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声往事

类别:名人秩事 更新时间:2010-11-25 浏览次数:9698 中医太极网

求文讲武论道,十年书剑飘零,全般技击百炼精,大江南北驰骋。
身怀屠龙绝艺,报国满腔热情,闻鸡起舞夜谈兵,民族体魄复兴。
贺万籁声先生《国术教本》出版 刘斐
民国三十年十一月--兼作题记

1992年8月9日,美国知音用七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本世纪中国大陆最后一位武术大家万籁声昨天在福建省福州市去逝……2005年,中央电视台在"走遍中国·药史春秋"栏目内详细介绍了万籁声超强的药功、道功,称其为"民间神医"、"医药学大师"。2005年,是中国农业大学走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年份。百年校庆,回眸百年,农大人编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百年人物》。在书的篇首编委会这样写到:"入选人物的标准和范围是,曾在本校学习、工作过、并在某一领域、某一学科或某一单位做出过重要贡献或有重要影响,且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声望的,为本校所自豪的人员。"

一百年来,在农大生活、工作过的人是一个数目不小的群体,但在农大人眼中真正称得上大家的却只有319位,平均每年约有三位。在入选的人物中,有集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于一身的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罗振玉;有农学家、农业经济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农业经济学科的奠基人许璇;有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法学家、文史学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章士钊……。在《百年人物》第148页,万籁声赫然在册。2007年3月20日下午, 我的学生林歌见到了 《百年人物》的副主编、万籁声词条的执笔人刘建平先生。"万籁声的入编是一个特例,他是入选的三百一十九人中惟一没有搞专业的农大人。把他编进来的主要原因是,万籁声的名声和影响实在太大了,谁也挡不住。"刘先生说。2007年9月,福州省公布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杂技与竞技一项中,自然门名列第一。

万籁声(1903-2002) 湖北省武昌人  武术家  技击家  自然门武术第二代传人
七位师父一个徒弟
1919年9月,位于北京阜城门外骆(罗)道庄的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学科迎来了一位年仅十七岁的新生。三年前,作京官的二叔把他从家乡带到北京。他的二叔万廷献(字仲篪)是黎元洪留日时的同窗,任职北京编辑局局长,比较富裕,在汉口开有绸锻庄。那个时代讲究家族,万廷献视侄如己出,他把侄子全部接到京城,供他们读书,在万籁声来京城之前,他的胞兄万鹤皋已去日本留学,二叔长子万鹤丞在法国就书,二叔次子留洋日本。教育的成功鼓舞着万廷献,他希望万氏家族的这些男丁能够出人头地,有一番了不起的作为。这一次,同时接到京城的是万籁声和他的胞兄万籁天,老三房的长子万锦文,万廷献自己的第三子万灿也在这一拨。他们四个人同住一屋,万廷献专门为他们请了家塾。多年之后,万籁天成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奠基者,精通七国语言的万灿翻译了马克思、恩克斯的《资本论》,周恩来总理曾提名让他到外交部任职,但万灿热爱专业未就,万籁声则成为武术界一代大师。这是后话。在二叔家的三年里,万廷献留洋时养就的新潮思想和万府浓郁的书香气息润泽着万籁声的心魄,为他日后赢得"武林文星"、"国术才子"的美誉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自幼,万籁声热爱武术,九岁时就独自一人跑到邻村黄家矶投师,习桩功、腿功、手劲。因为善良,勇敢,肯为弱者打抱不平,得到在本村避难的"四川刀"方庭杰之女方婵相赠《方家拳》和《方家刀法》。这一年,万籁声年仅十一岁

大凡高徒,必有名师。在农大的十年里万籁声遇到了少林六合门大师赵铨(字鑫舟,亦作鑫洲)。这个人在武术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他技得家传,后投沧州神枪刘德宽习枪及武功,再从御前带刀四品护卫孔吉泰习剑。孔吉泰的这个角色和宋朝御猫展昭相同,只有身怀绝技和对皇帝忠心耿耿的人才可担当。而赵鑫洲本人则在光绪二十九年任职京师锦衣卫教头,职责和地位与梁山好汉林冲相同。赵鑫洲得了刘、孔二位老师的真传后,又从孔吉泰手里接过了北京永盛镖局,担任总镖头--这是一份凭真本事吃饭,过刀尖上舔血日子的差事。不走镖时,每周有三个下午,赵鑫洲都会到北农专教授武术,他是这所学校的国术指导员。在没有赵鑫洲课程的日子里,通常,万籁声都会骑着自行车跑上好远的路程去宣武门北锣鼓巷粥铺胡同七号,那里是赵鑫洲老师的家。在1992年4月由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祥》一书中拿出专门一节记录万籁声投师赵鑫洲门下习武的经历:
"在校学习武术时,万籁声在赵鑫洲眼里是一位有远大前程的后生,双目炯炯,内藏机智,人虽清瘦,却干练精明,赵鑫洲终于将单传少林六合门绝技,精心传授给万籁声,使万的功夫日益精进。"
两年后的1921年,万籁声又拜南北大侠、自然门第一代传人孙中山第一保镖杜心五为师,习自然门拳术及气功,成为杜心五平生第一关门弟子。之后,又拜川西大侠杨畏之为师,习药功兼武功;拜袁世凯政治顾问邓芷灵为师,习道功;拜奇士王显斋为师,习道功;拜神医王荣彪为师,习接骨手术;拜刘神仙为师,习武功、道功、药功,这七位师父个个都身怀绝技,卓而不群。在万籁声的成名作《武术汇宗》里面对刘神仙有这样的描述:"刘师祖,不知何许人,自讳其年,鹤发丹颜,视之似八九十老叟,而精神矍铄,体态有如婴儿。其功夫无所不通,但不多道,亦无固定处所,至其如何神道,余亦不乐多述。惟医道高深,生死人而肉白骨。察今而知来,人以为神,故以神仙呼之。"在梁漱溟全集中也有对刘神仙的描叙:"暂住文家(文素松)者尚有--刘老师,则杜先生(杜心五)所以从学道者,据闻是二百岁人,人称刘神仙,时来时去,行踪飘忽无定,我到文家移时乃见其从外来,略不与人搭言,迳自就一帆布行军床闭目睡卧。头颅大,身量不高,着一夏布长衫。比其睡熟,文君引我趋视之,揭其长衫,露见肚皮白润柔嫩。文谓其肌肉仿佛乳婴,试用手抚摸果然。"大连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的《仙学解秘》一书中说刘神仙可以做到十年容颜不改,"相违近十载,余已成年,神仙相顾曰:'你们都变相了,我何如?'我见神仙与北平初相见时无少异,张口视臼齿已落而复生,神仙牙齿倍长于常人。"至于刘神仙的武功已然高来高去,有如地仙。据万籁声生前讲,有一年冬天,北京下了厚厚的一场大雪,一个深夜,杜心五家的大门被重重叩响,管家顺生战战兢兢不敢去开门,敲门声越来越紧,越来越响,最终顺生还是开了门。来者是刘神仙,因开门迟了些,受了冻,神仙一脸愠色,走至厦檐前,早有杜心五在门厅恭迎,只见刘神仙一甩胳膊,好像是在抖落身上的雪粒,又好像在向杜心五展示武功,"噗"的一声,地上的积雪"哗"地溅起足有两米高,沸沸扬扬。习武之人都知道,如果没有深厚的内功是断然做不到这一切的。
中国武术历来讲究门派,追究技出何门,师承何人。这没有什么不对,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大凡高人奇士都希望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如果孔子没有学生大约我们今天就读不到《论语》,倘若庄子没有学生我们也读不到《庄子》。师徒关系古人有很多论述,概括讲,师徒之间实质上是一种道义。老师教授给学生的主要是道,学生回报给老师的是义。
了解中国武术史的人都知道,一个武术家一生可能拥有许多老师,但在同一个时期只能拜一个师父,这就叫江湖道义。在技不轻传的旧时代,万籁声同时拥有七位师父,这说明什么?说明万籁声天生是块习武的料。
七位师父同时教授一个徒弟,这在旧时代十分罕见,谁都希望自己的"绝技"能够传承,而且基本上都是单传。什么叫"绝技"?只有自己独有的本领那才叫"绝",如果有第二个人也会,那就不叫。采众师之长,成一代大师。万籁声成为武术泰斗自然有它的道理。

