左脚尖虚点地,便于上、下步与变动方向。

第十式:拗步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右转,两手双逆缠向右下捋,左腿屈膝提起,目视前方。

要求:下捋时掤劲不丢,提腿上下结合,右腿着地要稳。此动为呼气。

内劲:劲随腰右转,上缠于肩,贯于两手;松胯塌腰,使劲下缠行于左膝。

用法:两手下捋,带其前仆,提左膝撞其胸腹。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左腿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重心在右腿,两手左逆右顺缠,向上向前掤,目视前方。

要求:向前迈步要自然;两手划弧上掤下捋要与身法自然相合。两手上翻时吸气,下沉时呼气。

内劲:劲随腰先右后左转,缠于左腿,脚跟着地,脚拇趾上翘领劲;劲上行通过两臂,贯于两手,左逆右顺缠前掤。

用法:向前上步,两手前掤击对方面部。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左手逆缠后下按,右手逆缠向前推出,右腿屈膝提起,目视前方。

要求:步法稳重,上步轻灵自然。此动先呼气后吸气。

内劲:腰左转,劲由右腿移至左腿,提右腿上步,左手逆缠下捋,右手逆缠前掤。

用法:连续进步击掌,两手臂在身体左右两侧划弧,随上步下捋前掤,以护左右两肋及面部。

动作四:接上势,右腿向右前上步,腿跟着地,脚尖上翘,重心在左腿,身体微左转;左手后摆,右手前掤,目视前方。

要求:上步如猫行,轻灵自然,两手臂在身体两侧圆弧缠绕,以腰为轴。此动呼气。

动作五: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右脚尖外摆落地;右手逆缠划弧下按至右腿外侧;左手顺缠上翻,划弧向前推出,目视前方。

要求:左手上翻时注意不要挑肩;腰劲要下塌。与上动的气相连。

动作六:接上势,重心在右腿,身体微右转,左腿屈膝提起。左手立掌在鼻前中线,右手下按,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提腿时,身体下沉,屈膝松跨,上下相合。此为吸气。

动作七:接上势,左腿向左前方开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身体下沉,两手在原位加掤劲,目视左前方。

要求:身法中正,切忌弯腰凸臀。此势呼气。

说明:动作四、动作五、动作六、动作七与动作二、动作三的左右上步时的运动路线及用法基本相似,故不赘述。

《 歌诀》 云:

初收(言第一楼膝) 转圈自然好,未若此圈十分巧;

前所转圈犹嫌大,此圈转来愈觉小,

越小小到无圈时,方知太极真神妙。

人言此艺别有诀,往往不肯对人表,

吾谓此艺甚无奇,自幼难以练到老,

练到老年自然悟,豁然贯通神理妙。

第十一式:斜形

动作一: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逆缠划弧向下至左膝前;右手顺缠外翻,由后由上划弧变逆缠合于右耳下,目视左前方。

要求:转体移重心;两手旋转时,要结合腰劲,臀部下沉。此动与上势的呼气相连。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在左,左手五指合拢变勾手,弧线上提至肩平;右手立掌全于胸前。目视前方。

要求: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劲由腰至肩,至肘,至手,左手腕领劲;右手蓄而待发。此动吸气。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右转,右手逆缠划弧向右拉开,松肩沉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目视前方。

要求:此势两手两足位于四隅角,要立身中正,舒展大方,开裆贵圆,虚领顶劲,上下四旁,八面支撑,谓之“中定身法”。此动为呼气。

内劲:腰劲右转、缠至右肩,劲到松肩;再缠至右肘,劲到沉肘,再缠至右手,劲到坐腕,劲贯中指端。成势时,要屈膝松胯,含胸塌腰,立身中正,顶劲领起,周身放松,气沉丹田。

用法:与第八式斜形中动作七相同。

第十二式:搂膝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下沉,松胯屈膝下蹲;两手先逆缠略上领,再双顺缠下合于左膝上,重心在左腿,目视前下方。

要求:两手下合时,要身法正直,随身下沉,两手如捧水一样合劲不丢。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腰劲下塌,劲合左腿,上行于两肩,松肩沉肘,合于两手。

用法:与第九式楼膝中动作一相同。

动作二:接上势,两手领劲上掤。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立掌于胸前正中线。随手上领,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回至右脚左前方,脚尖点地,屈膝松胯,目视前方。

要求、内劲运行、用法,均与第九式楼膝中动作二相同。

第十三式:拗步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右转,两手双逆缠向右下捋,左腿屈膝提起,目视前方。

要求:下捋时,掤劲不丢,提腿上下相合。右腿着地要稳。此动为呼气。

内劲:劲随腰右转,上缠于肩,贯于两手;松胯塌腰,使劲下缠,行于左膝。

用法:两手下捋,带其前仆,提左膝撞其胸腹。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左腿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跷,重心在右腿;两手左逆右顺缠,向上向前掤。目视前方。

要求:向前迈步要自然,两手划弧上掤下捋要与身法自然相合。两手上翻时吸气,下捋时呼气。

内劲:劲随腰先右后左转,缠于左腿,脚跟着地,脚拇趾上翘领劲;劲上行通过两肩,过两肘贯于两手,左逆右顺缠前掤。

用法:与第十式拗步中动作二的用法相同。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左手逆缠后下按,左手逆缠向前推出,随之右腿提起,目视前方。

