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聪

【定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处,共4个
穴位。
【取法】取穴时患者下坐位或仰卧位,先取头部前后正中线与耳尖连线的中点(百会穴),在其前后左右各1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帽状腱膜。皮肤由额神经、耳廓神经、耳小神经和枕大神经交织分布。该处血管有枕动、静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和顶支,眶上动、静脉的吻合网分布。
【功用】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精神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等。
印堂
【定位】在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取法】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降眉间肌。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分布。肌肉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
【功用】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主治病症】1、头痛,头晕
2、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
太阳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取穴】正坐位或侧伏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
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颞筋膜和
颞肌。分布有颧神经的分支颧面神经,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下
颌神经的颞神经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功用】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1、偏正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
2、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
十宣
【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

【取穴】仰掌,十指微屈微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和皮下组织。分别分布有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功用】清热开窍。
【主治病症】
1、用于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惊厥等。
2、用于各种热证: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
四缝
【定位】在第二-五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
一侧四穴。
【取穴】仰掌伸指,当手第二-五指第一指关节处取
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指深层肌腱。
【功用】消食导滞,祛痰化积。
【主治病症】小儿疳积,腹泻,百日咳,气喘,咳嗽,
蛔虫病等。
腰眼

【定位】在腰部,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
寸凹陷中。
【取穴】患者俯卧位,先取与髂嵴相平的腰阳关穴,
在与腰阳关穴相平左右各旁开3.5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和骶
棘。分布有第三、四、五腰神经后支。
【功用】强腰健肾。
【主治病症】腰痛,腹痛,尿频,遗尿,消渴等。
鹤顶
【定位】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取穴】患者屈膝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股四头肌腱。分布有股前皮
神经和膝关节的动、静脉网。
【功用】通利关节。
【主治病症】各种膝关节病,脑血管病后遗症。
阑尾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取穴】患者正坐位或仰卧屈膝,于足三里与上巨虚两穴之间压痛最明显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小腿骨间膜和胫骨后肌。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功用】清热解毒,化瘀通腑。
【主治病症】1、急、慢性阑尾炎。
2、消化不良,胃炎,下肢瘫痪。
胆囊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不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2寸。
【取穴】患者正坐位或侧卧位,于阳陵泉直下2寸左右之压痛最明显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腓骨长肌。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功用】利胆通腑。
【主治病症】1、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胸胁痛。
2、下肢麻痹,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