因为诚实   所以得技
拜杜心五为师是万籁声一生中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对于万籁声日后在武术史上独步千古具有非凡的意义。同时,正因为如此,自然一门才响誉武林。
1921年,随赵鑫洲习武两年的万籁声功夫已然精进。一次偶然,当他听说南北大侠杜心五就隐居在北京时,就迫不及待地让赵鑫洲写了一封举荐信。当万籁声拿着推荐信和赵鑫洲的名刺见到杜心五时,眼前的情景让他目瞪口呆。
自民国二年三月二十二日宋教仁在上海北火车站遇刺身亡后,杜心五就辞掉了孙中山保镖一职,同时辞掉了农林部佥事科长职务,心灰意冷,遁入空门,他的家也从海北寺街澧阳馆搬到西直门内酱房大院,自此隐身江湖,平日里唱京戏,习书法,参禅修佛。北京夏天的夜晚非常闷热,杜心五就睡在屋顶上,言行疯疯癫癫,街坊邻居都叫他"杜癫"。
万籁声在西直门菜市场见到杜心五。"一马离了西凉界,不由人一阵阵,泪洒胸怀……"只见杜心五脸色枯膏,面容清瘦,头发凌乱,胡子拉渣,浅灰色的长袍皱皱巴巴,被墨汁涂抹的乱七八糟,手上拿着一串冰糖葫芦,嘴里唱着京剧,声音异常悲凉。他的身后是一群七、八岁的毛头小孩,有的向他扬沙子,投石子,胆大的孩子还不时跑到他的身后拉他一把,孩子们口里有节奏的喊着:"疯老头,疯老头。"杜心五也不恼不怒,眯着眼睛,不时用手挡一下孩子们扬来的沙子,偶尔,他会停止唱戏,喊一声:"去,去。"
心眼活络的万籁声不敢相信言传的南北大侠竟然会落魄到这般地步。在赵鑫洲的描述中,杜心五是气吞万里,漫卷西风。万籁声想,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弄个究竟。他首先找到了跟随杜家几十年的老管家顺生,开门见山的说明来意,没想到顺生却让他吃了闭门羹。顺生说这件事难办,杜先生病了这么多年,武功早已荒疏了。万籁声急了,一边连连向顺生作揖,一边说自己的师父是杜先生的故交,师父说北京城里非杜先生教小子,小子才能成就,望顺生大爷怜爱,小子永世不忘大爷恩典。顺生最终还是动了心,他知道杜二爷也不是完全没有收一个弟子的心思,只不过找一个可传之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让万籁声自己想办法,关键的时候帮他一把,并且再三嘱咐万籁声他俩今天的见面不要告诉任何人。
这一次试探让万籁声喜出望外,一是证实了杜心五并没有疯,二是有了顺生这个"内应"。过了些日子,万籁声找到了农矿部任职的金大力请他帮忙。金大力听了万籁声的来意,好一阵大笑,他认为杜心五根本没有什么功夫,自己一拳头就能把他打倒。于是,两人打赌。当杜心五从农矿部院子里走出来的时候,金大力冷不防从背后猛然一击,没有想到,杜心五一个弯虾(自然门气功的一个动作,弯腰;把气聚集到背上)金大力的掌恰好落在杜心五背部的气包上,金大力被重重地顶倒几米远。原来,自然门功夫练成后"浑身长眼",可以辨别感知相差微毫的剑风、拳风、掌风、棍风。眼疾手快的万籁声见此情景,一个箭步赶到杜心五面前,两膝跪地,双手递上赵鑫洲的名刺和推荐信。杜心五漫不经心拿了他递来的信函。嘿嘿一笑,又唱起了郑板桥的道情:
老书生,白屋中,
说唐虞,道古风。
多少后辈高科中,
门前仆从雄如虎,
陌上旌旗去似龙,
一朝势落成幻梦。
到不如,
蓬门僻巷,
敬几个小小蒙童。
然后头也不回的兀自去了。
杜心五回到家里,读了赵鑫洲的信函,把遇到万籁声一节说给顺生,"他是想逼我用行动来表示我不是疯子!"顺生接过话茬,"你过去不也是一直在捉弄徐矮师吗?"开始揭起了当年杜心五试探徐矮师的老底。顺生还说,这叫做师师相承,有其师必有其徒,自然门弟子大概就这脾性。一席话,逗得杜心五开怀大笑。
万籁声第三次试探杜心五时约了懂武术的刘理,他们找的理由是和杜心五比武。比武的方法非常特别,杜心五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让刘理打他,可任凭刘理使用什么拳法,总是离杜心五的身体差那么一点。偶尔,杜心五坐的那把椅子还会像青蛙似的跳上一跳。
万籁声再一次跪倒在杜心五面前,叩首说:"杜老师,请收下徒儿吧。"杜心五依然闭目养神,面无表情。万籁声长跪不起,顺生心软了,为他求情,对杜心五说:"二爷,收了他吧。"杜心五这才站起来,矮裆在厅里走了几圈,又演示了"鬼头手。"告诉万籁声刚才走矮裆叫"内圈手",他让万籁声先回去走两天。
过了几天,万籁声来见杜心五,杜心五问他有什么感受?并对万籁声说,那天教给万籁声的是自然门的基础功夫,练几天就会有体会。万籁声回答说自己驽笨,一点感觉都没有。杜心五哈哈大笑,"你这个徒弟,我收下了。"后来,万籁声在练成自然门功夫后才明白,这"内圈手"得走两年半才会有所体悟。师父那天是在有意考验自己的品行。
万籁声进入自然门整整七年。最初他还只是一个学生。每个周末,他都会骑车先到菜市场给杜老师买上一袋白菜或者土豆之类的价格比较便宜的蔬菜,然后送到杜心五家里,跟老师习武。休息下来的时候,万籁声常常会给杜心五老师沏一杯张家界的毛尖。那是杜老师家乡的特产。他知道,老师离乡背井多年,一生奔波,早年走镖西南、川陕、蒙疆、东北,杀恶匪,诛贪官,孤身夜入紫禁城杀慈禧,两次引刺袁世凯,后来又加入同盟会,担任孙中山先生第一保镖……风里雨里,浪迹江湖。老师太需要心灵的慰籍了。杜心五品着清香的毛尖,深感弟子的一片至诚。每当这个时候,杜心五都会给万籁声讲他自己早年随祖师爷研习自然门的往事。
在杜心五的故事中,自然门的祖师有姓无名,徐姓,四川口音,个头不满三尺,头发稀黄,尖嘴猴腮,头戴一顶破毡帽,手捏一杆旱烟管,猥琐么瘠,十分滑稽,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右手无名指和小指齐根断失。
光绪九年(1882年)秋天,十三岁的杜心五拜师祖习武。师祖用铜烟管在地上画了个大圆圈,然后矮桩舞手而行,给杜心五示范。一个月过去了,少年杜心五实在是不耐烦了,终于有一天,他提出和徐师祖比武。结果,无论杜心五用什么拳法总是打不到徐师祖,杜心五心里不服。一天清晨,徐师祖正在洗脸,杜心五抄起一根木棍,悄悄从师祖后脑勺袭去,只听"当啷"一声,师祖用的洗脸盆被击得粉碎,师祖自己却早已立在杜心五身后,不慌不忙用毛巾擦脸。最惊险的一次是,徐师祖领着杜心五来到一处深峡,峡谷中间有一座小桥,桥索是山中土著人用棕绳加工而成的,上面铺了木板,桥下是万丈深渊。当师徒二人走到桥的中间,杜心五忽然提起右腿狠狠地踢向徐师祖的腰眼,只听"哎吆"一声惨叫,原来是杜心五被徐师祖抓着脚踝倒悬在桥下。若干年以后,当杜心五和人比武而没有对手,他被称为武功天下第一时,才知道徐师祖教给自己的是举世无双的绝技。"我愧对矮师。"杜心五满腹忏悔。在万籁声1928年8月出版《武术汇宗》时杜心五动情地写下:"数十年来身手似有变化,而年之衰,始悉矮师神入鬼出……。""唉!"杜心五一声叹息,"我曾多方打探和找寻过师祖,可是音讯全无。世间的一切因缘而起,缘尽而去,最终都将归于寂灭。"说是这么说,但杜心五心里一生都没有放下师祖,直到民国十七年,万籁声去广州任职两广国术馆馆长时,杜心五依然不忘让爱徒去"天涯海角"找寻师祖。临行前,杜心五把跟随自己闯荡江湖大半生的宝剑"云片花"赠送给万籁声,以此作为本门信物。
杜心五对自己惟一的弟子疼爱有加。三十年代初,曾把心爱的女儿杜玉蓉许配给万籁声,后来言传万籁声和何键的女儿恋爱,这门婚约才告解除。
在万籁声人生发展的紧要处往往可以看到杜心五的良苦用心和师恩如山。1928年10月,在南京国民政府举行的第一届国考中,万籁声因出色的表现被李济深看中。李济深派梁漱溟拜访杜心五,希望万籁声去广州主政两广国术馆。当时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副馆长李景林有意让万籁声留在中央国术馆,万籁声还在犹豫,是杜心五让他下了决心,选择了南下,最终演绎了"五虎下江南"一段武术掌故。
1931年冬,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写信给杜心五,希望推荐人指导湘省国术。杜心五举荐的人就是万籁声。1931年12月20日上午八时,万籁声乘武(汉
)长(沙)快车抵达长沙,何键公子何啸夫、技术大队长李丽久、交际员李海秋到车站迎接,他们在苏家巷何键公馆同何键共进早餐。礼遇之高在何键接待私人的记载中绝无仅有。

