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穴位图:(共45穴,图1)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图1 足阳明胃经穴位图 循环图 图2 足阳明胃经循行图 2、经脉循行: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处,再向后沿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上关,沿发际,到达前额(前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过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盘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挟剂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 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图2)。 3、主要病候: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 4.常用腧穴: 图3 四白、地仓穴 图4 大迎、颊车、下关、头维穴 四白ST2 位置: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分布着面神经分支,正当眶下神经处。 地仓ST4 位置:口角旁0.4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面动、静脉。分布着面神经分支,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神经的末支。 大迎ST5 位置:下颌角前下面1.3寸,闭口鼓腮,当下颌骨边缘 出现一沟形处。 血管和神经分布:前方有面动、静脉。分布着面神经和颊神经。 颊车ST6 位置: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处。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咬肌动脉。分布着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下关ST7 位置:闭口,鹤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处。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面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分布着面神经鹤支及耳颞神经分支 头维ST8 取穴:在额角发际,神庭穴旁开4.5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分布着耳颞神经之分支及面神经颞支。 屋翳ST15 位置: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紫宫穴)旁开4寸,位锁骨中线上。血管和神经分布:血管分布同库房。正当胸前神经之胸大肌分支处。
图5 天枢穴 图6 犊鼻穴 图7 足三里穴 天枢ST25 大肠募穴 位置:脐旁2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分布着第十肋间神经分支 伏兔ST32 位置:伸膝时,在髂前上棘与外膝眼的连线上,距髂骨上缘6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为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处 犊鼻ST35 位置:屈膝时,当髌骨下缘,髌韧带之外侧凹陷处。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 足三里ST36 合穴 位置:在犊鼻直下降寸,于胫骨前缘旁一横指,凹陷处取之。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胫前动、静脉。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附注]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上巨虚ST37 大肠腑下合穴 位置:足三里穴下3寸,胫骨前肌上,当胫腓两骨之间。 血管和神经分布:血管、神经的分布同足三里 下巨虚ST39 小肠腑下合穴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之中央再下一1寸处,当胫腓两骨之间,距胫骨前缘约0.5寸,在犊鼻下9寸,条口穴下1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胫前动、静脉。分布着腓浅神经分支及腓深神经。 丰隆ST40络穴 位置:外踩上8寸,条口穴外1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腓浅神经 解溪ST41经穴 位置:在足踩关节的前面,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当趾长工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陷中取穴。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胫前动、静脉。分布着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 内庭ST44 荣穴 位置:在第2、3趾趾缝间,当趾蹼缘的后方取穴。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足背静脉网。当足背内侧皮神经外侧支分为趾背神经处。 厉兑ST45 井穴 位置:第2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趾背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着腓浅神经的趾背神经。
图8 足阳明胃经穴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