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道家哲学思想的联系和我练习太极拳的训练体会(易鹏)

类别:太极课程 更新时间:2007-04-23 浏览次数:5985 中医太极网

      第一部分:太极拳与道家哲学思想的关系
      “武术是高于体育的体育,太极拳是高于武术的武术”,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主成部分,武术运动的发展史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正是因为武术项目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它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哲学思想,之所以他是高于体育的体育。
      那么太极拳又是高于武术的武术,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太极拳属于内家拳种,又于我国道家的哲学思想与养生健身之术巧妙的融为一体。他将道家的哲理演变成为太极拳的拳理,将丹道功法融汇与拳艺之中,从理论到功法都蕴藏着深奥的哲理和精妙的拳技,所以说,太极拳是高于武术的武术。
      大家都知道“太极图”也称阴阳俞,它由一半黑一半白组成代表着阴阳两仪,它即是对立又是统一,也代表着事物的两个极端,但是它又是一个圆,如何在这两个极端中间寻找平衡点,这就是我们太极拳的深奥之处。也就是一种“辨证法”,太极拳是圆运动,正如太极图所示,处处都是圆,如果脱离了圆运动就不符合拳理了,(示范太极拳动作中的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中国哲学思想有两大流派,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道家则强调人内心自然自动的秉性。 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方”就是指社会。孔子重“名教”(把各种社会关系规范化),老庄贵“自然”(顺事物和人的本性)。中国这两种思潮类似与西方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试读杜甫和李白两人的诗词可以看出两大思想流派,儒家和道家对人的不同影响)
      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这两种思想看来相反,其实却正相反相成,使中国人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得以较好的取得平衡。不能走两个极端,道家哲学有句话“物极必反”,应取中间,正所谓中国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是掐头去尾的做事,而是恰如其分的做事,太极拳的:“立身中正”无过不及,正是这些哲理的体现。
      人的感情还未迸发出来时,内心里无所谓“过分”或“不及”,这时称为“中”。当人的感情倾泻出来,而保持恰如其份,这时也仍然是“中”。“和”来自“中”,“中”又是调和各种心情所必需。 这个思想适用人的感情,也同样适用于人的欲望。个人的行为或人的社会关系中,都有一个中点,使人在表达感情和满足欲望时,知乎所止。当人的感情和欲望都表现得合乎分寸,他的内心便达到一种平衡,这是精神健康所必需的。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在一个社会里,各种人都懂得对自己的欲望和感情适度的满足,这时社会便达到和谐,安定,次序井然。也正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和谐社会。
      太极拳也是要求在两极中寻找平衡,以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目的,太极拳的运动规律是“连绵不断”,“行云流水”。“顺其自然”一切以自然为主,不要走极端,太极拳就是练思想,如果你的思想达不到一个高的层次,你的太极拳也不可能有大的进步,      太极拳是一项松静自然,正稳柔绵的武术运动项目,它的基本要领是心静体松,意导气合,中正安舒,轻柔沉稳,连贯圆活虚实相间。
      太极拳的功效与特点
      人的体能和素质的提高是渐进的过程,由于体育锻炼具有超量恢复的特点,人体各器官运动消耗以后。要进行恢复补偿。这种恢复不是回到原来的起点,而是具有一个新高度。只有坚持不懈,经常锻炼的人才会使起点越来越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练习,只能是进退相抵,原地不前。  
      “紧了崩,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是功”。
      一般来说基本训练比较枯燥,这是一些人不能持之以恒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基本训练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我在练习太极拳12年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我的心得,体会。共大家参考。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训练经历,我四岁开始习武,小学2—5年级练了3年田径(中长跑),打下了好的基础,速度,力量,爆发力,协调性,灵活性,耐力,等等都得到打下了好的基础,为我的武术训练奠定了一定基础,使我比较全面,综合素质有长足的提高,后来1990年就被我们的教练推荐到了武汉市体育运动学校,从事业余武术训练练了3年就被选入专业队至今。我在专业队已经12年了,在进专业队之前我是练长拳和剑,枪的,后来因为骨膜炎没有训练,正好当时我们的“伯勒教练”赵勇老师7运会完刚下队组建了太极组,他后来看我没有训练站在旁边,就叫我跟他去练太极,我也很欣然的答应了,就这样我又练了太极,但是当时我还是在搞全能,因为当时我们队要团体成绩,还要保甲级队,后来到了2000年我才正式转为太极为我的主攻项目。身体素质的全面使我今天还能够保持很高的竞技状态,大家都知道竞技体育是吃“青春饭”的,随着年龄的曾长,身体机能的下降,恢复能力的下降是导致运动员最后不利的客观事实,是每个运动员都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那么只有怎样去延长运动寿命?所以全面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基本技术,是唯一的保障,所以我们抓住了根本,就是基本功,基本技术,在全国我们是一流,没有基本功,基本技术是不会有大的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的改革你很快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只有打下牢固,全面的基本功,你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笑到最后。
      我归纳太极拳训练方法分为四个阶段:
      1,基本功训练。(柔韧,力量,协调,平衡)(基础阶段)
      2,塑型。(动作姿势的正确性),结合拳理细心体会揣摩动作。(初级阶段)
      3,劲道。(劲力的转换,虚实劲,暗劲的表现)(中级阶段)
      4,求意。  以意导气,意在拳先,,心为令,气为旗。用意不用力,随心所欲。如拳谱上所说的,意气君来骨肉臣)(高级阶段)
      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的基本特征是:充沛体能状态下的良好技能展示。
      1,技术准确,稳定。2,力量,速度,耐力强。
      武术套路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是:
      1,体能:(耐力,速度,力量素质)
      2,技能:(动作质量和稳定性)
      3,战术能力:(自身发挥,受影响的判定能力,干扰对手)
      4,运动智能:(智力的发挥,少走弯路,多动脑筋,以最短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获,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5,心理能力:(竞技意志,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
      竞技运动的活动过程分为训练过程和参赛过程:
      训练过程与比赛过程是交叉的,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技能,体能和运动智能主要在训练过程中获得。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主要在比赛中获得。
      目前竞技武术在不断发展于完善,对于武术运动员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对于太极拳运动员的要求就更高,我们不仅要求要高难度的空中旋转还要落地的稳定,还要具备耐力和爆发力的转换能力,(力量矛盾性质)
      所以我们要注重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这不仅是运动水平提升的基础也是防止伤病的要素,素质训练分为: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一般身体素质:速度,力量,柔韧,跳跃能力,平衡能力,耐力等等,(如跑步,腰腹肌,负重深蹲,纵跳摸高,提踵,站桩等。
      专项身体素质:结合套路特点高强度,高质量的完成全套动作的耐力和能力。可以采用全套,超套的训练,或是选择几个组合动作反复多次数的练习,或是套路与跳跃难度交叉练习       
十三势行功歌诀(棚,捋,挤,按,采,捩,肘,靠,进,退,顾,盼,定)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需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微信扫一扫

微信
返回