《武术汇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武术专著,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武术的渊源与流派,全面阐述了学习武术的目的、意义,论述了十八般兵器的特点、练法、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暗器的结构和练法。书的附录中,作者记载了各种伤药和各种跌打损伤的治疗方法……。是那个时代一部武术百科大全。如今,这本书就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基本藏书库内。现在从事武术的大约没有多少人知道这部书曾经掀起怎样的江湖风浪了。
民国十四年,杜心五看到万籁声收集的武术资料,授意他写成一部书。历来,中国武术的传授方法都是口耳相传,耳提面命,基本不立文字。原因大约是防止他门他派"偷武",再有就是旧式武人文化程度低,书写能力差,难以成文,过去有"文人不武,武人不文"的说法。作为国粹,中国武术可谓精深己及,门派林立,只少林拳术就有三百六十多门。写作的过程也是练功的过程,因为中国武术只有在功夫、境界和文化三个层面上探讨才有意义,且只有用传统哲学去观照,才可能阐述清楚。而其中蕴含的精微神妙,最终都要以一种纯粹私人化的"心法"存在。其实,中国武术宗派自菩提达摩大师初祖开少林一派,洞玄真人张三丰祖师开武当一派,无一不是靠体悟得来的个人心法,演绎着"技者近乎道也"的古老哲学命题。写作《武术汇宗》,耗掉了万籁声整整三年的时间。他每写出一节都要就正于杜心五、赵鑫洲。一般来说,每个人对功夫的体验、领悟是不尽相同的。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正是这个道理。但杜心五要求万籁声
举重若轻,写出"技近于道"的精妙蕴味来,说:"再下些苦功,从实处用力写虚,从刚处着手画柔。"这是极高的要求。古人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人的体验有时是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但万籁声作为旧式文人,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国文底子是相当深厚的。"本门功成,自有神勇,腾闪刺扎,气不上浮,有急有徐,有刚有柔,机息渺茫,动则万变,不固执以求气,不着相以用力,神乎神乎至于无形,飘乎渺乎至于无声……"这些绚烂华美的文字和其中蕴涵的哲学意味,今天读来,都会令从事文学创作的专业人士感到汗颜。他无愧于武术界一代宗师,无愧于自然门第二代传人。
1927年年底,《武术汇宗》初稿完成。万籁声让业师杜心五写几句话。这一次,已经隐身江湖,装疯卖傻整整十五年的杜心五没有推脱,欣喜挥毫写下令整个武林石破天惊的话语:
"动静无始  变化无端  虚虚实实  自然而然  矮师每于教授时,必南南念此数语。数十几年,身手似有变化,而年之衰,始悉矮师之神入鬼出俱在此数语中。万生乃吾门杰出,倘于此,再加点染,当过之无不及者。丁卯杜慎愧戏。"
动--静,变--化,虚--实。无论什么武术门派,无不是在运动中处理着这三对矛盾,不管你用何种方式。或者说,整个中国的传统哲学阐述的内容也离不开这三个方面的对立统一。这就叫大师,要言不烦,抓纲张目,纲举目张。体道合一,以人合天。
1928年3月25日,《武术汇宗》首篇"自序"在北京地区最有影响的《晨报》第五版刊登。同版刊登的还有张恨水的小说《天上人间》第一回。接下来的三天里,万籁声再没有往报社寄稿,他想看一看读者的反应和编辑部的态度。3月28日傍晚,晨报一名编辑着着急急地赶到西山农场,找到万籁声向他要稿。原来,《武术汇宗》见报后,报社编辑处、经理处、营业室的三部电话几乎给打爆了,尤其是编辑处电话号码为南局1886号的电话夜以继日地响了三天,读者要求看到下文。那位编辑还说,有些读者甚至跑到报社质问。万籁声表示稿子尚未整理,编辑急了,让他拿上草稿一同去报社,并且表示编辑也可以帮他顺一顺句子。于是,两人一起赶到位于北京宣武门外大街181号的晨报社。报纸其他版面都排好了,就等万籁声的稿子。3月29日,《武术汇宗》第二篇发表在晨报第五版。自此,一发而不可收。至1928年5月23日,《武术汇宗》第三十五篇见报全文结束,连载两月,一时间晨报洛阳纸贵,《武术汇宗》成为北京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晨报》是有眼光的,早在《武术汇宗》第三篇见报后的4月3日,《晨报》就在当天的头版显著位置打出《武术汇宗》结集出版的预约广告。8月,《武术汇宗》在北平结集出版,当即告罄。秋,《武术汇宗》由上海商务印书馆用洋式订装再版印行。至11月再次销售一空。
一本书也有它自己的命运。《武术汇宗》甫一出版,当即名动江湖,武林各派在参详其他门派的"绝技"时,都为自己门派的"绝技"被解密而愤慨不平,都在打探作者万籁声这个人的底细,大家不解的是,本门功夫何时被人偷走。在武林中,偷武是大忌。功夫,只能靠光明正大地拜师学来,这是江湖规矩,谁也破坏不得。《武术汇宗》也引起国民政府高层的关注。当时,国难当头。早在1927年6月至7月初,日本田中内阁就做出了以"武力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的《对华政策纲领》。1928年4月20日,从天津南下的日本军入侵济南。5月3日,"济南惨案"发生,举国震惊。1928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第一届国术考试其实是一次中华民族抗日的精神总动员。在10月15日上午九时的开幕式上,党国要员的演说都侧重于这方面。张之江说:"要练成强种不催的精神,以保祖宗、雪国耻,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不平等条约。"何应钦说:"大家应注重国术,以争取国家之存亡……。"戴季陶说:"使全国人民均知锻炼体魄,训练精神……。"蒋介石说:"我们要复兴中国,务必练成强种的身体……。"
以国术强种强国救国,这是当时有识之士的共识,也是万籁声终生不逾的行武信条。
《武术汇宗》出版后,汪精卫让太极拳名家、党国要人褚民谊打探万籁声。当得知万籁声是杜心五的第一高足时,汪精卫还约见了老相识杜心五,提出让万籁声跟随自己的意愿。后来,杜心五把他的另外一个弟子李丽久推荐给汪精卫,李丽久青云直上,官拜伪盐务总署副处长,伪中央税警学校总队长。