要求、内劲运行、用法均与第十式拗步动作三相同。

动作四:接上势,右脚向右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重心在左腿,身体微左转,左手后摆,右手前推,目视前方。

要求、内劲运行、用法与第十式拗步动作五相同。

动作五:接上势,右脚尖外摆,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腿向左前方上一步;身体随上步自左向右转体90o、右手逆缠下沉,左手顺缠上翻划弧经左耳变逆缠,与右手交叉相合于胸前,重心偏右腿,目视前方。

要求:移重心上步时,身体不能上提,两手交叉,掤劲撑圆,立身中正。此动接上势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腰右转,内劲下缠于右腿,脚掌踏实抓地,随提左腿上步,左手由顺缠变逆缠,与右手相合,两臂掤劲饱满,裆劲圆活。

用法:起防护作用,以静待动。

第十四式:掩手肱拳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略右转,重心左移,两手双逆缠自下向左右分开,目视前方。

要求:两手分时,以身带手,沉稳圆活,此动接上势,继续呼气。

内劲:劲以腰裆右转左移,两手逆缠分开,劲掤于两小臂外侧及掌外缘。

用法:如对方双掌击来,用双手分劲将来势分化。

动作二:接上势,重心右移,身体略右转,右手顺缠上翻变拳合于右腰间,拳心向上;左手由逆缠变顺缠,立掌合于胸前正中线,目视前方。

要求:握拳合劲时身体中正下沉,松胯屈膝,劲合于右腿,蓄而待发。此动吸气。

内劲:松胯、塌腰,丹田劲过长强穴,顺督脉,冲风池(位于项部),过百会(位于头正中线,离前发际约16 厘米)至人中(在鼻下唇上,鼻唇沟之正中),下分两肩;松肩沉肘,顺缠将右拳合于腰间,左手合于胸前。

用法:左掌在前掩护,右拳藏于腰间。用时,突然从左掌下前冲,故名“掩手肱拳”。

动作三:接上势,右腿蹬地里合,身体迅速左转、松左胯;右拳逆缠螺旋前冲,左肘向后发劲,目视右拳前方。

要求:发劲时,拧裆转腰,将拳突然击出。前拳后肘,完整一气。此动发劲呼气。

内劲:劲由右脚蹬地里缠,腰迅速左转,劲螺旋通过肩肘,催于右拳顶,左肘顺缠向后发劲,与右拳配合。故内劲运行有“生于肾,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通过肩肘,催于手”之说。

用法:前拳后肘,前后对称,腰如车轴,气如车轮,完全用裆腰的旋转力。故有“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转鸟难飞”。

《 歌诀》 云:

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并中心;

上鼻下臁兼两眼,脑后一击要人魂。

第十五式:金刚捣碓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下沉,重心在左;右拳变掌顺缠里合。左手逆缠合于右小臂内侧,目视前方。

要求:右臂下沉里合时,不要弯腰夹肘,失去掤劲。此动吸气。

内劲:塌腰,松肩沉肘,右臂顺缠,使劲下沉里合。

用法:设对方向我背后突然来侵袭,我身体迅速左转,沉肘松肩,将来劲引空,寓有“背折靠、上掤肘”之法。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右移;右手逆缠外翻,上掤至右太阳穴外侧,左手逆缠下按于膝上,左脚尖内扣,目视身左侧。

要求:两手掤劲不丢,左脚尖内扣时,左胯要松,切勿顶住,使转髋不灵。脚尖内扣是为了转动方向。此动呼气。

内劲:腰右转,劲顺督脉上升至两肩,右手逆缠上掤,左手逆缠下按,丹田气下行,使左腿松胯里合,左脚尖内扣,裆劲合住。

用法:右手上掤捋,将其身体前带,可以用左胯打,左手下插其裆上挑,可作大背摔。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左腿,右脚经左脚内侧环绕向前上步,脚尖点地;右手顺缠向下划弧,上托于右胸前,手心向上;左手顺缠上翻变逆缠合于右小臂上,手心朝下与胸平,日视前方。

要求:重心左右移动,步法轻灵自然,周身放松下沉。两手合时吸气,合好下沉时呼气。

内劲、用法与第二式金刚捣碓中动作六相同。

动作四:接上势,左手顺缠外翻下沉于小腹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内,拳心朝上,目视前方。

要求、内劲与第二式金刚捣碓中动作七相同。

动作五:接上势,右拳逆缠向上提起,与右肩平,右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脚悬于裆内,脚尖自然下垂,目视前方。

要求:提腿时,身体要下沉,有上下相合之意;提拳时,要松肩沉肘,促使内气下降,脚步稳健。此动吸气。

内劲、用法与第二式金刚捣碓中动作八相同。

动作六:接上势,右脚震脚落地,脚掌踏平,两脚距离与肩同宽;右拳顺缠下沉,落于左掌心,两臂撑圆,目视前方。

要求:右拳右脚同时下沉。震脚发劲,松胯屈膝,气沉丹田。此动呼气。

内劲、用法与第二式金刚捣碓中动作九相同。

 

 

微信扫一扫

微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