武状元
   1928年10月15日,奉国民政府指令,中央国术馆组织举行全国国术考试,声势浩大。时值国难当头,这次以强种强国为目的比武格外引人瞩目,党国要人几乎全部到场。上午十二时,举行国术表演。万籁声演练的"朝天脚"招致台下福建省选手倪鸣銮的嘲笑。倪鸣銮学的是南拳,而南拳要求脚不过膝,他说:"脚踢那么高干吗?花架子。"偏偏是冤家路窄,在10月16日举行的对抗赛中,万籁声抽签36号,对手恰好是倪鸣銮。万籁声虽然因为昨天的事情而心中不快,但他毕竟受过高等教育,知书识礼,礼貌地走上前去和倪握手。倪鸣銮人高体壮、虎背熊腰,昨天又看到了万籁声的表演,见识了万的功夫,他觉得自己心里有底。在他眼里,万籁声只是一介书生,所以当万籁
声想和他握手时,倪鸣銮理都不理。
2007年8月,师兄吴学光向我讲述这段往事时,六十岁的他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学光兄曾在万籁声身边多年,担任过万籁声的秘书,万籁声的手稿有些就是经他整理的。
吴学光说,万师当时非常生气,双方拉开两丈外的距离时,裁判发出"开始"的指令,万师以自然门"闪电手"一跃而前,一拳砸在倪鸣銮左边嘴角,当即打落对方牙齿四粒,其中一粒深嵌在万师的拳头上。这一情节几乎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翻版。因为万籁声出手凶猛,七十年代,台湾人在盘点民国时期的武术家时,给他送了一个绰号--"江湖黑手"。
战败倪鸣銮的当天晚上,万籁声泻泄不止,高烧不退,未能参加后来的比赛,所以这次国考,万籁声位列中等。中央国术馆副馆长李景林慧眼识英才,经他向馆长李之江力荐,国术馆把万籁声留下来,拟委重任。
有一天,万籁声正在演武场练功,顾汝章一行人走了过来。刚才李之江馆长的训斥让这些国考最优胜者心中很不痛快。李之江在看了他们的练功后对他们讲:"你们算什么状元,摔摔打打,成什么样子!真正的状元是万籁声,人家那才是功夫,一招致胜。"
万籁声听了笑着对这些国术骄子们说:"这是张馆长勉励诸位的话,我病了,没能参加后面的比赛,怎么能说我是第一呢?"
朱国福提议说:"这样吧,这一次我们十五人拿了最优,可是平素交手,谁也不是老顾的对手,我们都称他'无敌手'。我有个建议,万先生你和老顾比试比试,一来让我们开开眼,二来也好验证张馆长的话对不对。如果真赢了老顾,我们在外边宣传,您这第一也就名副其实了。"
朱国福说的"老顾"叫顾汝章,出身武术世家,他的父亲就是潭腿名家,曾开设过镖局。顾汝章自幼随父习武,后去山东随严蕴齐学习少林拳和铁砂掌达十余年,精通十八般武艺,尤其是少林铁砂掌威震武林,能一掌击碎十三块叠在一起的砖头,曾经一掌击碎马头,使马立毙,故有"铁砂掌顾汝章"之称,本次国术考试,是十五名最优胜者之一。
万籁声笑道:"宣传大可不必,玩一玩,大家开开心倒也可以。"
众人已围了一圈,空出场地,把万籁声和顾汝章往场子里推。
双方相距三四丈,摆好架式。
身材矮小的万籁声一出招就伏身进击,灵巧如猿。顾汝章匆忙接招,同时,变化身法,看中对方的破绽,正待进招。孰料,万籁声忽然变招,以自然门抽撤连环掌发起猛攻。这抽撤连环掌"吐手若蛇奔",快如疾风,不给对方丝毫喘息的余地,顾汝章频频后退,两手交替舞动,万籁声加快进招,右手在顾汝章左鼻骨房点了一指,左手两指已指向顾汝章的双目。顾汝章马上抱拳:"师兄,打不得,打不得。"
事后,众人开顾汝章的玩笑,"老顾,你平素招法那么多,和万籁声比试,怎么连一招也没有了?"顾汝章朝大家笑笑:"他太快了。还有他的眼睛,一动手就变了颜色,我见了,心就乱。"
"以眼打人",正是自然门功夫的绝技。"而眼帘亦忽陡然卷起,有如猛虎,目现琥珀光,可以不瞬,此后只一动手,目即圆起,炯炯可畏……。"1928年,万籁声在《武术汇宗》已有论述。
英雄相惜。以后,顾汝章因佩服万籁声的武功和人品,追随万籁声南下,在万籁声主持两广国术馆时,顾汝章甘愿在万籁声手下做教官;后来,万籁声担任湖南国术训练所所长,顾汝章任教务科长兼总教官。
两位武术家之间的故事,让我想起一句经典话语:男人和男人之间的关系是最深的。肝胆相照从来就是男人之间的事情。


五虎下江南
一个人能青史留名,一定是有着非凡的作为。一位独步千古的武术家,不仅要武学理论独树一帜,还要有过硬的拳脚。真正意义上的武术大家头顶苍天脚踏大地,永远以一种特有的风姿站立在擂台上。春夏秋冬,经年累月。这种专属于他们的特立独行的风骨会保持终生。最终,他们将会以一种文化符号存在。
民国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时序已进入深秋,万籁声望了一眼烟雾弥漫的钟山,告别了金粉繁华、酒楼歌榭,连"菜佣酒保都带六朝烟水气"的江南古都。一月前举行的国术考试,让他声名大振。"武状元"的美誉传遍秦淮河两岸。正当他雄心勃勃决心在武术界有一番作为时,业师杜心五为他的未来作出了新的安排。--把他的人生舞台由南京迁往广州。同行者有国考优等者李先五。李先五是应万籁声的约请给万做助手。戏剧家欧阳玉倩也在其中。万籁声此行的目的是去广州主持两广国术分院。李济深做为东道主,他随船同往。军舰进行了一天一夜的航行,十六日清晨,停泊在上海黄浦江岸头。接下来的四天里,因为路途遥远,他们改乘轮船。这是一艘法国邮船,船身上的英文表明它有一个动听的名字--"播路利吉"。十七日,"播路利吉"起锚,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沿东海一路南下,穿越台湾海峡,三天后的十九日晚七时,船进入香港海面。天色微暗,江枫如火,霜气渐重。远远地看见皇后码头上的行人在秋风暮色里匆匆奔走。那位法人船长固执地认为深夜进港安全不保,于是,"播路利吉"就停泊在海面上。第十一军军长陈铭枢离开大队,他得调集人马保卫船上一行人的安全。李济深是党国要员,又是他的顶头上司。李当时的身份是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第八路军总指挥。20日清晨六时,太阳正缓缓地从海面上往起升,"播路利吉"也开始缓缓地入港,它的四周是陈铭枢乘坐的海虎舰,香港水警署、香港总警署、尖沙嘴警署各自派来的水师巡轮,担任护卫。场面宏大且壮观,犹如一场大规模的水师军事演习。四十五分钟后,"播路利吉"平稳地停泊在皇后码头九龙仓第四号桥。第五军军长徐寅唐、长洲要塞司令陈庆云、海军司令陈策……列排而来鹄立迎接。万籁声一行登岸后,乘汽车抵达罗便臣道。那里是香港中国电报局长江贻孙的府邸。在孙府,李济深接受了时事社驻港记者的采访。下午二时三十分,李济深一行乘坐广九快车后拖花车从香港动身前往广州。经过四小时十五分的旅程,晚六时四十五分,他们抵达此行的最后目的地--广州。花车在大沙头车站停了下来。"欢迎第一届国考状元万籁声"的巨大条幅在珠江江风的吹拂下抖动不止。万籁声走下花车,踌躇满志地抬头看了看天。中国武术史上著名的"五虎下江南"事件,由此在南中国广阔的舞台上演……

秋月春风,白云苍狗。五十五年后的1983年5月,当我向恩师万籁声先生专门问起这段历史时,先生的回忆已经难以构成一段完整的叙事,只剩下零散的片断。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叱诧风云的老英雄曾经书写过何等壮怀激越的历史!但历史曾经羞辱和遗忘过他,待到历史重新想起他想给他应有的地位和荣誉的时候,老英雄却遗忘了历史。--武术与他,成为令人伤感的历史误会,究竟谁误解了谁呢?
在我研究万籁声老师的二十多年里,读到的描叙"五虎下江南"的文字不下百篇。那些文字给人以笼而统之的印象,首先是时间不够确切,另外那些文字给出的"五虎"名录多达七人,有万籁声、李先五、傅振蒿、顾汝章、万籁平、王少周、耿德海。现将我数十年来的考证抄录如下,以补史乘之缺:
民国十七年   戊辰
●12月7日,万籁声受广东宪兵教导队队长李青之邀,在该队表演少林拳并演讲国术概要。同日晚,东山精武会设宴欢迎万籁声、李先五。海军司令陈策致欢迎词。
●12月12日,广东省政府录案令财政厅照拨国术馆筹备费三千元。
●12月25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部委任万籁声为两广国术馆长,委令云:"为委令事,兹委万籁声为两广国术馆长,此令。"
●12月28日,广东全省工商联合会,广州全市武术团体开会,欢迎万籁声、李先五和欧阳玉倩。
●12月29日,两广国术馆筹备处在广州市东三局前街二十五号成立。
●12月31日,万籁声聘请两广军政要人冯祝万、朱兆莘、陈制、张文、马超俊等十八人担任国术馆名誉顾问。
●12月末,万籁声函请顾汝章、傅振蒿、王少周来粤,共创两广国术馆。广东武林称其为"五虎下江南"。
民国十八年   己巳
●1月11日上午九时,政治会议广州分会第一百七十一次会议召开,出席者陈铭枢、冯祝万、林云陔;缺席者李济深、朱家骅、李文范、戴传贤、黄绍雄、陈可钰;会议主席由陈铭枢代,秘书长金曾澄。会议讨论了第八路总指挥李济深呈报的拟设立两广国术馆缘由,连同拟就的组织大纲、工作大纲、进行计划意见书以及经常费预算书。会议议决:两广国术馆由总指挥部自行办理。
●1月25日,总指挥部明令批准并经广州政治分会决议:两广国术馆呈报的组织大纲、工作大纲、进行计划意见书、开办费预算书。
●2月1日,13时,在广州市大东门外旧第二制弹厂,两广国术馆正式成立,万籁声宣布就职。第八路总指挥部同日委任郑稔农为总务主任,李先五为教务主任 。
●2月上旬,精武会广州分会会长、易筋神技熊长青一手策划,让万籁声与梅兰芳同台演出,窥视万之功夫,然后再与其比武,因万演出成功,熊取消比武。当时有好事者作诗纪之:"南国春风到艺坛,心裁别出看熊轩,梅花芳舞洛神步,万籁声喧见'自然'。"
●2月15日,第八路总指挥部核准,两广国术馆开办研究班,以便利公务人员余闲普及武术,养成健全体格。         
●2月18日,国术馆开馆教授。
●2月28日,由各机关团体自行集合成组的国术馆特别组开课,国术馆分派教官前往教授。
● 娶粤剧演员李丽莲。
● 3月2日,万馆长籁声呈第八路总指挥部函称,国术研究班招生简章请予转发省政府所属行政机关。省府核准,函送查照,令行所属行政机关。
●3月7日,广东省政府通令:各地方武术团体应并入国术馆,不容再有其他武术团体之组织。
●3月10日,广州市教育局训令:奉广州市市政厅第六0六号训令,奉广东省政府教字第一五九号训令,现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挥部参字第三九号函,本市员生可自由加入国术研究班。
●3月11日,李济深率广州代表赴南京参加"三全大会",抵沪。
●3月13日,李济深自沪去宁。
●3月1 6日,两广国术馆游艺部成立。内容有武术理论研究会、技击比赛会及各种关于国术之游戏。
●3月17日,上午九时,两广国术馆举行入学试验,考试内容有体格检查、口试、国文、党义等科目。
●3月2 1日,两广国术馆招考学员揭晓,取录学员一百四十余人。同日,蒋介石解除李济深卫队武装,幽禁李于南京汤山。
●3月2 5日,上午七时三十分,两广国术馆研究班开学典礼,学员一百四十七名,万籁声训话后,学员在演武厅分班教练。
●4月2日,招收学员五百余人,教官均系南北拳名家,有顾汝章、傅振嵩、王少周、许锡国、任生魁、李运恒,粤省武术界翘楚有林荫堂、刘续封、张礼泉、黄俊新、林耀桂等。
●4月5日,开始收女学员。发刊国术杂志。
●4月上旬,万籁声以自然门横拳、窝心腿胜广东拳师刘景声;以金剪指点穴技法破潮州李道人"金钟罩铁布衫"。
●5月3日,晚七时,两广国术馆假中山大学小礼堂举行游艺大会开幕。首由万籁声致词:国术为救济衰颓民族之惟一良法,故国术务求民众普通化,此次之举行表演大会,即为以国术公诸民众之始意。次为该馆女学生团体表演国术。继为国术馆各教官之各种武艺,尤以万籁声之双剑等和音乐,尤为别致。另有独幕武剧《摸索》及《迷娘》。李丽莲演唱了粤剧《红豆子》。
●5月6日,两广国术馆馆长易人,中央国术馆委蔡懿恭为馆长。
●5月7日,两广国术馆员生挽留万籁声,恳请其幸勿功成身退。
●5月30日,两广国术馆奉令解散。第八路总指挥陈济棠以节省公币为由,面饬军务处长温钟声派员执行解散令。上午九时,军务股长刘重威、职员刘文善、林禅南、刘汉如分乘四辆汽车抵东川路两广国术馆。刘重威出示温钟声手函:"顷奉总座条谕,两广国术馆,着即解散,希即调查该馆职员,酌给川资等因,兹派敝处刘股长重威,职员刘文善、林寿南等三员,会同经理处职员刘汉如,前来点收一切公件,希即妥予接洽为荷,此致国术馆馆长。"
●当日,万籁声偕教官数人赴海南旅游。
●6月2日,在大佛寺国民体育会,召集学生行礼,发给修业证书。
●6月3日,万籁声离粤赴宁。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中国近代史上一幕波澜壮阔的武术话剧就此落下了帷幕,演员各奔东西。领头虎万籁声流落上海,英雄失路、托足无门,无奈卖掉了杜心五赠予他的宝剑"云片花",以解无米之虞。李先五以"品术颇优",被广东精武会聘为教务主任,后移居香港,自此下落不明。河南沁阳人傅振蒿被广州国民体育会聘请传授武艺,1947年春,创办了"广州太极联宜社",任社长。1953年5月1日突发脑溢血,在广州猝然去世,客死他乡。江苏阜宁人顾汝章组织了广州国术社。1932年春,应万籁声之邀去湖南国术训练所任总教练。两年后,返回广州。1952年去贵州,并在那里去世,享年58岁。去世时家无余财,身无长物。至于王少周,则语焉不详,史料只记载他是回民,两广国术馆解散后,他和顾汝章创办广州国术社,任副社长,他的夫人叫杨英侠,懂武术。

七十多年后,当广东人在书写这段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时,满怀深情地写到:
"两广国术馆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对两广,特别是广东武术的发展却起了很大的作用。"
"两广国术馆不仅为广东培训了一批武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在建馆过程中聘来了万籁声、李先五、傅振蒿、顾汝章、王少周等北派名师,使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拳、查拳等北派拳术得以传入广东,生根开花。这是广东近代武术史上继广东精武会成立之后又一次较大规模的北拳南传和南北拳术交流。"

新政权会用有本事的人
福州解放前夕,一天深夜有两个陌生人敲开了位于福州旗汛口竹林境万籁声的家门。来人说他们是奉了上峰的命令来接万籁声去台湾的。万籁声说他自己家小众多,又无积蓄,去台后难以生活。对方拍着胸脯表示,这些事无需万先生担忧。万籁声见对方态度绝决,就对来人说,这样大的事情,容他再考虑几天。其实,万籁声留在大陆有他自己的逻辑: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说明共产党比国民党本事大,本事大的政党一定会用有本事的人,他认为自己是有大本事的人,一定会得到新政权的重用。"三五之日运亨通。"每到中秋万籁声都讲这句话。直到1991年10月9日,他在给住在杭州的祧妻陈静芳的信中仍然执着地写到:
"以前说'三五之日运亨通',猜错了,以为是某年之中秋,不意我已89岁高龄,中秋是我过生死关啊,足足半个月不能起,久矣,身上都病了,头晕路倒,所以还要旬日,才能断断恢复。这个天机,应在农历九月内,今天为九月初二,入了寒露,不是作官,是有人以重价相请,挣钱再说。不出两周,可以决定是否为今年了。一有佳音,即有钱!自会寄给你们。"
望穿老眼,至死万籁声也没有做到命运亨通。尽管阅尽沧桑荣辱,但他骁野凌厉、头角峥嵘的性格终生都没有改变过。今年八月,我去杭州拜访师娘陈静芳,提起这件事,师娘说:"我以前非常不喜欢听他讲那句话('三五之日运亨通'),经过这么多年,现在我才明白,那是老师经世致用的一种信念。如果没有那种信念支撑,他会一天也活不下来。"
"其实他是在自己欺骗自己,他也知道今生今世再也不会亨通了。你想,老师那么聪明的人,他能看不清世事?"师兄李飞这样解释万籁声挂在嘴边一辈子"三五之日运亨通"这一行为。
信念也好,自欺也罢,万籁声就是靠它抵挡着一生一世的风雨。"不觉得皓首苍颜,就月朗回头把剑看,忽然伤感,默上心来,百忙里温不干我英雄泪眼。"末路英雄的心境随着万籁声遁入道山也许会成为一个永恒的不解迷团。

笼中虎
看过一篇报道,讲的是世间万物的生克。故事说的是猎人打死一只老虎,他在运输中路过一个村庄,面对死虎,整村的狗吓得屁滚尿流。没有一只狗敢朝死虎叫上一声。我想,这大约就是死虎余威尚在的道理吧。再想,死虎凭借的是它昔日树立起来的霸气和王者的风度,还有啸傲群山的风骨。而一只久困笼中的虎我们无论如何都难以从它的身上领略到往日气吞万里的雄姿。时间会消磨完它的雄风,留下的只是一段美丽传说。那么人呢?
1950年5月,万籁声--这只曾经书写过"五虎下江南"武术史辉煌篇章的领头虎被福州当地的公安局带走了。这一次他被关押了一年多时间。放出来没有多久,万籁声再次被关了进去。时隔半个多世纪,当陈静芳老人回忆起抓走她丈夫的那天晚上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我看见万老师的脸色有点苍白。来人是福州公安局,便衣。"许多年以来,这位悲惨一生的老人一直称她的丈夫万籁声为老师。"我父亲一生只怕杜师爷和公安局。"万籁声的儿子万枝鸣说。怕杜心五是因为师父对他要求极严,而且功夫极好,因为习武,万籁声吃尽了杜心五的苦头。严师出高徒是那个时代为师者普通奉行的一条准则。"我的功夫只是杜老师的九牛一毛。"这是晚年的万籁声常对弟子们讲的一句话。
怕公安局是他们会把他关起来。任凭你有吃天的本事,也叫你无处下口。据家住福州市道山路的林肇昌讲,万籁声在狱中一言不发,整天闭着眼睛。同监号的人大多知道他的底细,没有人敢打扰他。监禁生活孤独且寂寞,它禁锢的不仅仅是人的身,同时也锁住了人的心。很少的时候,万籁声会走到门口,手扶铁窗,仰望苍天。"时间一久,大家熟悉了,我们就让他讲讲江湖上的事情,以此解闷。遇到心情稍好的时候,他也会讲上一段。"和万籁声同住一个监号的林肇昌说。
"自笑天涯无定准,飘然到处迟留。"鲜衣怒马、豪放少年、纵横江湖已成往事。在回忆和怀念中挣扎,并以此风干内心流出的屈辱的泪水和消解百结不解的伤痛。
解放初期,运动一个接着一个。1955年"镇反"运动,给万籁声几乎带来灭顶之灾,留给他的是终生挥之不去的心灵创伤--他非常心爱的祧妻带着嗷嗷待哺的四个孩子流落他乡,自此天各一方,有缘无份。
在福州市公安局看守所四号案房,万籁声态度虔诚地写着交代材料,他对政府"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没有丝毫的怀疑。性格决定命运。一生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秉性让他吃尽了苦头。"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褚民谊……"当万籁声在"详细社会关系"一栏写下旧中国这些黑帮枭雄的名字后,案情变得重大起来。换来的是没完没了的交代,夜以继日的讯问。
据说当时政法部门已经决定对他实行枪决。幸亏李济深给福建省委来函:此人一贯反蒋爱国。这才救他一命。李济深当时是国家副主席,民国时期和万籁声交往密切,他是第一位拔攫万籁声的人,1933年11月,李济深在福州成立独立政府,打出抗日反蒋旗号,即派人致函远在上海的万籁声,邀请万籁声赴闽。万籁声如约而至,担任辑私局国术总教官,1934年2月初,"闽变"失败,李济深和万籁声一同去往香港。在罗便臣道92号李济深家中,万籁声住过一段不少的时日。后来,李济深又让其胞弟李达潮介绍万籁声到广西大学任体育部主任。
李济深听说的"反蒋"纯属是对万籁声的保护,是为万籁声开脱找的托词。纵观万籁声一生,他天马行空,铿锵绝决,率性而为,终于谱成一曲啸傲江湖。李公所言"爱国"却是真的。万籁声把"强种强国"作为事业,并为此事业辛劳一生。直到临去逝的那一年4月26日,他在写给祧妻陈静芳的信中都说:"我一生,以发扬和整理祖国固有民族文化,以增进人民自信力量为己任。日以继夜,心血用尽,可告无愧、无恨。"在真正的武术家心中是没有党派之分的,武术从来就没有阶段性。他们应该是无拘无束独立奔放的生命个体。他们心中有的永远是正义,还有民族。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天灾连着人祸。1968年秋天,福州市"文革"升级,批斗成风。因为万籁声有三次被拘的"前科",且性情刚烈,几位徒弟出于对老师的爱护,哄着他躲在黄建武家中。"以老师的性格,批斗他,他肯定不干,他会以死相拼。"事隔多年,这些曾经保护过万籁声的弟子们说。
黄家距离市区较远,比较偏僻,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还有就是进入其家的道路只有一条,而且仄逼,万一有人冲进来,也好抵挡。最初的几天,万籁声的情绪还算稳定,给弟子们教教武术,讲讲往事。没过多久,他就沉不住气了,像一头苍老的雄师,躁动不安,他会一个人走到闽江边,散步或者钓鱼。另外,他喜欢吃妻子张玉瑛做的饭菜,徒弟们一日三餐就得从竹林境送饭过来。大家担心时间长了,会暴露目标,好几次,徒弟们看到有可疑的陌生人在巷子里四处张望。于是,徒弟们让潘伟前带万籁声到江西上饶暂避风头。那里有万籁声的老学生秦腊生。十一月十七日,师徒二人下了火车一路打问找到了秦腊生所在的上饶市第六小学家属院大门时遭到当地造反派的盘查。临行前,万籁声给了潘伟前几张纸条,让他保存。正在遭受盘问的潘伟前不知道师父给他的那几页纸是什么东西,以为是秘密,他担心那些人过来搜身,慌乱中,把那些纸张吞进腹中。这一下引起了对方的怀疑。二人当即被当地公安局拘留,后押解回福州,关押在福建省看守所。在那个人妖颠倒的年代,欲加此罪何患无词,何况还有一款"莫须有"的罪名。1969年7月25日,《福建日报》第五版在"革命群众来信"栏目内刊登了署名为福州市几个革命群众的文章"粉碎一小撮阶级敌人引诱青少年犯罪的阴谋",文章说:一小撮阶级敌人赤膊上阵,勾引和拉拢一部分青少年干坏事,如东方红大街有一个反革命分子,以传授拳术为名,到处招收"门徒",从火车站到五四路口摆下好几个"练武战场",挑动青年搞武斗。污蔑、攻击新社会,把斗争矛头指向红色政权,是可忍,孰不可忍!在揭露了万籁声"罪恶阴谋"的事实后,《福建日报》配发了本报评论员文章"坚决粉碎阶级敌人毒害青少年的罪恶活动。"万籁声熬不过去了,他虽然走过刀光血影,但他对人心惟危还是没有参透,有一个弟子给公安局写了一封检举信,给了他致命一刀。人心的江湖是最为凶险的。万籁声选择了自杀。与其屈辱地活,不如慷慨地死。回想前尘,百结揪心,惟有一死了结。他的本领从来都是用来和人较量的,他一生打擂二百七十二场,他从来都是赢家,这一次他要和自己较量,他的对手是他自己。杀人需要胆量,自杀要的是勇气。万籁声的头重重地撞向监狱厚实的大墙。一位独步千古的武术家就是以这样一种亘古未有的方式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和保持着一生不败的记录。
"我可以打败自己,任何人不能。"活的英雄,死也悲壮,绝不妥协。在惊鸿一瞥中万籁声保持了一个武术大师应有的风度。

万籁声和自己打成了平手。这是他无数次凶险江湖生涯中最大的一场恶战。从此,他落下脑震荡后遗症,此病伴随他终生。1971年2月27日,在他被关押了两年四个月后才释放回家。十年后,福建省为其平反昭雪,公安厅认定:因怀疑万籁声在武斗中参与武斗教人伤害人命等问题,系属冤案,现决定给予平反,恢复名誉。此时,他已是年近八旬的耄耋老人了。

习武之人岂能不吃牛肉
1942年深冬,万籁声受福建省主席刘建绪聘请来到抗战时福建省会所在地永安县(现为永安市),创办省立体育师范学校,以提倡和推行国术。三年后的1945年夏天,他辞掉福建省农学院教授一职,从黄历来到福州,从此,在福州走完余生。
国家初建,百废待兴。战争的硝烟已然散尽。碧血洗银枪,乱世出英雄。在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让武术家赖以生存和作为的江湖已经不复存在。万籁声必须对今后的生活重新做出规划。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面对新的生活他束手无策毫无办法,甚至连一日三餐所需的柴米油盐他都无法应付。万籁声成了一只离开深山的老虎。
万籁声把行医作为谋生的手段。早在1942年他最初见到刘建绪时,就通过刘建绪介绍认识了黄增越。黄增越后来当了福州市市长,万籁声找他办理了中医备案,拿到中医行医执照。虽然万籁声医术高超,以至于2005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药史春秋"栏内称他为"医药学大师",但在当时福州人并不知道。
开在福州市东街口的万籁声诊所门可罗雀,几乎没有什么人来这里看病。后来,因为支付不起房租,万籁声把诊所搬到东大路90号后面楼上。1950年他被抓进去后,家中生活完全没有着落,临产的祧妻,只能靠给人加工捕鼠笼挣到一点微薄的收入,贴补家用。那个时候,万籁声最大的希望是诊所能有病人来,有点收入。1954年夏天,他的二女儿枝菁一岁多还不会说话,头也伸不直,脑袋耷拉到肩膀上,路也不会走,整个人都是软的。带去看医生,诊断结果是营养不良。"那些日子,生活苦不堪言,常常是早上不知中午的饭在哪里,全家六口人每天的生活费是五毛钱,其中三毛钱买米,两毛钱买菜。"陈静芳在回忆五十多年前的往事时泣不成声。更多的时候,全家一顿饭就五分钱的大头菜,每人一片,价值一分钱。1955年秋天,万籁声被第三次抓了进去,这一次公安局抄了家。蒋介石曾赐给他一把"中正剑",是他一生的心爱之物,也一同被抄走了。一位神功盖世的武术家,面对专政,居然武功全失,护不住自己的独门兵器,实在是武林千古奇闻。此剑几经辗转,1973年福州警备区副政委周迅因敬仰万籁声,才把剑还了回来。

家中已没有隔夜的粮食,正好,政府征用了陈静芳娘家的祖宅,发放了征用款,陈静芳远在杭州的父母托她去领。这笔钱成为万籁声一家五口人的救命钱。一年后,一千元征用款只剩下50元。陈静芳把这剩下的五十元还给了父母,她觉得对不住父母,这件事成为老人心头永远的痛。
诊所偶尔有点收入,万籁声就会买黄牛肉回来,炖一大盆汤,兴高采烈地分给孩子们吃,他甚至得意洋洋地说:"练武之人岂能不吃牛肉?牛肉是好东西,吃了长劲。"但这种情况很少,一年也只有一两次。这位武术泰斗在饥饿中度过五十年代。1956年深冬,陈静芳在苦苦等待着狱中丈夫万籁声的消息,但是毫无音讯,眼看着自己手里拿到的娘家的老宅征用款也快花光了,没有办法。春节前,这位坚强的女性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投奔了远在杭州的娘家。直到1957年全国召开武术表演赛,由于万籁声是武术界元老,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又亲自点了名,万籁声这才走出牢房。他从北京开会回来,在杭州下车,看望一家老小。陈静芳问他:"你从牢里回家后的第一个感受是什么?"万籁声回答说:"人去楼空,感慨万千!我这一辈子第一次哭了。"
武术家修炼的最高境界原本应该是风尘外物,神姿高彻,他们的生活应该成为审美本身。但是,当他们的一日三餐都成为最大的问题时,心灵上的能量也都耗尽了。只有粮食和蔬菜可以温暖胃,同时也温暖着心灵。

仗义疏财
乱世,带给一般民众的往往是灾难,但它带给高人奇士的则是显露峥嵘的机遇。"文革"武斗,使万籁声名声大躁,成为福州家喻户晓的人物。直到他辞世后十五年,坊间有关他医术神奇的故事仍然十分流行。
武斗自然就会伤人。那些正值年少轻狂的小闯将们以革命的名义,以大无畏的精神砸碎着一切,包括人。他们摧残人的心灵,同时摧残的还有人的肉体。伤人事件时有发生。许多伤势严重的病人,在被省立医院下了死亡判决后,拖着一线希望,求到万籁声的门下。把万籁声当作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十道九医。""未学拳头,先学跌打"(伤科)-这些武彦讲的是武林高手都擅长伤科擒拿。万籁声的医术师出名家,深得谪传。赵鑫洲、杨畏之、王荣标,尤其是能"生死人而肉白骨"的刘神仙把平生绝学传授给了他。万籁声博采众方,勤求古训,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自己完整独特的骨伤科理论和独树一帜的治疗方法,活人千例。1981年3月的一天,福州市古西路二十九号青年吴某被误认,在西湖公园遭众人围殴而致重伤,当即休克。病人口吐白沫,面如死灰,牙关紧闭,气若游丝。在几家医院遭到拒绝接收的绝境中,找到了万籁声,一剂"活命汤"灌下,病人就慢慢睁开了眼睛,十九岁的吴某终于过了生死关。
1961年,福建省立医院开设了高干病房,其中有几人是骨伤科重症,该院特别聘请万籁声会诊。经他治疗的人,都在短期内痊愈。
治的都是重症,医疗费用自然就贵。人们的工资只有三、四十元,万籁声的月收入却不下万元。他的诊所就设在家里,后面是卧室,前面的小客厅辟出来专做诊所。那时候,最大的票面值是10元。收款后,他顺手装在裤子的口袋里。盛不下时,他会送进卧室。每天,他得跑三、四趟。有位省级领导腰痛,在北京的几家大医院看了几个月,还是不好。万籁声开出的价码是一根条子(金条子)。一般的病人,只要能报销,他看一次不少于500元。也有穷人,拿不出钱来,万籁声照样给看,但是,得立下字据,打了欠条。至于这欠条将来能不能兑现,他并不在意,万籁声死后别人欠他的医药费也有好几万。他说,那样做是为了让人懂得自己的价值。我的价值就值那么多,打了欠条,说明别人承认我的价值。至于以后能不能要回钱来,那是另外的事。事实上,他从未主动和人要过,一次都没有。
有了钱,他侠义的作派又表现出来了。在没有江湖的时代,万籁声用钱构建着他的江湖。他以钱为"兵器","杀"富济贫,用行医挣来的富人的钱接济资助受困者。1955年他从别人口中听到业师杜心五去逝的消息后悲痛万分,当时他是受政府管制的对象,不能亲自去参加葬礼,就在家里设了灵堂,凭吊老师。以后,他把对杜心五的大恩报答给老师的儿子杜修嗣。每月三十元,按月邮寄,直到杜修嗣去逝。
"仗义疏财,散财菩萨。"这是弟子们对老师万籁声一致的评价。"文革"中,学生洪敦耕的家庭受到冲击,单位不给发工资,家里到了无米下锅的境地,洪敦耕本人也受到人身限制,不能随老师习武了。万籁声就承担了洪敦耕一家人的生活费,每月定期让小儿子万枝鸣送到福州市东街口洪敦耕家里。有一次,学生高云富光着脚来练武,万籁声看见后,立马拿出一叠钱,数都没数,让高云富去买鞋。那些钱可以买到几十双鞋子。万籁声知道高云富已经到了穿不上鞋的窘境,家里生活可以想见,他又不让学生失面子,就用这种方式巧妙地维护着一个穷学生的尊严。
1992年元宵节刚过,我就派我的学生刘勇明前往福州,参加万老师的九十岁寿诞。刘勇明去的时候,我给万老师写了一首诗,"苍海之水似扬波,古松涛起德音长。指笑南山彭祖误,齐说吾师少年郎。--为万老师九十大寿而作。"诗用毛笔写在红绫上,装裱也考究,显得富贵喜庆。万老师看了,嘿嘿一笑,后又扳着脸训斥起勇明:"这个明生,写在白纸上就可以了,花这个钱(指装裱)干什么?吕梁不是个穷地方吗?"农历正月二十四日,万老师的九十寿辰庆祝会在福州市体工队凌云宫隆重举行。勇明提出想拜见罗开明、洪正福两位师伯,万老师早就给勇明置办了礼物,并说:"你师父明生太过多心,你们山西路远,来一次花销大,不容易。"勇明返回时,万老师又给带来一大堆福建的红菇和一枝灵芝。
5月11日,我接到师兄罗开明寄自台湾的来信,
明生师弟:
二月八日来信及照片两张已安收,谢谢你!我们虽未谋面,但已神交。你很谦让客气,这是你修养有素的表现。我们同受万老的教导,照万老的说法,应该以师兄弟相称。古人说"闻道有先后,学术与专精"论年龄和学艺我在先,大家均称我为大师兄;但学术方面,必然是各有所长,以你对武术的执着探讨,又有二十六年以上的不断努力,你的成就,已经后来居上,越过我许多了。
至于你的高徒勇明,他是很优秀的青年才俊,文才武功,也和你一样的都有锦绣前程,确实是名师出高徒。与他相见之日,更深觉后生可畏,我对勇明是衷心欣慰与爱慕的。另外,勇明送来的红枣很好吃,在台湾是吃不到的。
近来参加各种专业研讨会很多,一方面此间文化大学武术系四年级学生提前毕业考试,工作比较繁忙;另一方面我可望六月底前往北京,参加体委会及奥委会邀请的一项体育学术交流研讨会,为时一周,回程再经上海。但我立下心愿,今年不成,明年很想找机会到山西拜访你们,籍图良晤。
敬祝:
健康快乐,事业顺利
         愚师兄罗开明
              九二年四月十八日
如今,师兄已经作古,他永远都不会想到我的学生送给他的红枣是万老师给置办的。
万籁声一生推崇且提倡技击武术,反对舞蹈表演武术。他最看不起花拳绣腿。对功夫练得好的学生,他除了语言表扬之外,再加一份丰厚的物质奖励,那物质就是--钱。这钱他会定期给,月月给。更多的时候,他会进行及时奖励,一趟拳练下来,学生们练的好,他就高兴,一高兴,就发钱。有些学生不好意思拿老师的钱,他总是说:"现在国家穷,我现在有,大家分一点用用,穷帮穷吧。"有的学生知道万籁声的脾气,在外面打了败架,交不了老师的账,就骗他说在外面比武,胜了对方,万籁声就会非常高兴,接下来一个习惯性的动作就是--发钱。
万籁声没有固定的收入,他没有工资,他的收入靠的是学生交来的学费和行医看病。学员的学费一般是每个月30元,实际上并无定量。对于家庭不好的学生,他不但分文不收,还要承担学生乃至学生家庭的生活费用。
对别人挥金如土,对自己却近乎吝啬。有一年,他没有钱过年,和邻居家借了20元钱,只买了鱼和对联。他赚过那么多的钱,至死没有一间自己的0房子,终生租赁,生活在别人的屋檐下。他甚至苦中作乐,对自己清贫的生活以诗自嘲:"鸡鸭有食汤锅进,野鹤无粮逍遥多。"实际上,钱困了他一生。1992年7月20日,在他去逝前十八天,他都为钱发愁。这一天,他给祧妻陈静芳的来信中说:"我的经济,国家未资助半文钱,你们不可冒然前来,即至此三、五日,也要自备千元。……我现在是靠天吃饭,无积蓄,好在下月底前后,有人请我前去,届时,我再补寄(钱)给你们。"秦琼卖马、杨志卖刀都是无奈之举。万籁声和二位英雄好汉不同,他的窘境是由于他自己散尽千金。

钱,有人说是粪土,有人说是身外之物。其实古往今来真正超脱那东西的能有几人?万籁声是一个。他在散尽千金的同时,留下了千古的侠义美名。

让儿子喊老师
他的眼里永远只有学生。1965年7月,在浙江大学读书的黄建武放了寒假,他要返回家乡福州度过这个假期。起程时,黄建武带了万籁声的三子万枝鸣。这是他们父子十年来第一次相见。一见面,万枝鸣就喊爸爸,可万籁声却是一脸的不高兴。黄建武走后,万籁声就给儿子立法三章,"在我这儿学功夫,和军事训练一样,见面要先敬礼,然后鞠躬。"边说边做着示范。"还有,在这里不要叫父亲,要叫老师。这儿没有什么远近之分,要规规矩矩,都是我的学生。"1976年,二儿子万枝同见了他,也是同样的要求。
爱徒如子,抑或爱子如徒,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万籁声真正希望的是,武术的传承。中国武术的精神已经深入到他的骨髓。武术文化早已渗透到他的血液,且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包括亲情。

对台广播
坚冰总有解冻的一天。万籁声的苦日子总算熬到了尽头。1982年冬天,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2月9日,赵紫阳总理接见了作为福建省总代表的他,赵总理还给了他四百元钱。国家视他为国宝。
八十年代中期,大陆和台湾关系比较紧张,中央高度重视对台工作,统战部和对台办加大了对台湾宣传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力度。对台湾的统战工作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受命完成这项政治性很强的任务。他们的宣传策略是,在大陆找一些有威望且台湾人熟悉的大家现身说法,以期海峡那头的民众心向大陆,增进两岸团结。万籁声作为第一人选。
电台的考虑是有道理的。万籁声在民国时期已名驰天下,和国民党许多要人多有交往。李济深、何键、刘建绪都邀请他独挡一面推行国术,白崇禧曾于1936年派专机接他赴南宁主持武术比赛。抗战期间,万籁声先后担任过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武术总教官、南京军校武术总教官、洛阳补充兵训练处武术教官,门生弟子不可胜数。尤其是,1941年冬由他撰写的《国术教本》一书,国民党军政部、军训部审核后,认为"内容精当,堪充国民兵及各部队国术教训之用。"1942年10月10日《国术教本》在福建永安初版时,党国大员、军界要人陈立夫、刘为章(刘斐)、彭学沛、何志浩、程泽润分别作序,何键专门作文推荐,何应钦、白崇禧、刘建绪、程登科、张兆理等人题了字。
万籁声多年致力于推行国术,又通晓军事,带过的学生中有不少后来成为台湾的军队高级将领。他的这种资历,大陆恐怕难以找出第二个人来。
1986年5月28日、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陈东明、陈江滨二人专程从北京远赴福州,对万籁声进行了专访。7月6日14时46分,电台向台湾播发了一条消息:大武术家万籁声被推为福州省福州市武术馆名誉馆长。7月13日,电波越过台湾海峡,把万籁声对台湾武术界同仁和友人作的专题广播讲话传到海的那边。
"自从两岸隔离后,音讯少通,而今国际'武术热'了,台湾自亦不能例外。武术上有句俗语:'天下回回是一家,天下把式是一家',何况台湾同胞,就是我们的骨肉,再加上武术,岂非亲上加亲么?为此,今日向台广播,一是对在台武术旧友,致其慰问;一是简单介绍这数十年来,内地武术发展的现状……。人们用电话把两岸连接起来;我今天要用武术这个老根,把两岸连接起来,引起同胞的感情。希望同仁,一本侠义作风,为祖国贡献力量;为两岸团结,尽其应尽的努力。这就是我今天想要说的话。"有理有据,入情入理,掷地有声。听得叫人入耳,心里头信服。这才叫宣传效果,也只有万籁声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那一天,不仅台湾民众听到了万籁声浓浓的湖北口音,全世界收听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听众也都能听得到。远在美国的高云集先生就完整地录制了这次讲话。现今,这次讲话成为大陆向台湾广播历史上永不消逝的电波。

绝唱
1992年8月8日,重病缠身的万籁声躺在福州市鼓山乡一户农舍中。几个月前,原来的房子拆迁,他把家搬到了这里,仍然是租赁。这是毛坯平房,楼层很薄,房间里十分闷热,他没有任何避暑的设施,只能靠大把吞食"仁丹"来消解难挡的热浪。他自知大限已到,几天前就偷偷给湖北的大儿子万仕震去函,希望落叶归根,魂归故里。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生浪迹江湖的他在人生的最后关头想起了家乡。他太累了,需要找个地方好好地休息了。回想前尘,风也萧萧,雨也萧萧,在不同时代,他都践行着自己对武术的求证,始终保持着作为一代武术大家对职业的尊严和敬畏。
这天深夜,万籁声大喊一声"观音菩萨救命。"带着对生命的无限眷恋瞌然长逝。这一声,响彻九霄,穿越千古……

身后
2003年4月5日,万籁声的骨灰安葬在湖北省鄂州市名人园;
2004年5月15日,万籁声的部分骨灰安葬在福州市三山陵园名人园;
2004年清明节,万籁声的弟子们在福州双龙寺开设了万籁声老师纪念馆,命名"怀师堂"。徒弟们定期请安。"怀师堂"内悬挂着万籁声叱诧风云的遗像,相片中万籁声怒目圆睁,有如猛虎,炯炯可畏。香案上每日香火不灭,轻烟袅袅,那是死者和生者的对话。香案两侧摆放着逝者生前的练功器械--一对子母球,一只沙包,一根虎口棒和二十只铅制的鸳鸯环。

主要参考资料:
《奇门三杰》    作者 坤德、振根、崇雄
《杜心五全传》  作者 钟敏
《何键传》      作者  杨学东
《广东武术史》     
《武林奇葩-自然门》    作者 晓悟
《万籁声武术生涯八十载》作者  洪鼎生
《万籁声二谈国考前后之武术历程》作者 万籁声
《万师百年》   海风出版社
《湖南武术史》
《中国秘密社会》  谭松林主编
《永安市志》
《中华民国史》    张宪文著
《李宗仁回忆录》  唐德刚撰写
《广东民国史》    丁身尊主编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农业大学校史馆、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研究院、福州市公安局、福州市公安局国保支队、永安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广州市档案局、广东中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湖南档案馆等单位以及万士震、万枝同、万枝鸣、万枝菁、万慕通、万慕适、黄建武、黄泽荣、黄勤龙、李飞、洪鼎生、梁超群、陈成秋、郑凤忠、宋立轩、秦腊生、赵令中、曾碰、粱守忠、郑中国、林辉、彭镇、吴学光、任闽生、刘必成等本门师兄弟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师娘陈静芳几十年来第一次向我讲述了万籁声先师鲜为人知的往事。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微信扫一扫

微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